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澄江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2020-12-15王红梅陶跃梅缪丽春

云南农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澄江抚仙湖农产品

王红梅,陶跃梅,缪丽春

(1.澄江市农广校,云南澄江 652500;2.澄江市农经站,云南澄江 652500;3.澄江市能源站,云南澄江 652500)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澄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澄江市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措施,以期对澄江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一定的建设性作用。

一、取得成效

现代农业庄园发展迅速,打造了玉溪庄园、悦莲庄园等14个精品农业庄园和马房村田园综合体。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有农业龙头企业17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5个。乡村旅游和高端民宿客栈发展迅速,有乡村旅游星级接待单位19家,广龙国家级特色小镇、寒武纪省级旅游小镇建设加快推进。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基本完成,有效激活了农村市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成,“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6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333.33 hm2,“澄江藕粉”“抗浪鱼”等商标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8年澄江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9.37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236元,在云南省排名第六。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

二、存在问题

(一)抚仙湖保护与农业生产矛盾依然突出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仍然是抚仙湖最主要的污染源。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沿湖居民对土地依赖度高,土地流转工作难度大,广大农民发展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径流区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存在薄弱环节,两污治理战线长、投入大,抚仙湖保持 I 类水质形势严峻,环境刚性约束强,项目落地难。

(二)一产与二三产融合程度不高

土地规模化经营比例低,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土地比例仅为 27%,小农生产模式制约产业融合发展。蓝莓、荷藕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趋势放缓,未能形成品牌和规模效益。缺少农产品精加工企业,产业价值链短,农产品附加价值低。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辐射带动作用有待提高。多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农村综合服务点等农村物流、金融、科技服务流于形式,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用地指标受限程度大。

(三)抚仙湖等旅游资源与乡村未形成合力发展

抚仙湖与周边帽天山、梁王山、乡村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性开发,各旅游点间未形成旅游环线,旅游资源优势未得到有效转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不规范,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薄弱,群众参与共建共享发展意识不够。

(四)农业基础存在薄弱环节

坝区与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差异大,占全县国土面积70%以上的山区、半山区水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水利化程度低,水网路网老化且不健全,防灾减灾能力弱。农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现代化进程亟待加速。

(五)农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农业人才制约矛盾突出

未来5年是澄江县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急需大量专业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相对偏低,短期内提升难度大,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有待加强。

三、发展对策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围绕抚仙湖保护,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农业绿色生产标准化体系,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有机衔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加快澄江县农业现代化。一是通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租赁、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经营;二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通过支持农业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绿色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提升澄江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统一生产能力,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四是培育提升农业品牌,重点培养“澄江藕”“大山金果”“抗浪鱼”“抚仙湖舌尖上的大樱桃”等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品牌,争创云南省绿色食品“10 大名品”,扩大澄江绿色产品的影响力;五是落实“现代青年农场主精准培育计划、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澄江特色农产品区域性公用品牌打造”4个行动计划,促进澄江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二)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

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抚仙湖保护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高效产业。一是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严守耕地红线,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在6000 hm2以上;二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结合抚仙湖径流区休耕轮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蓝莓、荷藕、烤烟等高原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培育发展田园综合体、休闲观光农业;三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一带五区”即环湖观光带、山地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北岸坝区庄园经济发展区、东岸休闲农业发展区、南岸现代农业发展区、西岸乡村旅游度假发展区的发展规划,建设优势突出、类型齐全、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产业集群;四是做精做优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方式,持续发展蓝莓、荷藕、核桃、大樱桃、水产养殖等高原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发展除虫菊、油葵、景观苗木等新型生态产业。

(三)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培育乡村旅游,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并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二是培育发展乡村旅游,打响“生命摇篮·健康澄江”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乡村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三是打造“ 健康生活目的地 ”,围绕“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3个国际化城市定位要求,加快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打造世界级“健康生活目的地”;四是打造产业融合载体大力发展庄园经济,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标准,以悦莲庄园、蓝莓庄园和左所荷藕庄园为重点建设一批集农业种养、科研、文化、农事体验、历史展示、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精品农庄;五是实施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工程,抓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旅游路线打造工程、生态旅游开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 、智慧农业发展工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7个项目建设。

(四)强化产业发展支撑

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科技信息服务,构建开发农业新格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云南向道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东南亚食品商贸仓储物流港项目建设,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健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体系;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健全县、镇(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产销区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三是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示范和推广应用,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服务企业、服务“三农”,发挥农业科技人员技术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四是构建开放农业新格局,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到周边区域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提升澄江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四、小 结

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抚仙湖径流区产业结构大调整为契机,走绿色发展道路,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生产高品质生态农产品,发展现代农业庄园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高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生产与生态生活相促共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澄江抚仙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计入综合糙率的湿地建设对抚仙湖流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抚仙湖,万顷平湖一鉴清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澄江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成效·问题·对策
第二次手术
第二次手术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