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桑蚕省力高效养殖技术
2020-12-15任元桂
任元桂
(新沂市高流镇农技中心,江苏 徐州 221411)
桑蚕省力高效养殖技术指的是对桑、蚕品种进行结合,在促进品种繁殖质量提升的同时,推动桑蚕自动化、规模化以及省力化等技术的发展,并对桑蚕病虫害予以集中防控,通过先进技术来对劳动强度进行缓解,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升,确保其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1 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1.1 桑蚕规模化共育技术
共育技术的作用在于确保小桑蚕共育质量,养殖人员能够凭借自动化技术控制蚕房温度,然后再利用电气化技术对蚕房温度进行提升[1]。如此一来,并能够运用机械调控的方式,达到自动化催青的目的,进而省力高效的增强小桑蚕共育质量。
1.2 省力化饲育技术
省力化饲育技术通常在大蚕饲养中进行使用,养殖人员需要通过4龄漏空蚕座进行饲养工作。同时,还能够采取多层蚕台条饲养的方式,以便于更好的达到省力高效饲养的目的。其次,养殖人员在饲养的过程中,可科学使用现代化机械,进而减低劳动强度,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升,让桑蚕养殖向着规模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加强桑蚕养殖具备的经济效益。
1.3 选用优良的桑树品种和桑蚕品种
对桑树、桑蚕品种进行科学的筛选,属于实现高效养殖的前提条件。就不同区域而言,在环境与温度方面会存在一定差异,对此需选择适宜的桑蚕品种。例如,在山区进行养殖,需选择适应能力强以及抗逆性强的相关品种;针对环境良好的区域,可运用普通桑蚕品种。同时桑蚕养殖人员还需结合具体状况,建立科学的品种配比方案,多选用丝量多、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若条件允许,还可以把彩色蚕品种和各类品种进行混合,进而对品种予以改良,增强桑蚕养殖质量。
桑蚕在成长中,主要食物为桑叶,因此桑叶质量和桑蚕生长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对桑叶进行栽培的过程中,应尽量施加有机肥,春季将底肥施足,然后在秋季进行追肥,以此来促进桑叶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增多。其次,还需将桑树除草以及修剪工作做好,进而在源头上促进桑蚕养殖质量的提升。
1.4 精细管理,适时采茧
桑蚕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饮食以及环境的要求也会存在不同,例如蚕期需要做到良桑饱食,对桑叶进行提前准备,确保营养的充足[2]。其次,需重视对饮食规律的科学控制,在实际喂养的过程中,应适当抚摸蚕体,感受蚕体软硬程度,判断是否健康。同时对蚕睡眠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耐心听蚕在进食时发出的声音,确保蚕的正常生长发育。通常情况下,会结合蚕体变化来判断是否到采茧期。熟茧终了后会蜕皮化蛹,而蛹在发育时蚕体会逐渐变硬,颜色加深,皮色转变成黄色之后方可进行采茧。其中,春蚕期在上蔟后1周左右,夏季蚕期在6天左右,晚秋蚕期在8天左右。需要注意的是,采茧不应过晚,避免对茧品质产生影响。
1.5 病虫害防治技术
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指的是通过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防治病虫害对桑蚕养殖质量产生影响[3]。一方面,需通过科学的消毒技术定期对蚕室、蚕座予以消毒,确保桑蚕生长环境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采取远程技术诊断以及综合防治病虫害,亦或是建立安全饲养设施。其次,需要使用科学、安全的蚕用药品,确保能够对病虫害进行统一防治,进而在促进安全性提升的同时,优化病虫害防治效果。
2 桑蚕省力高效养殖的配套技术
对桑蚕进行养殖时,工作人员需要在熟练掌握省力高效养殖技术的基础上,科学运用配套技术。一方面,养殖工作人员需对桑园套种养殖等相关经营技术进行正确的运用,促进桑蚕养殖经营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养殖人员需全面落实桑管轻简化技术,通过宽窄方式对桑树进行栽植,然后利用稻草将桑田覆盖,并立足于现代化机械管理技术对桑田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需根据桑蚕养殖具体状况,对循环利用技术进行综合开发,诸如养殖人员可对桑枝生产食用菌,以便于对资源进行多方面运用,减少浪费,促进桑蚕养殖经济效率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桑蚕省力高效养殖技术还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并在此过程中推动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进而确保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