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途径

2020-12-14刘勇

关键词:文言文古诗词传统

刘勇

摘 要: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阅读教学工作是关键所在,要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就需要加大语文教阅读教学力度,同时在其中进一步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两者实现深入的融合,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中职语文的阅读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结合这种情况,下文重点分析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途径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提升中职学生的綜合素养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 阅读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 融合途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7.019

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而言,着重做好阅读教学工作是关键所在。阅读教学中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同时进一步结合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中职语文教师要针对课本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创新和完善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打造更加灵动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从而使传统文化教育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学生人文素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而提供必要保障。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将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相融合

从当前中职语文教材来看,其中设计了很多优秀课文,大多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通过教材的深入挖掘,使教材中所涉及的各类知识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且进一步强调相关文化精神和情感意蕴的升华,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比如,在具体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针对其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进一步体现出其中所蕴含的“在逆境中发愤图强”“不空不松,从严以终”等传统文化思想,然后进行相对应的拓展,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一步展开,各抒己见,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其中的思想主旨和传统文化韵味,进而呈现出良好的融合效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古诗词也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文化和精神的产物,在其中有着特别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也可以把它作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充分融合的重要载体,在其中进一步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对于现行的教材深入研究,找到其中的契合点,以此体现出教材中所蕴含的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而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深入的领会传统文化的各类内容,并且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更为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二、针对文言文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对文言文背后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加大挖掘的力度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言文也传承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因此要高度关注文言文的深入挖掘和剖析工作,把文言文作为渗透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高度重视。在传统的中职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采取的都是以苛求字词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下,无法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丧失了学习和了解的兴趣,有某种程度上的排斥和逆反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中职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而言,需要把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放到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简历以及当时的社会现象等一系列项目方面,把文言文周边的知识要点讲解清楚,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深入、更有兴趣的了解文言文本身所体现出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内涵,进而更深入理解文言文背后所蕴藏的文化特质。同时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使学生能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呈现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在《游褒禅山记》课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王安石的相关生平简历进行整体的整理,形成完善的资料,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到王安石生平简介等相关方面的介绍中来,进而对王安石的形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然后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理解进行不断拓展和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勾画出王安石的鲜明生动的形象,充分体会到王安石饱受挫折和质疑,但是仍然具备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百折不挠,励精图治,追求变法。对于这样的形象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在其中充分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使其受到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从而有更为强烈的家国情怀,这对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起到必要的推动作用。

三、着重做好朗诵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古典阅读之美

在历史长河中,我国有众多的诗词歌赋,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此类诗词歌赋充分的重视程度,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针对诗词歌赋进行朗读和背诵。加强朗诵教学,使得学生体会到古典之美,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针对诗词歌赋的具体含义,有深入的领会和认知,并且着重把握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所以在中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大朗诵教学和指导的力度。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分析,让学生选择更具备代表性的作品以及名句、名段等,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记忆相关的古诗词,并深入的理解和认真的领会,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诵读的意愿,以此更有效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古诗词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和朗诵指导过程中,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吟诵是针对经典进行学习的一种特有的学习方式,古人在书写古诗词的过程中都是通过朗诵的形式进行相应推进的。因此在朗诵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古文的文体,严格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依字行腔”的基本原则,确保朗诵更有节奏,富有韵律感,这样才能进一步加深对于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感悟和理解程度,充分体会到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并且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之下,进一步内化成自身的行为,陶冶高尚的情操,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弘扬。

四、进一步拓展中职语文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实践传承传统文化

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不能只是局限在课内的阅读教学,更要拓展阅读的边界和范围,进一步延伸到课外,着重做好多种学习形式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以此更有效的强化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可以进一步有效引导学生浏览网页、社会调查、走访采风等多种类型的形式,针对相应的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收集和整理,然后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民间艺术等一系列相关内容,使学生针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与此同时,在实际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和机制,引导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式沟通的层次,进一步深入,同时针对具体的实践成果进行充分的展示和切磋,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其传统文化的教育质量,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例如,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元宵、清明、端午等,在这样的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化手段等相关途径,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使其进一步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同时采取手抄报等相关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以及综合素养的增强,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进而对其进行充分的弘扬。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道德品质进一步提升,从而呈现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和融合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传统文化得到渗透和融合,进而体现出语文阅读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宋雪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实践教学路径探索》,《教育现代化》2019年第8期。

[2] 周妙芬《在探究中增生传统文化资源》,《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4期。

[3] 窦冰《中职语文教学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文言文古诗词传统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文言文阅读专练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猜诗词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