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注意事项浅析
2020-12-15陈芳
陈芳
(山东省平邑县平邑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3300)
1 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也在进步,而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的农业资源,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以切实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因此,秸秆还田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实际上,秸秆是一种有机肥料,对于土壤会产生直接影响。了解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以避免很多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农户更直观的看到秸秆还田需要注意的要点和好处。
1.1 影响土壤养分结构
秸秆是一种优质的生物肥料,通过自然的腐烂、分解,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养分全面。实践证明,秸秆和化肥合理配比施用,可以改良土壤的养分结构,让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增长,促进农作物更好的吸收营养,让农作物更好的生长。因此,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结构的影响是正面的,有提高农作物产品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1.2 影响土壤物理性质
秸秆还田能达到让土壤污染物负荷能力上升的效果和保水效果,让土壤更好的通气,通过实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让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率降低。根据孙皓等研究可以发现,秸秆还田能提升土壤孔隙度,提升效果可达2.9%,有效孔隙度增加5.8%,容重降低10%,土壤能保持的水分含量上限提高7.2%[3],这证明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的物理性质有积极的作用,采用秸秆还田的方法,土壤的养分的流失和水分的流失明显呈下降趋势。
1.3 影响土壤的生物活性
经过秸秆还田的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增加,能为微生物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呈增长趋势,土壤生物活性同比上升。土壤的高生物活性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繁衍。然而,土壤生物活性提高也能促进病虫害的壮大,导致出现病虫害的几率上涨,因此秸秆还田虽然有益于土壤的生物活性,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为此,秸秆还田需要格外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加强对农作物生长的监控,在农作物的生长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处理,降低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性。
1.4 影响农作物产量
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的农业资源,获取难度小、成本偏低、肥效好,投入产出比比较大,可以更好的为农作物产量提供保障。但一方面,各个区域的土壤和农作物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秸秆还田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秸秆是通过自然腐烂、分解的方式对土壤和农作物产生影响的,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让土壤中的病虫害获得更好的生长条件,可能会造成病虫害的爆发。另外,在进行秸秆还田时,如果不能将携带病菌的秸秆及时剔除,也会因此引发病害。由此可得,不能盲目进行秸秆还田,需要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支持,否则可能反而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1.5 影响农业环境
对于秸秆的处理,以前的方法是集中焚烧,秸秆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还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环境。比起传统的处理方法,秸秆还田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为农作物提供优质的肥料,而且和化肥不同,不会破坏土壤结构,甚至造成土壤板结。另外,也杜绝了由于秸秆焚烧而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
虽然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正面为主,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但不合理的秸秆还田很可能产生反效果,反而让农作物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在进行秸秆还田过程中,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尽可能规避秸秆还田可能出现的负面作用。
2.1 秸秆筛选
经过秸秆还田的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较为温暖,这毫无疑问是有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的,但与此同时病虫害也获得了更好的生长温床。在进行秸秆还田时,如果没有经过筛选,可能会让一些携带病菌的秸秆留在田地中,让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和病毒的数量上涨,从而造成病虫害的出现。因此,在秸秆还田时,一定要对秸秆进行合理、科学的筛选。
2.2 加速秸秆腐烂、分解速度
在进行秸秆还田时,要充分考虑到土壤本身的含水量。如果土壤本身含水量较高,应减少秸秆还田的数量,否则会出现秸秆腐烂、分解速度太慢的现象,对农作物的苗期造成负面影响。除了土壤本身的含水量,秸秆的粉碎程度也会影响到秸秆腐烂、分解的速度,也是在秸秆还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秸秆腐烂、分解的速度是影响农作物养分吸收重要的因素,需要格外注意。
2.3 温室气体排放
目前最常采用的秸秆还田方式之一就是直接还田,但根据实验数据,秸秆直接还田后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明显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更加严重。因此,在进行秸秆还田时,需要进行合理的混合施用,通过更科学合理的秸秆还田,减少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避免温室效应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