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应用及管理
2020-12-15李迪鑫
李迪鑫
(杭州市富阳区渔山乡综合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1419)
在将生物发酵床技术应用于养猪过程中,能够使得发酵床产生一定的热量。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一些有害细菌的产生,以及在防止病毒污染的同时,也能够确保养殖过程中猪舍内的环境质量,这些能够在源头上减少疾病的发生。例如一些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疾病,猪群通过使用饲料中的微生物有益菌能够减少应激反应,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1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原理
通过应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不仅仅能够提高猪的抗病能力,也能够提高饲养员的饲养效率。确保猪肉品质,当原病菌达到一定的浓度时,由于各种益菌在不断地繁殖,因此空气中都弥漫着益菌,这些益菌也会逐渐成为优势菌群,最终慢慢地形成阻挡其他细菌的屏障。因此如果在空气中具备少量的病原菌,那么猪也可能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免疫反应,最终使得猪群具有坚强的保护能力[1]。因此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猪群进行管理。通过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生物安全体系,加强日常疾病防控,提高养猪质量。一方面作为饲养员应当创设良好的培养条件,从而使得发酵微生物不断生长,使得发酵微生物能够迅速消解排泄物,除此之外也应当确保饲养环境,从而满足不同季节猪群的生理需要,最终提高养殖效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应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能够提高猪的生长速度,也能进一步加快饲料的转化率,该技术仅仅是应用微生态制剂,不添加其他的抗生素,因此能够确保猪肉的品质,使得猪肉在检测过程中能够达到无公害标准[2]。
2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应用
2.1 猪舍设计建造
在对猪圈地上部分进行设计建造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半钟楼式屋顶设计,再加上阳光的照射以及发酵床本身所具备的温度,猪圈内部的空气会不断地受热进行膨胀,与之相对应的比重也会有所减少,并透过通风窗流出,而南北两侧的通风口会输入新的空气。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能够使得猪圈内的空气始终保持流通,确保空气得到交换,而在空气对流的过程中,也会加快发酵床水分的蒸发速度,使得发酵床始终保持柔软的状态,这也能够确保生活环境的合理[3]。在冬季,由于发酵床本身具备的湿度以及有益菌种进行调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圈内部的空气湿度,进一步排除污浊气体,从而确保猪圈内部的空气流动。由于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猪圈设计的过程中要具备车驾高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微生物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确保注射内部气体得到充分交换。在猪圈南墙上,尽量设计大窗户提高透光度,确保采光效果,但是也应当确保冬季的保温力度以及夏季的遮光力度。在对食物水槽进行设计时,应当确保饮食与饮水两者分离,这样不仅仅能够加强猪的运动量,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发酵床进行发酵,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浪费。
2.2 发酵床设计建造
生物发酵床养猪可以分为地上、地下以及半地下三种。地上式发酵床适合南方地区,雨水不容易进入猪圈,那通风效果良好,而缺点是在运送饲料的过程中便利性欠缺。地下式生物发酵床适合北方水位降低的区域,优点是成本投入较低,土地利用效率较高,运送饲料方便,也有利于发酵床的冬季保暖,而缺点是土方量较大。半地下式发酵床适合水位适中地区,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送劳动降低资金投入。与此同时,也能够避免雨水进入发酵床,饲料运送也十分便捷。
3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管理
3.1 饲养管理
在对猪群进行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选用一些能量饲料以及蛋白质饲料,在饲料中也应当添加一定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饲料的喂养应当控制在正常喂养的80%,通过这种限制饲养的方式供给青、粗饲料。
3.2 湿度管理
作为饲养员应当及时检查猪圈垫料的湿度,确保猪圈内空气流通,这样既能够促进水分的蒸发,也有利于控制生物发酵床内的含水量[4]。
3.3 猪粪处理
由于猪习惯在固定的地方进行排泄,如果粪便数量较多,那么饲养员应当将粪便及时搬运至无粪便处,通过控制喂食数量,采取与之相对应饲养方案,优化结构设计,从而满足猪在运动过程中的踩踏翻滚习性,自动完成粪便的掩埋工作。
4 结语
通过在猪饲养的过程中应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不仅仅能够充分应用有机垫料里面的有益微生物,也能够进一步降解猪的排泄物。不需要每天清扫猪粪,减少污染的产生。而猪的粪便也会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最终转化为营养物质,降低猪圈内的氨气含量,在整个过程中能够达到污染物零排放,降低了养猪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不必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