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军的信息化建设

2020-12-14李余廖子铭崔浩周龙龙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8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

李余 廖子铭 崔浩 周龙龙

摘 要:美国是当前世界军事强国,其军队信息化建设水平处在世界前列,了解研究其信息化作战理论和信息化技术发展,对于我军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美军的信息化作战理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做了简要介绍,分析美军的信息化建设及趋势,以及对我军的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信息化;作战理论;信息技术

21世纪以来,在美军近几场战争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美军的军事建设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进一步探究美军的信息化作战理论,研究美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规划和发展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完善联合作战体制,打赢未来现代化战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美军的信息化作战理论

自信息化战争的概念出现以来,美军的信息化建设就一直高速发展,走在世界前列,通过对世界几场高新技术局部战争总结后,形成一系列较为成熟的信息化作战理论,学习和研究美军的信息化作战理论对我军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体化作战理论

在上世纪70年代,为应对苏联大纵深立体作战理论,美军提出“空地一体化”理论,让空军和陆军密切合作,实现陆军与空军的充分协调统一。在军事行动中,空军先对敌方军事目标进行打击,陆军再大规模推进歼灭敌人,空军还需要负责保护己方补给线及支援部队,实施战场空中遮断和进攻性空中支援,打击敌纵深部队,以形成空地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该作战方式具有主动、灵敏、协调、纵深、多能的特点[1]。到2010年美军又发布了《空海一体战的初步构想》,形成了“空海一体战”作战理论。空海一体战是以体系对抗为主的战争,主要以海军空军为主,具有航天作战,网络战,远程精确打击,海上封锁四种作战形式,海军、空军相互配合,空军远距离突破,保护海军在海上自由机动的能力,海军则着力削弱敌防空系统作战效能,保护空军基地的安全,形成高度一体化的海空联合作战能力。

(二)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逊上将提出,在《网络中心战:起源与未来》发表后正式形成,这是一种与过去平台中心战相对的信息化作战理论,旨在将过去武器设施平台上分散的侦测系统、指控系统、火力打击系统等高度集成,利用可靠的信息化手段联络在各区域分隔开的部队,使各区域各级作战人员共享作战态势,优化作战资源分配,充分发挥作战效能,从而真正实现联合作战。

(三)快速决定性作战

快速决定性作战是美军通过对其在海湾战争作战经验的总结后,在《防务计划指导》首次提出的信息化作战理论,该作战理论是以信息为中心,高度网络化的联合作战理论。“快速”即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认知优势,快速达成战役目标,避免己方被拖入持久战、消耗战。而“决定性”则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准确获取敌情,对其要害实施毁灭性打击,以达到摧毁其作战能力和战斗意志的效果[2]。

二、美軍重点发展的信息技术

未来的信息化战场必然是以相关科学技术为支撑的联合作战,这对美军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军认为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等新兴信息化技术,代表了军事领域信息技术发展新阶段的时代特征。将几个前沿信息技术进行深度结合运用,可以全面提升军事能力与战略优势。对于我军而言,进一步探究美军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才能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借鉴美军的信息化建设,完善我军的内部建设,对于打赢未来现代化战争具有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技术在美军的应用

大数据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那些超过传统数据库处理能力的海量数据集合;二是指大数据利用技术,也就是从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中,快速、准确获得有用信息的技术,其本质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和智能分析,获取高价值信息,从而提高行动效率、缩短决策周期[3]。美军已经把大数据研发与运用作为未来作战的基础性工程,认为大数据能对海量的信息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美军决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一是大数据能够加强数据挖掘,增强战略态势预判与预警能力。大数据能够帮助美军解决战场大量信息需要高速处理的问题,多域融合感知、认知和决策数据,深度分析情报,充分发挥出军事数据的作用;此外,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提高军事信息处理质量和深度,增强战略态势预判与预警能力,为美军获取军事优势、创新其作战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撑。美军还利用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开发战略预警工具,主要用于在线分析互联网大数据,挖掘重要线索和关联性实体和事件,实时或近实时监控全球整体性恐怖预警态势和热点冲突预警态势,提高战略防御能力[4]。

二是优化战略筹划与指挥管理。军事大数据项目通过对实时战场情况等进行大数据比较、分析、推理,能够部分提供自主化态势评估、目标选择、计划生成、方案评估等处理能力,从而令作战筹划更加合理、科学、有效。目前美军已初步具备了对作战态势、重要作战任务执行情况的大数据感知能力,并对其进行自主性评估和推测。此外,美军运用可视化、人机交互等大数据技术,研发了针对日常训练、人员管理、基地管理、演训及保障的智能化系统,对管理状态进行自主评估,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有效提高其管理水平。

(二)物联网技术在美军的应用

物联网是互联网通过信息感应、探测、识别、 定位、跟踪和监控等手段向物理世界的延伸,在物流管理、远程医疗、应急处置、交通指挥等诸多领域,它的应用价值集中体现在物物联通后的信息智能处理[5],即通过“物联网智能”对物理世界实施远程控制。目前,美军的物联网建设主要分为“感”和“知”。“感”是指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等信息化手段传入主干网络。“知”则指信息处理及智能联动。根据美国国防部的规划,美军的物联网系统将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是大力发展传感装置在战机、军舰、飞行器等各种武器装备中广泛应用,以随时掌握武器装备的运行情况并预知战场环境;二是通过生物传感器等实时掌握作战人员的生理状况。三是打造自识别系统,开发自动识别技术与装置,并推广并行网络技术,高效利用传感器获取的海量信息。此外,物联网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安全维护更依赖于区块链技术,美军正在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希望利用这种新技术的去中心化、防篡改和去信任等特点来提高防御能力,保障关键军事资产和武器系统的安全[6]。

(三)美军智能装备的发展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战争将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战争。美军当前也聚焦于智能化技术,加快了对其武器装备的智能化、自主化、无人化研究进展。一是通过推广人工智能芯片应用于现有的武器系统,使之像人类那样“思考”和交互的能力,提高武器装备在各个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检测、抢修、储供管理的智能化。二是建立各智能化装备的互联互通,在对各武器装备的信息整合,以实现战场全维全程可视[7]。三是加紧无人作战平台,加紧建设深空无人作战平台、水下无人作战平台,充分发挥无人平台作战优势。四是针对智能化武器容易被敌方信息化手段入侵,造成武器失效甚至倒伐攻击的问题,部署一个由遍布整个联邦的感应器组成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以加强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安全防护。目前美军正加速第三次人工智能技术浪潮的推进,以“自适应”为特征,可持续学习并且可解释,机器与人之间可以进行自然的交流,系统在遇到新的任务和情况时能够学习及推理。以期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像士兵一样,遵照“观察情况、确定方向、决定行动、采取行动”这一流程执行军事行动。

三、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是未来战场越来越向一体化、联合化发展,以往的陆军大规模作战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多兵种、多点同步实施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我军应该进一步集成化、联合化发展,建设功能完善的合成旅、营、连部队的力量编程[8]。

二是未来战场将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战场,战场挖掘信息能力的强弱对战争的进程和胜负具有重要作用,制信息权将极大的左右战场,谁获得了制信息权谁就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我军应该立足国情,在现有的机械化部队基础上,加大信息化的发展,加大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同时利用军民融合等渠道,加速军队信息化的发展。

三是要注重培养信息化人才,提高官兵的信息化意识。拥有大量掌握信息化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基础。培养高素质信息化军事人才,首先要大力发展军队院校教育,把教育摆在首位,精选信息化的相关课程,优化课程设计,着力提高信息化人才信息素养,为我军锻造复合型军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将现代信息化装备融入官兵平时训练中,提高官兵信息化装备的实操能力和熟练程度。最后,把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演习作为培养锻炼基层官兵的重要途径,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提高其精于统筹谋划、勇于攻坚克难、善于組织协调、勤于总结思考的信息化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永生,王红霞.美军信息化作战理论发展沿革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5(27):249-250.

[2]王珏,陈锐丰,王功贺.美军信息化作战理论探究[J].信息化建设,2016(03):8.

[3]张爱民,陈学德,李京京,杨捷轩.信息化条件下美军大数据研发及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1):185-187.

[4]战晓苏.美军大数据项目进展及其深刻影响[J].军事文摘,2018(13):26-29.

[5]高成斌.借鉴美军物联网建设做法  加强我军物联网建设[J].军事经济研究,2012,33(03):75-77.

[6]忻欣 王璨. 军事区块链打造美军全新赛博防御能力[N]. 中国航空报,2019-12-03(008).

[7]张申,季自力,王文华.美军智能武器装备发展概况[J].军事文摘,2019(17):43-46.

[8]王珏,王功贺,李野.美军信息化发展对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启示[J].中国新通信,2016,18(18):42.

作者简介:

姓名:李余(198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重庆,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