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2020-12-14张明真李海胜姚存治

科技风 2020年32期
关键词:培育教师

张明真 李海胜 姚存治

摘 要:本文从建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内涵和标准、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路径、完善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考核方法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的迫切性,提出构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体系,搭建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体系框架,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培养、技能培养、安全培养、新技术培养,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开发线上线下培育资源,推动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体系可持续、可拓展。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教育已迈入信息化2.0时代,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发展教育信息化。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关键,是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新者。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推进教师信息素养重构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建设需要、人才培养需要。信息化素养已成为未来教师的必备素养,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直接关系到未来教育的发展。研究构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体系,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术研究水平、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教育信息化广泛开展,信息化教育模式走向成熟,进而推动高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

1 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迫在眉睫

1.1 政策支持

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1]。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方案提出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2]。

受信息技术的强力带动,“AI”技术的创新应用,新时代我国教育的主题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要推进“AI”时代的教育现代化,必须发展教育信息化,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师信息素养重构培育,以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争做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新者,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2 社会需要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浪潮席卷全球,技术创新强力推进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人才需求转向技术技能型的复合人才,从事信息技术的工程人员显得更为“紧俏”。2020年3月,国家提出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部署实施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按下经济发展快捷键,“新基建”呼唤“新人才”,人才培养需要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必须适应智能经济时代的发展。教师作为培育社会需求人才的主体,必须紧跟时代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扎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3 学校、学生、教师协同促进

信息技术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将学校前景、学生前途、教师发展紧密相连。第一,学校方面:高职院校作为学生培养、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主要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为教学的有序开展,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数字化校園、智慧校园建设正在全国高校有序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体化教材、翻转课堂、智慧教室等逐步开展,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满意度,必须紧抓信息化建设,将教育信息化常抓、常新,不断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第二,学生方面:学生是学校教育的落脚点,当前学生学习出现了碎片化学习、资源化学习、快餐式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学习资源全球化,老师和学生的概念无限扩展,世界各地的教师、学生、学习资源融合在一起,这也倒逼教师扩展课堂教学,延伸课外教学,提高运用信息化的技能,方能擘画学生知识能力培养新蓝图。第三,教师方面: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是连接学校和学生的纽带,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影响和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度和成效,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面对全球知识爆炸式增长,教学模式创新不断,教学要求不断提升,要适应新时代教学趋势,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为学生提供精准资源,“掌握信息化,走遍世界都不怕”。

1.4 现状推动

2020年1月起,一场疫情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教育成为最大的热词,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对教师而言是一场未经演习的实战,也凸显出了教师信息素养“用时方恨少”的问题。自2013年起,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但对大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并未建立统一的标准或方案,为培育与构建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目前高校教师仍存在对信息化素养不够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信息化意识不明确的问题。经查阅知网,目前全国能够有效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构建的高校甚少,大多数研究停留在问题分析、对策研究基础上,而实践成效并不理想。信息化素养已成为未来教师的必备素养,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直接关系到未来教育的发展,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体系势在必行。

1.5 新技术倒逼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各行各业以及学校的各专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对教师所从事专业的行业有什么影响?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传统专业?会催生什么新专业?这些都是摆在所有高校教师面前的紧迫问题,已经成为在教学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2020年3月,教育部已明确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3],倒逼教师提升个人信息化素养。在AI这个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的内涵理应包含对新技术的理解。

2 培育体系构建关键

构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体系,搭建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体系框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建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内涵和标准

针对目前国内缺少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标准、测评方案、考核方式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能力培育标准、测评方案、考核方法以及评价策略,从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安全等方面对教师展开普及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专家讲座,使教师认识到信息化素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主动积极进行信息化素养重构,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树立标杆,提供指导方案和学习平台,做到有案可依、有案必依。目前我校已制定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标准和测试方案,为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2.2 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路径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育主要以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培养、技能培养、安全培养、新技术培养为培养目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开发线上线下培育资源,使教师逐层深入加强对信息化素养认识,打通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通道,逐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能力深度融合,为打造“金课”资源、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创建课程资源库提供有力支撑,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工作、学习的好帮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单打独斗”为“学习共同体”,摒弃“展演、作秀”心理,回归教学常态,应用常态,以实际应用为依托,无形之中将信息化素养化为教师的终身能力。学校每年定期线下和线上循环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和技术,贴近教学实际,保证教师学得会、用得好。

2.3 完善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考核方法

信息化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渐进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巩固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成果,吸引大批教师不断加入到信息化素养培育体系中,必须有完善的、相配套的考核、评价方法,激励和督促教师信息技术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达到一定水平[4]。建立公平、公正考核系统,对信息技术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教师给予奖励或政策支持,在评优评先中予以加分或倾斜,或采取一票否决制,均会促使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体系发展成为一个可持续、可拓展的生态圈。

3 结语

信息化素养的培育和构建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理念的转变,进而引导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學手段的变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展课外教学,为学生创建和提供最精准、最有效的教学资源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环境不断改善,高校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与教学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A].

[2]新华社.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2/13/content_5365377.htm.

[3]人民日报海外版.未来产业:新引擎新动能[EB/OL].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4762466 583253947910&item_id=14762466583253947910.

[4]高丽洁.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5):75-79.

基金项目:2018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9B880028);2020年度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研究课题项目(2020SZ003);2019年度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JG043)

作者简介:张明真(1987—),女,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技术。

猜你喜欢

培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
虫虫攻略之“枯叶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