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杨天牛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分析
2020-12-15明灯寅
明灯寅,刘 欣,杨 曦
(武汉林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青杨天牛生长于树木枝干内部,常常毁坏树木的主枝干,枝干破损后营养成分很难正常输送,树木冠部逐渐变形,美观度大打折扣,严重者会出现大批量树木死亡的情况。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治理力度,深入研究其生长规律,积极做好防御措施。
1 青杨天牛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青杨天牛的繁殖周期通常为一年,极个别地区为两年。幼虫活动时间为4 月左右,经过化蛹成虫阶段后,5 月破茧而出,随后开始羽化产卵,在树皮内部大量繁殖。虫卵经过孵化后变成幼虫,幼虫开始由外至内地啃食树皮,并深入枝干内部侵蚀木质。该类昆虫活动周期在羽化开始24 h,在树木上啃食0.3~0.4 cm 的小孔后成虫爬出。温度达到一定条件成虫就能飞起。羽化后的成虫喜欢充足的阳光,以树木的枝叶为食物,大多在白天活动。日光充足的中午是这种昆虫的交尾产卵高发期,一旦遇到温度过高或者雷雨天气则鲜少活动。成虫产卵地多为直径1 cm 的树枝,枝干直径符合要求的孵化地适宜幼虫繁殖,如果枝干的直径<5 mm,或者>15 mm,青杨天牛成活率极低。成虫产卵前要开始刻槽,形状为马蹄状,在树皮内部弧形部位产卵。风雨季节卵的孵化率会相应降低。卵孵化成幼虫后开始啃食韧皮周围,并向四周扩展,最终进入木质中心,蛀出约5 cm 的隧道。
成虫比较喜欢光照充足的地方,2 年生的杨树枝干满足其产卵需求,因此遭受虫蛀率较高,稍有疏忽,就会成为病虫发源地。幼虫足迹所到之处,枝干会成纺锤形状,阻碍养分输送,长时间作用下枝干容易枯死,迎风折断,抑或是树枝的周围无法顺利生长,呈扫帚形状,无可用经济价值。一旦幼虫侵蚀树木的主干部位,严重者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甚至整株树木无生命迹象。因其成虫喜光,地域宽阔的树林或者孤林容易遭受侵害,反之,密度相对较大地区的树木则不容易生虫,树冠上部容易滋生虫害,而中下部较轻。
2 青杨天牛的防治措施
2.1 加强杨树树苗、木材的调运检疫
经研究发现,成虫期的青杨天牛活动范围较小,如果发现有远距离传播迹象,大多是人为原因导致,比如树木的调运等等。所以,要在树木发源地加大对树种防疫的检查力度。地区选购树苗时,必须制定严格的复检制度,对于外地树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完成检查。本地虫害多发区的树种,也要做好检测工作,杜绝任何虫害隐患。虫害多发区域的树种不得运往他处,降低虫害的传播率。
2.2 监测青杨天牛疫情
深入了解青杨天牛的生长习性,在重点发病地区加大疫情整治力度。每年至少应该有两次整治工作。其一是幼虫的活动期,也就是4 月、5 月,其二是幼虫的冬眠准备期,从9 月到11 月期间为宜。各地针对虫害的治理方案,要因地制宜。在可控范围内,检查工作人员可在苗圃区、交通路线或者林地区、易感染虫害地区加大枯枝、虫孔等排查力度,有可疑地区一定要重点排查并及时上报。任何区域都不能掉以轻心,尽量减轻虫害威胁。
2.3 营林措施
林业区树种选择要因地制宜,科学搭配。根据当地的虫害性质及气候条件,参照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将免疫性较强的树种与其他树种合理分配,打造虫害防御能力强的混交树林结构,搭配方案以生命力强,抵御虫害能力高的树种为主。等到清除全部虫害后,再补充种植免疫性较高的树木,进而达到虫害治理的目的。
常用的抵御青杨天牛侵袭的树木有黑杨类、银白杨类树木,不易受到虫害干扰。加大林业养护工作。树木生长期要制定科学的养护措施,保证水源充足,发现虫害迹象,要及时清除。枯树枝等要定期清理,做好林区的卫生工作,进一步提高整个地区的虫害防御能力。
加强树木营养供应,发现虫源及时清理。对于杨树林区要及时清除杂草及丛林,不给虫害提供可栖息的生存环境。
2.4 物理防治
结合不同时期的虫害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成虫期活动力不足,可以通过人工捕虫的形式进行治理。根据其产卵周期,在五到六月份幼虫初成长期,挤压产卵位置,频率约1 周左右,最好重复2~3 次为宜。这种操作比较适合树苗或3 年以下杨树。发现虫瘿及时清理。秋冬季节在虫害休眠区及时清理虫瘿,统一完成销毁工作。也可以在其羽化周期用胶带在树木枝干缠绕,做好封闭工作,防止出现羽化孔。
2.5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治理可以与物理防治搭配完成虫害治理,化学治理措施的重点在于时间的确定和药品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化学防治时间适宜选择在树木叶片全部展开后,花盛期到来之前。时间的控制对于虫害防治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时机把握不准,过早开始防御,树叶未展开,虫害未出孔,无法确保药液着力效果,反而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起不到防治的作用。如果时间过晚,成虫已经完成繁殖,防治工作毫无意义。因此,最好的防治时机应该为成虫已出孔,并且不低于80%的时候。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春季气温与往常有较大差异,出孔期温测结果已经出现变化。所以,防治时间选择要全面综合治理任务及方案的制定等多方要素,选择最佳的治理时间。
较为普遍的化学药剂主要是氧化乐果乳油(40%),经过一次喷洒后,林区虫害约下降90%,随后是选用一种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学名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含量8%),距离有效期不低于30 d,虫害比例下降95%以上,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化学治理措施效果明显,能在短时间内更加有效地控制虫害生长,降低其给林业带来的损失。但是,该办法只适用于应急环节,如果重复作业则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虫害出现了抗药特征,另一方面又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因此不可以此为主。
2.6 生物防治
在青杨天牛尚未成虫前按照1∶1 的比例投放管氏肿腿蜂,这种蜂类能够准确找到青杨天牛幼虫,并附着产卵,最终会杀死青杨天牛幼虫。
招引更多的啄木鸟啄杀幼虫。首先要确保整个林区内适合额鸟类生存,可通过人工布置诱饵等相关方案吸引更多的啄木鸟栖息。比如,在20 hm2以下的林区,可布置四个左右巢穴,间距100 m,为其提供有利生存条件。
在整个虫害治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人工治理环节要彻底清除并销毁虫瘿,以防后患。化学治理阶段,药品选择要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此外,还要加强对树种运输、选用的监管力度,做好虫害排查,对于虫患区的树种要做好清理,并严防外部输送。
3 结束语
我国的杨树种类多样,是平原地区环境治理及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来源之一。但是也较容易受到青杨天牛的危害,其幼虫常常会破坏树木的主干,受损部位呈瘤状,使其他养分无法实现有效输送。养分缺失,树梢风干抑或是形状发生变化,失去其原有的经济价值,更有甚者,在虫害侵袭下树木直接死亡。因此,选对时间完成虫害治理非常重要。青杨天牛的科学防治,对于我国自然生态平衡,防护林建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