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微动漫的创作与思考
——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科普微动漫为例

2020-12-15廖丹凤

农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萌动漫科普

廖丹凤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北京 100125)

0 引言

微动漫属于新兴事物,因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而得以迅速传播。但目前微动漫在科普中的运用还不多,作者以“科普微动漫”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搜索,只查询到一篇文章[1]。因此,如何创作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又能让公众印象深刻的农业科普微动漫,本研究旨在为科普微动漫创作者提供借鉴。

当前,微动漫以篇幅小、表达微、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2-6],得以迅速在网络上进行广泛传播[7-8]。微动漫有成为新媒体动漫的发展趋势[9-10]。以《十万个冷笑话》为代表的搞笑微动漫爆红网络,而与之相比,结合了科学性、文学性、艺术性[11-12]创作特点的科普微动漫却并不多见。笔者作为一名青年科普工作者,凭借多年动漫创作经验,完成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科普微动漫的编创,包括《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等6 集微动漫,本文以此为案例阐述科普微动漫的创作与思考过程,希望为科普微动漫创作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经验。

1 巧妙创意的主题构思

微动漫的创作最讲究创意[13]。尤其作品越简短,创意难度就越大。核心创意是微动漫设计制作的关键环节。创作初期就确定了故事+主题的表现形式,既要重点突出、令人印象深刻,又要寓意深远、传达深刻思想。以卡通人物到农业文化遗产地游玩为故事主线,同时字里行间要传达中心思想,那就是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表示,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那通过哪个切面来进行表达?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可宣传可推介的点很多,比如秀美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富的生物资源、浓郁的人文风情、独特的农业产品等。基于科普特性,笔者将技术体系作为切入点,并以此与风光景片、人文视频、产品介绍等区分开。因此,系列科普微动漫以挖掘、展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为出发点,着力体现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展现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彰显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增加民族自豪感、认同感,最终让文化自信深深扎根在人们心里。通过“传统技艺”的小切口,体现了“文化自信”的深立意。例如《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微动漫,在重点介绍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具体制作过程的同时,突出了茉莉花茶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茶叶品种、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能够窨制茉莉花茶的不争事实,让广大观众在微视频中感受千年农耕智慧,弘扬悠久农耕文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 有辨识度的卡通形象

动漫形象是微动漫品牌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14]。动漫形象的设计,既要切合主体内容,又要符合时代审美,更要具备鲜明性格。个性化的动漫形象能有效突出动漫品牌的独特性。简而言之,动漫形象要可识别、有辨识度[9,13],为此进行了专门的形象设计。考虑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复合系统,包含了产品、文化、旅游、生态等多个要素,因此相应地设计了吃、文、玩、森4个小萌系列卡通人物形象,以便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小萌的外观设计来源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识中的主体形象要素——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事业也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这个项目。同时,手也有很丰富的含义,能够传达多重概念,可以代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本身蕴含的勤劳、智慧、创造等精神价值;也代表着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的发展理念。就表现形式而言,手的变化可以代表不同的动作、表情、语态、情绪等,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现。此外,通过独特的话语体系或经典的招牌动作,对小萌们进行了性格塑造,推眼镜的文小萌是渊博的学者;将“保护生态,萌萌有责”挂在嘴边的森小萌是典型的环保人士;做出666手势的玩小萌是资深的旅行家;而听到“好好吃的样子诶”“一盘田鱼、一碗米饭,田鱼就着米饭吃”“除了吃,其他的别问我”之类的话语,就知道是典型的吃货吃小萌登场了。目前,小萌系列已申请通过了外观设计专利,未来将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科普微动漫的明星。

3 简洁有趣的语言表达

科普表达的核心在于深入浅出。对科普微动漫而言,按照280 字/分钟的正常语速配音,在1 分30 秒的有限时间内,要通俗易懂地介绍一个遗产地的传统技艺,语言必须十分简洁。具体怎么做到?首先,明确表达重点。在《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微动漫中,尽管香菇祖师发明了“砍花”、“惊蕈”“剁花”等多种人工栽培香菇方法,但只选取了最精髓、最重要的“剁花”法进行展示。其次,图画替代语言。在《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微动漫中,仅用语言表达了宣化独一无二的传统种植技艺——漏斗架栽培方式,而对于“架式像漏斗,架身向上倾斜30°~35°,“内方外圆”“呈放射状”等的葡萄架外形描述及功能特点,则通过图画直观形象地展示[1]。最后,语言精练准确。在对脚本进行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包括对片头片尾标志性口号“传承智慧典范弘扬农耕文明”“遗产有形,文化无价。陇亩觅食,阡陌寻根”的精心打磨中,笔者初步领会到了古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写作境界。当然,要适合于互联网传播,科普微动漫的表达还必须好玩有趣。因此,系列微动漫运用了插科打诨的对话语言、风趣幽默的网络热语。比如,对着椴木砍花法种植的香菇,吃小萌模仿网红主播在直播间的营销,激动地说出了“吃它,必须要吃它噢!”的模仿语,在网络流行语言中,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将农业文化遗产根植于受众心里。

4 思考与启示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科普微动漫在光明网首页一经播出,先后被科普权威平台“科普中国”、主要新闻媒介“今日头条”“腾讯”“网易”“新浪”“搜狗”、社交频道载体“抖音”以及“学习强国”20多家媒体转载,不到一个月点击量近千万次,取得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4.1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97亿。2018年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中国公民通过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由2015 年的53.6%上升至64.6%,互联网已成为公众日常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科普受众主要在网上。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发展的态势呈现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碎片化等特点[3-4,9,14],这些特点奠定了微动漫的传播基础。鉴于此,本研究首次采用系列微动漫的形式进行农业文化遗产科普,将时长控制在1分30秒以内,以最适合点击和阅读的长度来吸引“眼球”,提高“粘度”,满足现代社会便捷、碎片、泛在学习的科普新需求。

4.2 满足网民心理需求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职业结构以学生、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合一般人员居多。微动漫的预设受众,不再是传统的以儿童为主[10,14-15],受众人群广且成人化趋势明显[15],尤其集中在网络爆发期成长起来的“80 后”“90 后”“00 后”[10]。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强压力,主体受众具有娱乐消遣、压力释放等心理需求。因此,在设计小萌形象时,赋予了小萌生命活力与特色标签,爱吃、会玩、逗笑等都折射出现实社会中青年人的情感特征[16],能够引起广泛共鸣。此外,以欢快愉悦、幽默搞笑的方式表达,满足受众通过观赏微视频宣泄工作压力、建立情感交流的需求[2]。

4.3 提升文化内涵底蕴

受欢迎的微动漫,还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底蕴[13,17]。传统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作为人们回望历史的窗口,更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与源头。在科普微视频中,尤其注意挖掘农耕文化内涵。比如,浙江青田稻与鱼的和谐共处、互惠互利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江苏兴化的先人们在沼泽高低垒土成垛,将洪涝灾害频发的不利因素改造为土壤疏松丰富的有利条件,为周边百姓营造“果盘子”和“菜篮子”、为中外游客打造旅游胜地的做法,时刻启发着我们拓展农业功能,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时至今日,传统农耕文化里蕴含的敬畏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等哲学思想、人文观念、生态伦理,依然是对现代农业最宝贵的启示。

5 结论

影响科普微动漫创作的因素很多,尤其受到创作者自身情况包括专业背景、思考方式、人生态度等的影响。本文对科普微动漫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构思、形象、语言等部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网民心理需求、提升文化内涵底蕴的深层次创作逻辑,希望能对以后科普微动漫的创作者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小萌动漫科普
小萌猴的感恩便利贴
小萌新成长记
科普达人养成记
当代年轻人的焦虑日常
小萌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