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业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的合作途径
2020-12-15潘跃
潘 跃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江苏 淮安 223200)
0 引言
为紧扣江苏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在全省率先开办了5年制高职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农业生产一线,从事农业机械设备操作、运行、维修,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能人才。至2018年底江苏全省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93%,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84%[1]。同时要确保“十三五”末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85%,全省水稻、三麦(大麦、小麦、元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苏南等有条件地区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2]。上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量的农机化人才,农机技能人才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劳动力很少。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最根本的保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这批学生毕业后能投身农业生产一线,必将有力的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和提档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问题在于如何针对农业机械专业教学特点,探索多层次的教学合作模式,在合作教学中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操,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
1 基本情况分析
1.1 农业机械自身特性
1.1.1 本质是生产工具
农业机械本质是生产工具,包括农作物种植、收获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运等全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所有的农业机械注重的是其生产实用性和所能创作的经济利益,不太重视产品的个性展示和美观价值。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突出这个本质,侧重讲授机具作业部件的知识和实践技能。
1.1.2 作业维修时效性强
农业机械普遍作业周期相对较短,闲置期较长。在闲置期重点是机具的维护和预防侵蚀。作业季节要求满负荷长时间工作,有时要抢收抢种,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予以排除,否则耽误农情。在教学时要向学生灌输这些知识,以利于学生充分认识到以后所从事的职业的责任性。
1.1.3 操作规程要求严
农业机械作为生产工具,具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同时机具的操控性和舒适性相对较低,还有大量的运动部件暴露在外,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也不能保证作业质量。基于这点,在实践教学环节对规范操作和安全知识的要求应放在突出位置。
1.1.4 种类繁多、具有地域特性
由于各地区农作物种植品种不一,决定了农业机械的多样性和区域适应性。在讲解时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讲解本地区的主要作业机具和结构特点。辅以一定的农业知识,将农机与农艺有机的结合起来。
1.2 学生现阶段状态
1.2.1 观念有待转变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农业机械以及从事作业维修队伍的认识还停留在“脏、乱、累”等现象,对将来的个人职业发展缺乏规划。现如今农业机械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动化程度也很高。农机作业维修队伍迫切需要高素质、强技能的高层次人才的加入,整体收入水平也较高,职业前景看好。
1.2.2 学习有待提高
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纪律意识差、缺乏自我约束与管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形式,就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重点。只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这些学生还是完全可以步入“正轨”,将来完全可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用之才。
1.3 教学现状分析
1.3.1 教学资源不足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农机工业的支持和对农业的政策倾斜,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加快,各式农业机械层出不穷,学校的实训设备更新投入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寻求出路,利用社会上的各类资源为农业机械专业的教学服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1.3.2 教学缺少真实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3]。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的实践教学都是一种虚拟和假设环节,不是真实的情境。因此,学生很难有真切的感知和体会,例如农业机械的驾驶作业、故障排除等教学环节在真实的情境下实践要比在虚拟情境下好得多。
2 多层次合作教学模式探讨
2.1 校厂合作教学模式
该模式就是学校与地方农机生产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具体可以安排厂家技术人员进校授课,既可讲理论,也可带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学生也可以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农机制造企业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技能员工,他们对农机的结构、使用、调整、维护等知识和技能掌握比较熟练,聘任他们为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对学校来说,不但解决了师资不足等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教学投入;对制造企业来说,扩大了对产品的宣传和推广问题,因为这些学生将来就是企业的宣传员和潜在消费者。
2.2 校商合作教学模式
由于地方农机生产企业数量毕竟有限,所生产的产品不可能涵盖所有农业机械,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校商合作教学模式,也就是和农机销售商进行合作。每个地区都有大量的农机销售商,所销售的农机产品包括耕、种、收等全生产链,而且不同的销售商所代理的农机品牌不同,相互还存在竞争,他们也希望和学校寻求合作,提升各自品牌的影响力。农机销售商都备有一定数量的农机样品和售后服务队伍,学校可以借助农机销售商的售后服务人员来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借助销售商的农机具来解决农机具不足问题[4]。
2.3 校社联合教学模式
校社联合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农机合作社联合开展教学活动。农机合作社都有固定的场地和设施,还有数量众多的社员。仅淮安市就有几百家农机合作组织,许多还是原农业部确定的星级合作社,其中占地面积过万平方、资产达千万的合作社就有近十家。这些合作的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合作社负责人对开展校社联合教学等社会活动积极性也很高。合作社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农业机械和人力资源,以及所承包的耕地,对教学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合作社里面有许多善经营、懂管理的人员,他们发家致富的过程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帮助。校社联合教学模式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身临其境,有利于操作技能的习得。
2.4 校站联合教学模式
基层农机推广站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机构,主要承担新型农业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与农机推广站联合开展教学,聘请农机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为师资,讲解最新农机技术,能够使教学紧跟农机化发展步伐。农机推广站还是各类演示和现场会的主办单位,在开展这些活动的时候,安排学生观摩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公益性机构,也乐于与学校开展教学合作,这样能够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2.5 校所联合教学模式
农机监理所是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机构,学校可与农机监理所联合开展一些教学与培训,突出安全生产教育,解读农机安全操作规程,针对一些具体的农机事故案例,通过播放电教片、开展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为整个实践教学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保证。
2.6 农机与农技相结合教学
农业机械的教学要与农业技术相结合,因为农机与农技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在教学时,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讲解农业机械知识的同时,适度讲解农业技术。在教学上可以与农业部门、合作社等合作,结合农情,在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情况下,安排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为学员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
3 建议
3.1 加大宣传,扩大招生
2009年12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农业机械专业属于涉农专业,5年制的高职的前三年享受每年2 000元的补助。我们在招生时要积极宣传这些信息,吸引广大考生报考农业机械专业,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3.2 发挥网络作用开展教学
现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而且网络教学方式灵活、学习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学校可以聘请社会机构的农机专家或技术人员授课、答疑,或制作课件,学生在网上学习[5]。同时,可以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云班课、QQ、微信等媒介,建立相应的学习群组,进行交流。
3.3 强化专业师资力量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使其成为既可以讲也可以做的优秀教师。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的合作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能够有力的促进农业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很大,农业机械化也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办好农业机械技术应用专业,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