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路
2020-12-14农瑛婷
农瑛婷
摘 要:中国是车辆产销大国,汽车保有量居世界首位,对掌握全面工程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有着较大需求。但很多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现状不理想,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问题,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岗位适应性差,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就业作为专业建设导向,进行教学改革,能強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因此,本文将针对就业导向下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路展开探讨,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就业导向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车辆普及度越来越高,广泛应用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成为经济发展和建设的支柱产业,车辆工程成为近些年来的热门专业。但车辆工程是综合性学科,涉及机械、设计、制造等大量工程技术,是研究运载工具的专业,就业中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都有一定要求。而目前国内车辆工程专业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且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渐增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车辆工程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以就业导向建设车辆工程专业的意义
(一)提升教学专业性
车辆工程专业属于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实践性,培养的是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制造、设计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车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管理的基本能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因此,车辆工程专业建设要重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以就业为导向能明确社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为教学实践提供导向,提升教学和考核评价的专业性,缩小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二)增强教学有效性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多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教学内容通常滞后于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一些知识点甚至已被市场所淘汰,专业教学有效性差,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存在问题,导致学生知识体系难以满足企业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针对行业发展和岗位要求设计教学方案,改革教学内容能强化教学有效性,使学生知识体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使产业链与教育链的有机衔接,促进车辆工程专业的健康发展[2]。
(三)提高教育实践性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于汽车设计、科研、应用、制造、销售等行业,对学生实践能力有着较高要求[3]。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为学习而学习,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能力薄弱,岗位适应性较差,到岗后需企业投入资源来培养才能独立胜任工作岗位。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能提高实践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前强化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提高车辆工程专业教育实践性。
二、就业导向下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路
(一)以产业为导向
在以往教学中教育与产业脱节严重,导致人才培养定位存在问题,造成学生知识体系不满足企业要求,不符合行业发展态势,不具备就业优势。因此,为提高车辆工程专业教育质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应以产业发展作为专业建设导向,加强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定位的准确性。具体来讲,应进一步明确产业动态,梳理产业特征和结构,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建设工作中,建设校企合作委员会,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要求制定教育方案和人才培养标准,从而使学生知识体系符合企业要求。
(二)以岗位为导向
学生实践能力差,无法独立胜任工作岗位,根本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缺失,实践活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难以使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专业技能掌握程度有限。因此,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在专业建设中应以岗位为导向,从而使学生满足岗位要求。具体来讲,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机制,通过校企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定期组织顶岗实习,设置岗位学习任务,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实训和评价,让学生直面就业岗位,使教学与职业标准良好衔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让学生身临其境,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定期的实践,学生对岗位要求和工程流程有一定了解,便会找到学习方向,了解自身学习中的不足,改进学习中的错误。且教师通过对学生实习状态的了解,可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策略改革
车辆工程专业属于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的专业理论内容多,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具体来讲,车辆工程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建设,教学策略改革要从课堂、内容、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在课堂方面,要走出老模式,不能以“教”为中心,而是要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需要推进课堂进度,合理设计课堂。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以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内容整合,考虑到学生知识体系塑造,考虑到岗位需求,合理取舍,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从而提高教学实践性,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四)教学评价改革
在以往教学考核评价中,方式较为单一,很多时候不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状态,无法为教学改革提供导向。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考核评价,能避免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真正检验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具体来讲,应削弱卷面成绩比例,深度优化和调整成绩评定权重,加大实践成绩和日常成绩比重,实施阶段性考核,从而使学生提高对实践活动的重视。另外,要设置个性化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就业意向设置不同考核等级,让学生根据就业岗位,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考核等级。但为确保考核评价的公平性与合理性,针对不同的等级要采取不同的计分标准。个性化的考核评价,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三、结束语
现代社会生产活动对机械设备有较大需求,车辆工程专业就业潜力巨大。但目前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情况不理想,专业建设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较差。因此,为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应以就业作为专业建设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设置科学教学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来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雷治国,陈铭年.车辆工程专业“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机电技术,2020(04):113-116.
[2]沈钰杰,吴皆凝,刘雁玲,杨晓峰.新工科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151-152.
[3]黄登峰,闫晓磊,花海燕,张庆永,钟勇.面向“新四化”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进初探[J].海峡科学,2020(04):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