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020-12-14林化霖

科技风 2020年33期
关键词:技术要求优化管理控制措施

林化霖

摘 要:今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大量高层建筑涌现。受城市发展建设趋势的影响,大量高层建筑建设在城市边缘地带,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建筑本身楼高层多,因此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为了更好地保证超高层建筑的质量水平,必须采用科学、合理与可行的施工技术,这对于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降低高层建筑的施工风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单扼要的分析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高层建筑施工时采用的方法,以便于控制施工风险。

关键词:高层建筑;技术要求;控制措施;优化管理

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影响。应当在全面勘察施工环境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分析施工图纸,拟定科学的施工方案,找到高层建筑施工的有效管理方法,基于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达到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目标。本文主要总结高层建筑施工时混凝土施工、钢筋工程、模板施工、土建施工方面的要点。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现状分析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相比具有楼层多、施工周期长、施工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等基本的特点。高层建筑的施工體量大,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设备支持。一般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持续2年左右的时间,在管理上存在难度大、管理复杂、需要协调因素较多。首先,高层建筑施工涉及到大量的高空作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垂直运输,运输的难度大,运输对机械设备的要求较高。其次,高层建筑在施工时涉及到大量的机械设备安装,一些机械设备安装的条件要求较高,设备操作的复杂性高,操作难度大,各种环境因素可能影响机械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调试使用。第三,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风险明显增加,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妥善的处理好设备、材料、人员之间的关系。注重建立强有力的配合机制。强调进一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注重及时的做好施工防护工作。第四,当代高层建筑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日益向着高科技、低成本和智能化管理方向发展,强调以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效能,着力在施工过程中引进太阳能、节水、节电和模块化施工技术。当代人们对高层建筑有更多的要求,普遍的要求做好高层建筑的防水施工、装饰工程等。

(二)高层建筑施工的问题

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有效降低高层建筑的施工风险,还要强化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体系,重视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但是,很多问题往往制约了高层建筑施工的有序进行。首先,高层建筑施工往往在完成基础工作时遇到较大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来源于设计不完善,施工前未能进行实地技术考查,不能根据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采用预设的应对办法。例如,由于设计标准、工艺、指导方面不足,很可能导致某个施工环节不达标问题的出现。其次,还有的高层建筑的施工人员未能加强图纸会审,不能及时的复核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一些操作人员不认真,不能规范性的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开展具体的施工作业活动。第三,全面扎实的实地测量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但是有些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在施工前未能及时的进行实地测量,不能运用精准的仪器辅助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第四,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还要合理地把握施工时各种因素,注重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着力提高施工的整体有效性,满足高层建筑全面、科学、合理进行有序施工的目标。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一)地基与测量工作

高层建筑施工的基础是地基工程与实时测量,科学、全面、准确的实地测量是保证后续工程有序实施的基础。应当在地基施工前对地基的土质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施工区域的土质变化情况,对土质做到深入的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地基开挖方法,运用科学的加固方式对地基土进行处理是,这样才能防止深层土壤对地基的扰动,防止出现地基下沉等情况的出现。地基工程施工的主要任务在于做好预制桩的埋设工作,由于矛盾桩存在着造价高、钢材的消耗量大,以及桩柱截断困难等情况,应当根据地基工程的实际需要采用科学的支护作业方法。

(二)混凝土泵送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的难点在于工程资料输送距离长,输送难度大,尤其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控制混凝土输送量,保证混凝土及时、有效、高质量供应。现代高层建筑混凝土输送主要以泵送的方式进行,应当关注泵送作业的流程,检查好混凝土泵机,以及控制混凝土输送管道,采用科学的方法泵送水泥砂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高,混凝土的体量需求大,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双掺技术”,也就是在混凝土泵送的过程中掺入一定比例的化学药剂,这样有助于将混凝土泵送到高空浇筑。

(三)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钢筋施工是重点,钢筋施工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工程项目,钢筋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整体质量。应当根据高层建筑的需要合理地进行钢筋施工,首先,在钢筋工程施工前需要全面了解设计图,充分的了解高层建筑结构关键部位的钢筋使用需求,保证按照设计图的要求选择正确规格型号的钢筋。加强运抵施工现场的钢筋检查,对钢筋进行强度与抗拉性的测试工作,这对于保证钢筋工程质量有重要的价值。钢筋捆扎应当采用科学的焊接方法,强调在专门的场地进行作业施工。在钢筋捆扎完成后应当对县臂螺纹产学研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接口位置的可靠性。钢筋捆扎与锚固应当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规定要求,要求达到抗震等级的要求。在钢筋捆扎时还要预留洞口或者管道,这些作业必须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还要及时地将妨碍施工的部分进行清除,并且适当地补加钢筋,严禁随意地进行钢筋节除,需要对钢筋工程改动时需要由技术部门与施工部门会同研究施工方案。在钢筋工程施工后还要防止出现钢筋位移的情况,应当对插筋的位置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控制好悬挂钢筋的高度,做到钢筋支架与跳板的保护工作,以免发生钢筋倒塌情况。

(四)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的模板施工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重要施工任务,在对模板进行按照时应当严格的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强调科学家的对立杆、方木和横杆进行施工,施工时需要严格的按照间距,按照规范标准设立剪力支撑。如果模板施工遇到转换层的荷载压力较大的情况,可以采用一一加固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各个转换层荷载的传递。模板的安装应当对梁板施工进行有效的监控,可以采用水准仪进行监测,然后比较两观测的差值,如果出现超标的情况应当立即停止施工。高层建筑模板施工还要加强模板的清理,及时进行不合格模板的更换,防止模板施工不当造成的混凝土浇筑裂缝的情况。

(五)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与天气环境有直接关系,混凝土施工应当选择適宜的天气,防止外部环境对混凝土施工造成的影响。混凝土施工时会出现离散性的问题,因此应当根据混凝土浇筑的需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施工前应当根据需要对混凝土配方进行试验,根据浇筑的需要配置不同等级的混凝土,还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调节,从而使之达到建筑施工的标准要求。混凝土施工还要控制好坍落度,并且对浇筑的温度进行控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控制好混凝土自然流淌的坡度。混凝土施工还要合理地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时间,保证到达现场后及时浇筑,防止混凝土存放的时间过长。在浇筑后还要进行适当年保温工作,防止内外温差过大的情况,并且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裂缝进行有效控制。

(六)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下部会承受较高的压力,上部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因此下部的钢度较大,柱网密度较高,墙的数量较多,高层建筑越高上部柱网密度减小,墙的数量也逐渐减少,相邻轴线之间的距离需要逐渐的加大。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功能与稳定要求,往往采用反方向的布置方法,上部空间小,下部空间大,建筑上部以剪力墙为主,建筑下部以较小的框架结构为主,这种设计需要设置转换层,应当合理地控制转换层的高度,应当尽量的限制转换层的高度,对于转换层较低的剪力墙结构,可以采用加大高层建筑简体及落地墙的厚度,提高钢筋混凝土的强度,从而达到提高建筑抗震性效果。

(七)裂缝控制技术

为了有效地控制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裂缝现象,还要加强混凝土浇筑保护,防止混凝土浇筑过快造成的收缩加快的情况,避免建筑表现水蒸气蒸发过快的情况。控制好构件的温润养护工作,提高砼的极限拉伸水平。减少砼的收缩。可以采用低热化水泥。还可以在混凝土中增加粉煤灰、减水剂等添加剂,或者配置较粗的骨料,这样有助于控制水化热高峰现象的出现。对于轻质墙体可以设置间距小于3cm的构造柱,注重保证梁底的砌筑科学,并且保证外墙面的分割要适当。

三、结语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涌现,以及国家和社会对生态环保建筑的高度重视,建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要求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大力的普及新型施工技术。施工部门需要根据施工条件、环境与工程要求采用科学、合理、成熟的施工技术,从而达到降低施工风险隐患,提高施工质量水平,满足工程工期要求的目标。高度建筑施工技术还要掌握结构、土建、混凝土等方面施工要点,提高施工技术的可靠性,满足复杂环境下的施工需要。

参考文献:

[1]韦秀锦.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2]陈旭.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

[3]李安坠.关于高层建筑施工的高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3).

猜你喜欢

技术要求优化管理控制措施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浅谈铁路机务系统机械动力设备优化管理
阿勒泰地区发展牧草的状况、意义及机械化收获应注意的技术要求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转杯纺转杯的作用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