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生活”之源

2020-12-14洪瑛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课堂教学

洪瑛

【摘 要】 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然而传统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分数,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应试能力,这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小学时期是学生综合能力养成的启蒙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每一位教学参与者都在追寻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其中,将“生活”融入数学课堂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活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将数学能力融入生活的习惯。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入生活

在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已有的数学知识背景下,更多地向学生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真理并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注入“生活”之源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中注入“生活”之源展开具体论述。

一、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知识是用来实践的、使用的,并不是单单为了应试,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将生活实践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非常必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实例具有重要意义。

1.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其认知能力不够健全,理解问题的能力比较直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数学是所有基础学科中相对较难的,理论逻辑性比较强,数学知识模块也相对抽象,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难理解、难实践的现状。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将“生活”注入课堂能有效改善,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实践性,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创新,给学生带来新颖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实践带入数学课堂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和观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打破以往只能应对考试的状况,真正将数学思维和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联系生活,探究规律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时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推动学生发展。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教学模式比较固化,教师教学思想不够创新,数学课堂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感不强。因此,教师要重视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可以在课堂上注入“生活”元素,运用生动的实际生活案例来进行数学课堂导入教学,这样有利于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进行课程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完善,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看看繁忙的建筑工地吗?教师将准备好的课件播放给学生看,课件上展示出建筑工地忙碌的景象,一个高耸的机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学生自告奋勇地回答是塔吊。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塔吊的形状,发现上面有很多个三角形,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塔吊要设计成三角形呢?学生开始猜想,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实例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回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教师可以通过图形教具帮助学生验证这个结论。矩形教具轻轻一拉就变形了,而三角形拉不动,教师又让学生尝试拉动五边形、T字型,都会因拉力发生形状的改变,唯有三角形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引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要与课堂内容相互关联,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关联,这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课程后,可以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的特性,进行举例。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问,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来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拉近和生活的距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成就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2.作业模式生活化

课后作业能够有效巩固课堂上的知识,也能对课上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来制订课后作业生活化模式,注意作业的生活化和实用性,注意作业的难易程度。为此,教师要利用逆向思维制订适合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可以“跳一跳就摘到果子”,多方面思考,这样会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并做好记录,再分别量取半米线段和一米线段作为下节课的教具。课上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的身高是用米为单位记录的,还有的同学是用厘米记录的,同学们还在课前讨论在量取线段时发现半米就是50厘米,从而引出新课——长度单位的换算。

3.结合生活教学,提升动手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数学知识点,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把知识融入生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亲手操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触碰到真实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欲望比较强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生活中常见的教学用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启迪智慧。例如,在学“长方形周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工具,如剪刀、彩纸、直尺或吸管等制作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然后利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在参与动手操作的過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4.教师定期进行生活理论学习

教师要想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就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观察发现,目前有很多数学理论支持生活化教学,比如新课改中就明确阐述了很多关于生活教学的观点,又比如我国一些教育学家提出的“教育起源于生活”的理论等等。要想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要做好知识储备,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带给学生新的思想,才能在素质教育下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自身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更多地参与理论学习,这样才能为改变教学模式做好储备。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课堂教学也应该做到不断创新。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学生了解科学真理的源头。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生活知识融入课堂,希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在课堂中得到实践,让“生活”之源注入课堂,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淑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实施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10):167.

[2]邹伟.数学课堂注入生活气息的探讨[J].成才之路,2018(27):51.

【备注:本文系2019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实践活动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ZPKTY19134】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生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