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2020-12-15朱晓宁山东烟台开发区实验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31期
关键词:课外心理健康心理

朱晓宁 (山东烟台开发区实验中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设备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电子产品的冲击下,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少,不少家庭中亲子关系也越来越淡漠,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难以得到及时的疏导,而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并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通过知识获取成功喜悦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力,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中学阶段,由于高考这条单行线,教师和家长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成绩上。认为学生只有成绩好才能有出路,在这样畸形的关注下,很多学生的世界只剩下学习。当学生遭受到学习的打击时,不少学生难以自我调控,造成悲剧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对学习的格外关注,导致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问题被淡化,被忽视,被当作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的行为。但也一部分学生因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但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耽误了学业,还有可能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可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学习乃至生活影响都非常大。而且,如果学生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成年后步入社会也是很难适应社会上的激烈竞争的,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作为地理教师,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缓解学生的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无抗拒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而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也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敢于交流、乐于交流,既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会把学习地理知识当成一种乐事,学到的地理知识也将记得更牢。

二、用欣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能指出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认可,对他的关注。从而迸发出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有了“我要学,我能学”的意识,学生才能真正地爱上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激励性语言来控制和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如“你的想法很独特,拓展了老师思考的空间,真棒!”“你总结得很全面,老师为你点个赞”“你的思路很清晰……”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高和降低音调或者变换板书的颜色,字的大小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还应该具有过硬的学科素质,如绘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在黑板上板绘出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我想学生在大开眼界之余,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从而转化对地理学科的喜爱,十别上对地理学生的学习由心而生;运用刺激物的情绪特征、形象的比喻、生动有趣的故事等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的精心设计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爱与被爱的温暖,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认可的,被重视的,在学到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将老师的这种处事方法,人生观,价值观当成了自己的追求目标。

三、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润物无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适当增加提问和演板的次数,让那些容易走神的学生及时把注意力调整到课堂上来;让那些自卑、胆小、耐控力差的学生多回答他们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让这些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耐控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1.让名人效应为学生成长铺路

自古以来,人们对名人的追随有着无法言说的“盲目性”,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正向地崇拜名人,让名人的事迹为学生的成长助力,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些有针对性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教育材料,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在教学中适时让学生了解李四光、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光辉事迹——他们以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在祖国最艰苦、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富裕的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为中华的崛起而奉献了终身,在他们光辉思想的激励下,学生的思想境界自然而然会随之得以提升,格局得以拓展。

2.结合地理史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并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地理学科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很多。例如:自然造就的壮美河山,令人惊奇;自然赋予人类丰厚的恩赐,令人崇敬;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无知,令人愤怒;国情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关心祖国、关心社会的热情;时事热点话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不同见解的思维能力;我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邮电等事业的发展壮大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毅力……当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认知地理规律的顺序性和地理知识的系统性,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纲领,以课外知识为辅助内容,丰富教材和课堂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小组合作,借他人之力成长

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尽量在人数、个人水平、性格、爱好等方面安排妥当。以体现公平性。小组确定后,要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性,以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再将学生重新分组,使每个学生都有和班上所有的学生合作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面对亲密的伙伴,可以无拘无来地发表各自的见解。既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又能取长补短,充分促进了学生自主更新的知识能力和与伙伴间的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没有了面对老师时的畏惧心理,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克服自我封闭的心理问题。

四、在课外辅导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课外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渗透到课外兴趣小组中去。如有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不够,学习兴趣不强。出现厌学、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很难兼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互助,结对子等方式让这些学生融入集体中,通过小伙伴的陪伴,同龄人相互间的谈心与交流,可以适当缓解这些不良情绪。这个时候,如果能在学习方法上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帮助,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掘出他们自身的能力,就可以让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青春期的学生比较关注伙伴间的关系。小伙伴的认同可以为他们输入能量,使他们在心理上消除自卑感,并能及时清除消极情绪,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纠正他们不良的心理倾向。

2.结合学生的特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要想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就要充分利用好课外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习活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在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要在学生交流之后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引导爱好美术的学生积极参加有绘图、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引导爱好音乐的学生为课外活动选配合适的音乐,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态度,陶冶情操;引导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在活动展示个人才能,为小组活动助力,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等。

五、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学记》有曰:亲其师则信其道。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有爱心、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和这样的老师相处,学生的身心都是愉悦的。许多厌学的学生,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上、生活中受到了老师过多的批评与指责,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挫败和恐惧心理。因此,教师要真正尊重和爱护学生,多发现学生的优点,把学生真正看成是一个成长中的人,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并能准确捕捉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出正向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应讲究策略,从优点入手多鼓励表扬,然后再适时点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认可自己的同时,能够正确看待自己身上存在的小问题,从而萌生改变的意愿,不知不觉之中逐步培养起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我观念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点滴的进步,要以愉悦的情绪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小差错;要以关爱的眼光激励学生投入学习。要让学生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待,表扬与鼓舞,使学生自尊、自信、不甘落后,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教学充满和谐愉快的气氛。

猜你喜欢

课外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