基于学生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职业形象调查分析
2020-12-15常星宇冯佳卿李小果郭鹏军
常星宇,冯佳卿,李小果,郭鹏军
(1.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教师职业形象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能力、职业操守、内外修养在社会公众心中的“打分”[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教师的职业形象在很大程度影响高校的社会形象,同时间接对在校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此次调研密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教师”的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通过调查大学生对高校教师职业形象的评价,归纳高校教师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以期塑造良好的高校教师职业形象,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甘肃4所重点大学本科四年制、五年制的学生及研究生,共发放问卷513份,回收有效问卷共506份,有效率98.6%。其中男性246人(48.6%),女性260人(51.4%);本科生 429人(84.8%),研究生 77人(15.2%);重点大学(985或211)311人(61.5%),普通大学 195人(38.5%);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甘肃(306人,60.5%)、陕西(79人,15.6%)、四川(56人,11.1%)地区。
1.2 调查方法
自编高校教师形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2)大学生目前对教师整体形象的评价,包括教师的行为举止、道德修养、学术水平、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专业知识、授课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调查在2019年4月至8月采用匿名的方式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线下问卷首先向被调查者详细介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再统一发放问卷,问卷问题的形式为选择题,由当事人独立填写,填写问卷时间在20分钟之内,为保证问卷质量,我们将发放的问卷当场收回。线上问卷通过问卷网在线匿名调查。所有数据均源自问卷调查结果,填写者根据校内外新闻报道及自身在高校学习期间的感受填写问卷。
1.3 统计学分析
对调查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符合程度进行百分比分析。
2 结果
2.1 高校教师职业素养调查(见表1)
表1 高校教师职业素养调查[n(%)]
根据表1结果发现,Q1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校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的政治思想健康发展,反映高校抓“课程思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能否正确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将影响学生的发展,从Q2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校教师能够在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Q3显示,99.02%的学生对高校教师在为人师表、作风等方面高度肯定,反映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教师能够做到为人师表。Q4结果表明教师在科研创新、坚守学术良知和反对学术不端方面给学生的印象不够完美。高校仍需要在科研创新和学术道德建设上同步推进,并严惩学术不端的行径,确保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Q5结果表明,学生希望教师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特别是应充分挖掘和掌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理念。师生关系一直以来是改革教育制度、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Q6表明还有4.7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答疑态度好,尊重学生,创造良好师生关系”这一方面有欠缺,故教师在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Q7表明绝大多数教师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教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学生面向社会,走出课堂更有助于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个性塑造与检验的良好方式。Q8、Q9表明现阶段高校在这些方面值得肯定。
2.2 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职业形象的调查(见表2)
表2表明,“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作风正派”“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政治思想健康发展”“教学方式、内容、资源利用多样化,延伸、联系社会”位居前3位,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一致。在今后高校教育中,对这3点的优化改良需要不断加强,以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表2 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职业形象的调查[n(%)]
3 讨论和展望
3.1 高校教师职业形象分析
从我们的调查中不难看出,在学生眼中,高校教师总体上有着良好的职业形象,但还有提升空间。表1中Q1、Q2、Q5及Q8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教师能够坚持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紧跟中央“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立德树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做“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新型媒体技术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枯燥乏味,在学生中广受好评。从Q3、Q4、Q6及Q7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教师在有着过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能够不恃才傲物、自大自满,仍旧以谦虚严谨、亲和有礼的态度授课和答疑,尊重爱护学生,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Q9反映出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在教学之外能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为社会经济服务,不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这一点同样值得肯定。
在获得可喜结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大多数高校教师能够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两不误,但高校教师是否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知识功底是否扎实以及仅凭其教学是否能够真正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还是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质疑。根据问卷数据分析可得,导致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形象欠佳的原因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勇于创新,坚守学术良知,反对学术不端”(不太符合及不符合:9.48%)、“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太符合及不符合:5.93%)。笔者现就以上问题做如下分析:第一,学术造假问题在高校内时有发生,有学者发现,不少高校教师为职称晋升进行学术造假,闹剧频发[3],若不能潜心做学问,浮躁不堪,只能培育一大批精致利己主义者[4]。名师出高徒,反之依然成立,每一位授课教师都会对其学生产生很大影响,不论好坏,而学生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大学生第一次走进“大学”这个小社会之中,高校教师对于他们产生的影响会一直伴随他们成长,直至走向社会。第二,教育是引导人的社会活动,要做到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的大课堂,走进生活,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假使教育架空现实,就会出现当下大学生“空心病”的状况,享乐主义和功利思想充斥部分青年的内心,而这些往往折射出高校教师的问题。以上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加以改善,力求完美。
3.2 着重优化三方面品质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生眼中高校教师最重要的3个方面的品质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作风正派”“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政治思想健康发展”“教学方式、内容、资源利用多样化,延伸、联系社会”,这3点完全符合+较符合度分别为99.02%、98.62%、97.03%。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教师当前职业形象的评价总体理想,但仍有提升的空间。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做当代好老师的四个标准。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高校教师提出行为要求。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作为教师,更多地要对学生进行知育、情育、意育的培养[5]。笔者认为,职业形象与教师的人格密不可分,有学者提出,教师的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6]。教师良好的人格与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密切相关。此外,“课程思政”是当下党中央对大学课程的一项具体要求,需要教师除了能够以自我为榜样、为人师表、教学方式多样化以外,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流程管理、规范化建设和增强获得感4个原则,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7],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做好“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课教师提升职业形象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