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问题串”
2020-12-14张雪梅
张雪梅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是的,今天的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堂,而问题是培养创造力的根源。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提出问题,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问题串”。
一、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问题串”,顾名思义,是由几个问题组成的一组问题。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每一章节都有“问题串”。这些“问题串”都是围绕相同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组成“问题串”的各个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关系,而数学教师在运用这些“问题串”的时候,需要仔细揣摩,明确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问题串”。其中,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尤为重要。
根据小学生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穿插一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训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而数学教材中的“问题串”,恰恰为教师引领学生动手操作做了铺垫。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数松果》,教材一共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数一数,填一填,一堆有几个松果?两堆呢?”这时,教师会根据情境图,引导学生用圆片,小棒等代替松果摆一摆,边摆边数,然后填表格,學生从表格中发现规律。学生通过摆一摆的过程,初步建立一堆松果是5个,2堆松果是10个……问题二“算一算,说一说。”有的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摆一摆,一行是5个松果,表示1个5,列式1×5=5,口诀“一五得五”。两行是10个松果,表示2个5,列式2×5=10,口诀“二五一十”……这样借助“问题串”中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需要动手摆一摆,自然地编出5的乘法口诀。
数学教师借助“问题串”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直观操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能力,使数学课堂更加生活化。
二、有选择地使用“问题串”中的问题。
组成教材中“问题串”的各个问题,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关系。有的问题之间是没有前后相互联系的并列关系;有的是前一个为后一个服务的递进关系,这种关系的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无论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在运用“问题串”中的这些问题的时候,都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有选择地使用“问题串”,而不是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
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小蝌蚪的成长》,教材中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12-89,教师引导学生用口算的方法,数线法,拨计数器,以及竖式计算等方法解决412-89等于多少。授课中强调列竖式的方法,强化本课的重点:三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而第二个问题: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514-126的竖式计算,也就是说,需要解决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虽然这两个问题都是退位减法,但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区别是一个减两位数,一个减三位数,这时,有的教师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并没有出示第二个问题,而是问学生:412-89你会做,那么,514-126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有了第一个问题打基础,514-126并不难解决。这样,虽然没有出示第二个问题,但仍然解决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竖式的计算,达到了教学目标。
其实,教材中的“问题串”,只是引领教师把握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依据,但教师在使用这些问题时,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有选择使用教材。
三、适当地改变“问题串”中的问题。
教材中的“问题串”的设计,以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先学后教的形式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掌握知识点。不过,教师运用“问题串”中的问题的时候,并不是说非要按照教材中问题设计的模式一模一样地逐条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改变“问题串”中的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出示“问题串”,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达到省时高效。
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电影院》,教材中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估一估,电影院的座位够吗?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21×26,再估算,知道座位够不够。第二个问题:算一算,电影院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再理解题意,列式21×26,然后,探究21×26的计算方法。实际上,这两个问题的依次提出,学生需要两次列出算式。授课中,我先提出“问题串”中的第二个问题,学生列出算式21×26时,接着我加了一个问题,你估一估座位够不够?学生根据算式进行估算后,我引导学生,那么,到底够不够?算一算,21×26等于多少就知道了。这样,学生就不用两次分析题意,两次列式,节省了时间,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在使用教材中“问题串”的时候,需要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既要充分利用好“问题串”,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问题进行筛选,挖掘问题,合理地创编问题,使“问题串”的运用达到高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数学教师们,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问题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