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稀缺理论探究农村贫困大学生如何找到好工作

2020-12-15闵嘉强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贫困生公平资源

闵嘉强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自从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已来,我们明显了解到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期。同时,在《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我们也能了解到,“教育脱贫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所以说,这也告诉我们国家,怎样做到促进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实现教育脱贫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一起关注的实质性问题。基于这种思考与研究,本论文将借助稀缺理论,重点分析农村贫困大学生目前就业现状,并重点研究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劣势原因,深入挖掘深层次的因素。希望以此来助力贫困大学生个人成长,并帮助企业进行公平的人才招聘,寻求促进就业公平,提高贫困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1 时代背景

如果我们从专业的数据库中寻找原因,寻求答案,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国家统计局近年来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中国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为753.3087万人。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又从国家、省级、市级以及各大高校的教育部门了解,我们又能寻找到不一样的答案。根据2019年教育局发布的数据报告,我们清楚地了解到,2019届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而在这里面的贫困生比例大概为20%。按此推测,该届农村贫困生总人数应为167万人。同时,我们又从《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18)》数据看到,高等教育共资助学生4387.89万人次,资助金额达1150.3亿元。

基于上述数据,我们全社会都能知道一个事实与真相,那就是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群体的重视程度。因而,我们也能深刻地理解,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怎样更好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质量,解决贫困大学生实际求职过程中的公平问题,这些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我们回顾当下,我们也能知道,在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下行压力显得越来越大,而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特别是农村贫困大学生群体面前的重大问题便是,这个就业形势是越来越严峻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近五年以来,社会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供需结构出现明显的不恰当问题,这也进一步加大了贫困大学生自身在实际求职过程中的就业压力与择业压力。与此同时,根据国内研究显示,农村贫困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处于相对劣势,面临着心理资本薄弱,综合能力较弱等问题。贫困毕业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实现较高质量的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2 研究内容

2.1 稀缺理论

稀缺最早是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被提出的,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也就是说: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欲望又是无限的。加之,这种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冲突最后会引导一个巨大的问题,即我们所说的稀缺与稀缺现象。除此之外,科学的稀缺理论解释到,任何形式的资源稀缺,都会引导注意力集中于稀缺的资源上,从而形成借用该资源的心向,而忽视借用的成本是否超过收益;资源稀缺会产生相应的认知机制,改变人们观察事物和做出决策的方式。

当然,稀缺理论作为一个长期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现象,稀缺得到不同学科的积极关注。稀缺理论告诉我们,稀缺这种现象意味着面临选择时人们必须在不同选项之间进行权衡与取舍也就是选择一方而不选择另一方,舍弃一方的利益,而选择得到另一方的价值和利益。当然,我们在实际过程中,也就是当我们在对某些东西进行选择与舍弃的过程中,那些所“稀缺”的选项会俘获我们的大脑和思维,让我们专注于稀缺的事物,同时也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真实的现象,它会引导我们自然地、无意识的地忽略其他事物,进而,这也会导致一种类似于我们所说的“管窥视野”的情况和结果。

当然,我们真实地知道,这种“管窥视野”存在两种不同的后果,真实情况是,我么一方面在时间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利用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我们也会自觉地将我们身边一些出现干扰和诱惑我们的等事物或人丢在一边,不顾后果地,它会让人们完成难度系数很高或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工作,这就是稀缺俘获大脑时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带来“专注红利”;与此同时,我们在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只一门心思地关注于管理手里头的稀缺,专注于一物就意味着可能会忽略其他更重要事物,进而也就会产生“目标抑制”状态,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稀缺和感受的到的稀缺心态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种种问题,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后果。

2.2 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

贫困大学生虽然是作为一个特俗的群体,但是他们与一般大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可能就是贫困心态以及所引发的一些人格上的特征。研究表明,影响高校贫困生就业情况的因素有很多,针对自身的原因,我们发现有几条,如就业压力大、自我期望值过高、自我适应能力较差、自我综合素质欠缺、自我性格方面的特征。除此之外,如果从大学生外部因素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里面当然也存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叠加影响。

加之,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贫困大学生面对信息爆炸时容易产生迷茫、不适应的现象。同时,他们会由于自卑而在求职中表现欠佳,严重的甚至会害怕和别人竞争,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不能积极主动地去与人交往。深入分析,我们还发现,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和精神、能力等多重限制,自然而然存在着就业弱势,在外部环境和自身贫困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他们会受到不完善的用人机制制约,即我们说的就业不公平问题。进而,他们将很难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新时代市场环境下找到合适且满意的工作。

3 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方法试想

3.1 创造合适环境

根据国外学者穆来纳森和沙菲尔于2013年研究,我们发现国家建构足够的带宽、建立匮乏的预警机制、节省带宽和构建充裕的余闲是社会通往规避贫困和稀缺状态的必由之路。而余闲是指我们可以用来支配的多余资源,有充分的余闲和允许试错的空间,人们才能应对突发事件,才不会全神贯注在迫近的截止日期上,也会去关注那些不是很重要紧急事务,进而引导自身避免个人资源稀缺的进一步恶化。因而,在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上,社会需要重点建构足够的带宽构建丰富的余闲。

具体来说,一个国家与社会应该在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求职不公平的问题上需要做的是,尽一切可能去为大学生就业、择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和优质资源,比如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大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扶持与就业帮助,加大对各大高校就业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在大学期间,努力提供优质的就业课程与就业指导。特别的,在对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帮扶上,努力分析他们的心态与性格特征,适当地引导优质资源向他们靠拢,缩小高校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差距并缓解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与问题。

3.2 缓解稀缺心态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贫困的本质就是资源的稀缺,即自己认为拥有太少或相对而言拥有太少,在这种资源稀缺的状态长期生存的话,就会形成稀缺心态,从而导致与稀缺资源有关的问题自动俘获更多注意力。当然,我们就不难发现贫穷会使人过度关注收入,结果导致对其他重要事情的忽视。加之,稀缺心态又会导致“管窥”和“带宽”变窄。即说明贫困群体会重点关注那些不重要但紧迫的事情上,结果减少心理带宽容量,降低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能力。因而,贫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重点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创造自己的梦想。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树立好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理性、科学的分析自身在就业问题上的优势与劣势,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不足,并在大学期间寻求一切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观念以及就业的能力。具体的,特别是家境不好的大学生,这类群体在实际的大学生活中应该做到两点,第一,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攀比,不炫耀,扎扎实实做好自己,提升自己。第二,不自卑,要树立充分的自信与积极心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与职业观念。

3.3 创造公平就业环境

企业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企业在招聘环节进行相应的改进,招聘到符合公司标准,更有利于公司管理的贫困生人才。同时企业也需要根据贫困学生的需求特点,进行相应的员工激励,争取做到招聘过程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优势,实现良好的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

基于此种视角,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过程中也应该做到几点。第一,在发布就业信息,招聘信息的过程中应具体说明清楚人才需求信息,尽可能满足某一个特定岗位的人才需求所有特点,做到不歧视性格上有一定特征的特殊群体。第二,企业应该在招聘与选拔的全程树立好良好的企业形象,肩负起改变就业不公平问题的使命与社会责任感,努力做到维护就业的公平。同时,在针对贫困大学生招聘问题上,努力做到诚信、不欺骗,维护好员工的自身根本利益,而不是利用贫困大学生急于改变命运的心理以及诉求。第三,企业应当兼顾企业自身发展利益与员工个人发展,在贫困大学生就业以及未来员工培养、管理问题上,考虑好他们的个人发展,而不是只顾企业自身、股东自身的利益。

猜你喜欢

贫困生公平资源
公平对抗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给资源分分类
笨柴兄弟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必须公平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