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新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

2020-12-15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杀虫剂栽培病虫害

李 伟

(南召县种子技术推广站,河南 南召 474650)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人口快速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逐渐增高,玉米栽培新技术的应用对实现玉米种植的高产以及优产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重视其栽培技术以及及时防治病虫害,是提高玉米产量及质量的关键。

1 玉米栽培新技术要点

1.1 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在玉米种植实践中,根据地域及气候的特点,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对提高玉米产量以及品质有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土壤的特性,并确保种植的品种不与季节发生冲突。在遴选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区域以及种植特点,开展种子杂交试验,培育出抗旱、抗倒伏、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并在当地进行推广。

1.2 重视精耕细作

在影响玉米栽培质量和产量的因素中,保证土壤肥力是玉米栽培的基础,土壤中的各项肥料指标都会影响到玉米栽培的质量。早期对土壤的处理会影响玉米的产量,所以要做好深耕,深耕的深度一般在20~25 cm。此深度能够保证玉米根系的生长,能够充足地吸收水分以及养分,使玉米植株达到良好的生长发育水平。深耕结束后应利用机械化设备对土地进行精细整地,以提高土壤的耕作质量。

1.3 播种时间适宜

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实践证实,无论是播种的时间过早还是过晚,都会影响到玉米的栽培质量。根据种子的萌发周期以及实践经验所得,在土壤深度5~10 cm 处温度维持在10℃~12℃时,是较为合适的播种时间。玉米播种尽量利用机械化设备,或半机械化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玉米的播种效率,进而提升经济收益。在播种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配置好营养土,将有机肥、普钙以及复合肥按照1∶10∶5 的比例配制,通常每0.067 hm2土地使用1 kg 有机肥。最后要重视对种子的处理,早期需要浸种,使用15%粉锈灵溶液浸泡种子6 h,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1.4 加强植株不同时期的管理

玉米地下部分的根系生长发育的速度较快,而茎、叶部分较为缓慢,通常情况下,玉米从出苗期到拔节期大概需要经过22 d。出苗均匀、整齐,茎基部扁,叶片厚且绿,根系发达的玉米为高产表相。在玉米5 叶期时要及时进行定苗。玉米拔节期到抽雄期大概为25~28 d,此阶段茎、叶充分生长,雌雄穗迅速分化,高产植株生长整齐、肥壮,茎粗且节间距离短,叶片呈深绿色,叶宽有光泽,此时要减少拔节肥的施用量,增加攻穗肥的施加量,同时要注意浇水,才能够达到穗大粒多的种植目标。玉米抽雄成熟期大概为40 d,高产植株在此阶段表现为叶片翠绿,颗粒饱满,无秃尖。如果需要进行人工授粉,则在授粉后要剪掉雄穗,以提升光能利用率以及抗倒伏能力[2]。

2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玉米在我国的种植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玉米栽培技术以及播种制度的改进,玉米病虫害问题逐渐凸显,并且有愈发严重的趋势。为了保证玉米种植稳产增收,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采取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等手段,对玉米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治。同时,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要禁止使用毒量超标的农药,以保证玉米的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1 农业防治措施

在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采取农业防治措施是基础,通过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播种,合理间作,以及对病虫害进行动态监测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率。此外,农业部门应对监测到的病虫害消息及时公布,并对种植户提供防治措施培训,以提高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

2.2 化学防治措施

在玉米的栽培种植中,有部分病虫害是由于滥用化学药剂而导致的,所以想要解决病虫害带来的问题,要重视对化学药物的使用。通常对玉米种子进行拌药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金针虫、蝼蛄等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够防治玉米黑穗病,还可以预防蚜虫对玉米苗的侵害。将30 mL 高巧与40 mL 菱锈福美双中加入400 mL 清水,与7.5 kg 种子混合,放置10 min 后播种。在玉米出苗后,容易遭受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的危害,可以使用90%的晶体敌百虫100 g,或50%的辛硫磷乳油50 mL 进行防治,将以上2 种药物制作成毒饵,在傍晚时将1 kg 毒饵洒入0.067 hm2玉米行间。或者使用敌杀死800 倍液或90%敌百虫1 000 倍液喷洒玉米幼苗,也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对于玉米褐斑病、大小斑病等,应重视气候的影响,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时节,使用50%多菌灵、12.5%烯唑醇500 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悬乳剂500~800 倍液喷洒防治[3]。

2.3 生物防治措施

2.3.1 生物杀虫剂

玉米螟的防治可以使用Bt 类生物杀虫剂(Bt 苏云金杆菌)。Bt 类生物杀虫剂效果显著,没有毒素的残留,不会对环境以及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也不会损害畜禽及人类的健康,并且Bt 类生物杀虫剂效果稳定,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杀虫剂。一般杀虫剂的使用量为375~500 mL/0.067 hm2。在玉米螟危害较为严重的时期,增加杀虫剂的使用频率,大面积、均匀、全覆盖喷洒,在阴雨天或傍晚喷洒药物,防治效果最佳。

2.3.2 性诱剂杀虫法

每年的6 月中旬,在玉米田间设置性诱剂投放区域,通常每0.067 hm2中设置3 个投放点。采用此种方式防治虫害具有持续时间长,节约人力成本的特点,并且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

2.4 物理防治措施

使用杀虫灯等设施对虫害进行物理防治,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5 月下旬安装杀虫灯,利用其颜色、光线、光波、味道等对害虫进行诱杀。在降低害虫抗药性的同时,维护生态系统稳定。

3 小结

要想保证玉米的产量与质量,要因地制宜选择玉米种植品种,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加强不同时期的田间管理,同时还需要对玉米病虫害进行防治,可以采取化学、生物以及物理防治措施合理防控。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重视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及推广,提升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

猜你喜欢

杀虫剂栽培病虫害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油麦菜栽培要点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新颖杀虫剂Broflanilide的开发
选择杀虫剂 先看是啥虫
自然栽培的味道
杀虫剂,别乱喷
夏季苦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