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七合并进”在线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0-12-15沈曙红
沈曙红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成为危害公众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教育部相关“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示精神,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迅速行动,针对在线教学时空分离的最大特征、信息空间的最大优势、学生与教学资源交互的特点,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教学平台等优质资源开展在线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确保防疫、教学两不误。
1 基于在线教学开展学情分析
自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印发文件以来,我校随即启动组织线上教学准备工作。为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线学习,了解医学生在线学习状况,提高临床医学在线教学水平,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于2020年2月8日启动组织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线学习基础情况调研,以调研为基础进行学情分析,实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为推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在线教育的发展留下宝贵经验。
本次调研对象为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大二学生,共计1 348人,预期岗位是基层助理全科医生。学生进校后与卫生健康部门签订定向培养及就业协议书。教学团队从学习态度、专业认知、在线学习经历、学习平台、学习设备、担心的问题6个方面设置问卷,将问卷以二维码的方式发送给学生,截至2020年2月15日24点,共回收1 34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数1 335份,有效样本量占99.04%,具体分析如下。
1.1 学习态度
83.3%的学生自愿选择本专业,说明其有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意愿,只有66.7%的学生对在线教学充满期待,做好了居家学习准备,说明还有超过30%的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见图 1)。
图1 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1.2 专业认知
学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职责了解还不够全面,83.3%对基本医学疗有清晰认识,只有33.3%的学生对公共卫生知晓一部分(见图2)。
图2 学生对本专业工作任务的认知情况
1.3 在线学习经历
学生都有一定的在线学习经历,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熟悉的教学方式是录制视频教学,其次是慕课(见图3),他们认为专业课程和临床教学的在线学习效果没有课堂教学或现场教学效果好。
图3 学生对在线学习方式的熟悉程度
1.4 学生经常使用的教学平台和设备
以往最常用的学习平台是超星学习通(62.10%),其次是微信或QQ平台(54.30%),见图4;最喜欢用的在线学习设备是手机,见图5。
1.5 在线学习最担心的问题
学生最担心的在线学习问题是网络速度(68.56%),其次是教学内容难以在线学习(53.07%),见图6。
2 构建“七合并进”在线教学模式
图4 学生经常使用的教学平台
图5 学生最喜欢用的在线学习设备
图6 学生在线学习最担心的问题
针对调研中学生反映出的在线学习态度、能力,在线学习的基础及爱好,在线学习所担心的问题,临床医学线上教学团队结合医学类课程的特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开展了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七合并进”(即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有机融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混合;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组合;校内校外空间的整合;师生互动的良性配合;理实一体的工学结合;基于数据分析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契合)为特征的在线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见图7),做到“优化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安排,优化教学形式”,深化在线教育方式方法改革,努力构建优质有效的在线教学课堂,不断增强在线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在线教育教学质量。
图7 “七合并进”构建在线教学新模式
2.1 设计三维体系,促进素质、知识、能力目标的有机融合
按照医学教育三维目标体系的要求,设立在线教学素质、知识、能力目标。在素质目标中充分体现情感与态度要素,挖掘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岗位文化的执着意识,推进“课程思政”[1]。遵循医学教育发展的理念,遴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舍小家,为大家”最美“逆行者”典型事迹制成微课、微视频,推出“讲好励志故事”微访谈,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使命担当,培养学生“理解病人、关爱病人、促进健康、乐于奉献”的人文情怀。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构建中,充分运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这一理念,知识目标是在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推衍,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岗位胜任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同时需要根据任职岗位的性质及能力要求确定知识目标,突出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将情感、态度、思政元素、技能点、知识点等融入在线课堂的全过程,促进素质、知识、能力目标的有机融合。
2.2 任务驱动,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
任务型课程是在线教学设计基础,教学团队对课程进行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项目化、情景化、案例化开发[2]。面向临床医学专业工作岗位,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为例,进行诊疗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将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进行开发与信息化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相融合的一种新形态教学模式,教师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线上学习空间[3]。学生利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等网络平台中的视频、微课、动画、教学PPT、案例、试题等资源完成自主学习和参与讨论;在直播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讲解,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帮助其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互联网与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临床医学在线课堂带来了新机会,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4]。
2.3 纵向延伸,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组合
组织在线教学时,教学团队要清楚在线课程主要的教学交互方式是什么,如果学生要利用资源,就要准备好资源;如果要互动,就要准备好平台。当学生开始自主学习后,教师团队提供帮助和支持。在线教学由原来的课堂讲解和听讲,变成了设计课程、准备环境、准备和发送资源以及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课前、课中、课后)给予支持。改变课堂教学过多依靠课中教学环节,弱化甚至忽视课前、课后教学环节的格局。课前布置任务,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资源、自助导学系统进行自主学习;课中讲解、讨论、总结,学生通过演示、汇报、质疑、讨论,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内化;课后巩固学习,学生通过作业、拓展练习、自助学习平台测验、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而达到知识与技能回化的目标。在线教学在时间上的纵向延伸,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有效组合(见图8)。
图8 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组合
2.4 以生为本,形成师生良性配合
在线教育是自我导向的学习,对学生要求极高,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没有达到在线学习的要求,高职学生自我目标感、方向感没有那么强,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比较抽象,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训练要求较高,学生在线学习的难度大,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的时候,教师要把学习过程的管理全都设计出来。在线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最基本原则,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格局是构建在线课堂新生态的关键。在线上教学中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景的设计者、教学任务的发布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学生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者、学习任务的执行者、学习资源的搜索者、分组协同的合作者、课堂上的质疑者、技术技能的应用者。教师是导演、教练,学生是演员、运动员;教师是善教者,学生是乐学者(见图9)。
图9 以生为本的师生良性配合
2.5 横向拓展,促进教学空间整合
有效的在线教学必须进行教与学的再度整合,也就是说,在线教学如何在教和学时空分离的情况下实现教对学的促进作用。临床医学教学团队针对在线教学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特征,根据学生居家学习的特点,对校内、校外教学资源与空间进行充分整合,利用网络空间,构建资源共享化、信息众筹化、行为数据化、时空灵活化、关系网络化的在线医学教育体系。一是对临床医学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和优化配置,团队成员利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人卫慕课、爱课程、国家医学虚拟仿真中心等组建SPOC课程,在团队中相互借鉴使用,开展同步课堂、云上见习等线上教学,实现信息的众筹化。二是通过平台软件,实现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数据化、实时化,让教与学的空间灵活化、智能化,根据过程监控数据,推送学习内容,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反应,给在线教学提供了个性化知识服务。三是组建学生网络化的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打破时空限制,组建云上学习小组,实现学生学习的互帮互助,通过学习资源共享、云上讨论、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开展小组学习。
2.6 理实一体,推进工学结合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医学在线教育的难题,如何将知识学习融于临床实践中,在做中教、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掌握医学理论知识、锻炼临床实践技能、突出临床思维及医学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临床医学教学团队进行了认真探索与实践。一是由教师组建专业性强、稳定性高的SP团队,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创设在线情境课堂,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师生、生生互动,活跃在线课堂氛围,提高在线教学效果。二是结合医学课程实践性强、技能要求高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推行基于医教结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一体化在线教学试点,如发起“为家人查一次体”的实践学习活动,并把查体视频发至学习群,由教师团队对查体内容、方法、步骤进行点评打分,还原居家学习临床教学的真实场景。三是模拟云上乡镇卫生院开展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分工,开展云上医疗咨询与诊疗服务,利用平台软件全过程录音录像,由带教教师进行点评打分。
2.7 全程数据分析,达成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契合
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能够保证学习行为的发生,并保证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目标,临床医学教学团队运用诊改思维,对在线教学进行全程数据分析,并且做到“日结周清”,对存在的问题即时处理,对有效的方法即时推广。教学团队采取学情分析、知识点量化、技能点测试、目标达成度检测4种基本方法,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在线教学策略[5]。而具体实施时需要紧扣课堂真实问题,以问题解决为驱动,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析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师生关系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与效果,有效改进在线教学、促进在线学习。
3 在线学习效果分析
通过4周的“七合并进”在线教学模式的实施,各课程团队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分析,对学生在线学习活动参与度、各教学环节的目标达成度、在线教学整体认可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第四周运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真题进行了一次在线测试,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3.1 学生在线学习活动参与度
学生在线教学活动参与度高,列入统计的6个在线教学活动平均参与率达到88.83%(见图10),在线发送消息总数达253 219个,生均达187.85次。
图10 学生参与在线教学活动情况统计
3.2 学习目标达成度
通过对课前学习任务的检查、课中的提问与知识点测试、课后作业及在线小测验,以骨与骨连结教学单元为例,课前、课中、课后平均得分分别为3.8分、4.5分、4.8分(满分5分)(见图11),对知识点、技能点的掌握超过教学团队的预期。同时,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的先进事迹为基础,全面开展在线“课程思政”,推进网络育人,实施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树立了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远大理想。
3.3 对在线教学的整体反馈
图11 教学目标达成度(总分5分计算)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在线教学整体认可度高,特别是对教学团队的认真负责态度(4.21分);教学任务明确,安排合理(4.12分);教学组织及准备充分(3.98分)给予了高度评价(见图12)。同时各课程在布置在线学习任务和作业时缺乏协调,导致学生认为学习负担较重。
图12 学生对在线教学整体评价(满分5分)
3.4 临床思维测评
针对学生居家学习特点,对学生岗位胜任力及临床思维能力的测评难以通过OSCE考站进行,临床医学在线教学团队进一步创新方法,把近几年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真题输入临床思维测试软件,对近四周的在线教学对临床思维的形成进行测试,90分以上达到36%(见图13),最高达到95分,大部分班级平均达到80分(见图14)。
图13 临床思维能力测试成绩区间分布
图14 临床思维能力测试成绩分析
4 体会与反思
尽管临床医学在线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信息化教学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师生的需要,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没有建立,但是通过临床医学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运用“七合并进”的在线教学新模式,保质保量完成了疫情期间两个年级1 348名学生、9门专业课程的4周在线教学。学生对在线学习效果整体满意,参与度高,教师注重互动环节,开展形成性评价,在线教学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对以后高职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4.1 学生主体是构建在线教学新模式的核心
师生、生生互动是在线教学的难点,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协作的在线课堂人际关系,依托网络空间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多种学习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在线上教学创新中构建和谐活泼的师生共同体,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作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4]。
4.2 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构建在线教学新模式的基础
充分开展学习者特征分析,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在线教学设计[5]。教学设计应基于教师对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思想和在线教学教与学时空分离特征的准确理解与运用,遵循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安排在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学策略中利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体现“任务引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将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4.3 实施的有效性是构建在线教学新模式的关键
根据在线教学资源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最充分、最灵活的特点,组织在线教学活动,运用讨论、提问、小组PK、头脑风暴、作业、考试、测验、投票、问卷调查等多种在线教学形式,开展与学生的互动,实施混合式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在线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把教和学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强化,使得在线教学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在线教学的灵活性、时空的灵活性越来越大。教师以“互联网+医学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环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优化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
4.4 评价的有效性是构建在线教学新模式的保障
在线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中心”和“成果导向”,学生学习成效是评价的重点。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业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覆盖全体学生,评价内容和方式多样化、项目化,对在线教学进行反馈[6]。终结性评价应避免单一考核方式,鼓励开展知识运用能力考核、岗位胜任力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线教学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都能够被记录下来,可以基于这样的数据,非常精准地监控教学过程,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形成教学创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