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任重道远

2020-12-14莫兰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精准教育

莫兰

聚焦热点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的。而“到2020年底,实现农村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诺。

据统计,“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我们共需要脱贫的人数达到5575万人,要使得这部分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任务很艰巨。我们也要看到,按照我国现行扶贫标准衡量,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7.2%,取得的成果还是很巨大的。

我们深刻意识到“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时刻敦促我们紧抓战略机遇期,把扶贫攻坚工作推向新的起点。

2020年的扶贫攻坚战已经打响,让我们踏实精准扶贫的节奏,带领贫困群众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频道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非常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26日)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必须较真碰硬。“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指引。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24日)

解读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扶贫要精准。用好精准扶贫政策,增强针对性、突出创新性、注重实效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去贫根,奔富路。扶贫包括经济扶贫、公共卫生扶贫、教育扶贫、精神扶贫等。

2.扶贫要扶志。在《摆脱贫困》一书的跋中,习近平指出,“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充分调动贫困群众主观能动性,坚决“扶志”精准,扶贫举措才更有威力,扶贫成效才能更加持久。

3.扶贫要长扶。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扶贫实践提醒我们,幻想毕其功于一役,寄希望上重大项目一下子抱个“金娃娃”,往往是不负责任的脱离实际,是好大喜功的政绩心理作祟。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拿出敢为总体成功牺牲的“滴水穿石”的韧劲,实事求是地,一茬接着一茬地干,才能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向前走。

观点

扶贫,是人民心窝窝里的福音和盼头。从世代居住在山沟里到受益于搬迁造福工程,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这是美滋滋的幸福感;从全家挤在一条渔船上到搬上岸住新房,做海产品加工致富,这是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从靠种田砍柴艰难度日到大搞水蜜桃经济、发展美丽乡村游,带领乡亲脱贫奔小康,这是满满的存在感。感恩国家与社会,让每一个你,每一个我,每一个他,都能共享碧水蓝天。

(作者:陈佑恩)

科学脱贫,智慧脱贫。要想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出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扶贫中有船民上岸、边远贫困村整村搬迁,有“山海田经”、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他们一直在探索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发展路子。加之各种务实的政策设计、高效的机制配套,一条体制活、产业优、百姓福、生态美的脱贫路径被生动演绎。开动脑筋,铆足劲,力争上游,才能过上属于自己的好日子。

(作者:陈洋)

扶贫关键要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开发是甩掉等靠要、穷自在等落后思想的“扶志”过程,也是从输血到造血的“扶智”过程。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的生活最终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撸起袖子加油干,每一份辛勤都会有收获,每一份辛苦都值得。

(作者:聂言羽)

扶贫,教育亦为重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道,扶贫,当然不能缺失教育这一环节。知识启蒙、科学素养、人文情感、道德情操,这些精神上的养分与雨露,靠的是教师,靠的是教学,靠的是教育。然而,不要说这点点光芒映照每一处的山川河流,能照亮每一个清澈而明媚的心,就是绝大多数人能获得这样的滋养都是不容易的。

知识是良药,可以医愚,扶贫教育就是启智明心,播洒阳光。教育好一个贫困孩子,就有可能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当年因一张《我要读书》的照片而家喻户晓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已是一名青年干部。因为教育,她不仅走出农村,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家庭的贫困境遇,甚至帮助他人,改变了更多家庭的贫困境遇。没有教育的启迪,他们很可能仍然在黑暗中摸爬滚打,在困境中独自战斗,在沼泽中苦苦挣扎。我们要给每一个“苏明娟”,送去知识的源泉与福音。

美丽乡村,美丽教育,然而现状堪忧,不甚美丽。乡村在快速沦陷,农村教育问题重重。留不住老师,教师专业不对口,课程开不齐,音体美教学无从谈起,农村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有条件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城镇上学,没条件的只能留在甚至几个年级共用一个老师的“麻雀小学”。教学质量堪忧,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因教返贫现象,新的读书无用论也开始蔓延。

特岗教师已上岗,如何做到让他们既来之则安之,我想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制度先行,切实物质保障。各地要确保中央政策落到实处,让服务期满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有编有岗,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城市、县镇学校教师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特岗教师。通过逐年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师资待遇,提供必要的住房条件,让他们留下来没有生存压力,提高职业吸引力。

第二,精神满足,事业留人心。要建立乡村学校与镇中心学校的结对帮扶与师资轮岗机制,让乡村学校的教师也能够找到职业上升的空间,实现荣誉感与责任感的平衡。

共同的教育理想,万古不变的发展,幸福靠你,靠我,靠大家!发光,发热,发时,发力,日积月累,点滴而行,山川异域,教育同光!

教育扶贫,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望吾辈努力!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精准教育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隐形贫困人口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