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训练设计方法
2020-12-14杨艺青
杨艺青
摘 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可实施的读写结合训练具体方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252.17,G21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3-0194-02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两大特点,也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到教材文本,以此来作为开展写作教学的素材和资源,使所建构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遵循一个合理的发展规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切实发挥阅读与写作两大教学板块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根据教材,开展训练
(一)思维形成
一个良好有序的思维是确保写作不会出现较多错误的重要前提。以小学语文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仿写为例,仿写一般可分为这样几种:仿照文本优美或精彩处进行改写或二次创作,可以使学生将自身从文本中所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加以深化,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文章重要段落进行仿写,仿写整个段落可以锻炼学生的整体性思维,从文本的谋篇布局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写才能够符合实际,培养学生严谨的创作思维。无论哪一种仿写,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都要尽量使学生摆脱机械式模仿,多在写作前的观察阶段下功夫。例如,习作单元“漫画的启示”中,让学生选择教材中出现的或课外的漫画,来写一写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具体应该分为三个环节,即观察、思考和创作。首先,在观察环节,要先看清楚漫画的内容,引人深思的点在哪里;其次,要通过漫画标题或是文字提示来思考漫画所指的是那一种现象,进而获得启示;最后,在写清楚漫画全部内容的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二)二次创作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所提到的二次创作,一般是基于文本原有内容基础上进行改写,该过程需要不破坏原文的中心主旨和情感基调,通过适当的人称转换或顺序颠倒来实现改写。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不同体裁的文本进行改写时要严格按照其体裁特征和要求进行。例如,改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小兴安岭各有特色的四季之后,结合文章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来采用第一人称写一写小兴安岭的导游词等等。再如,在《江畔独步寻花》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古诗词改为白话文,感受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续写
续写指的是通过发挥自身想象力,对原文中的空白处进行补充和延续,完善一些表达不足之处或是丰满故事和人物情节。进行续写的前提要求是学生对于原文的充分理解和把握,进而教师要引导学生调用到自己所积累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在续写的同时渗入适当的主观理解,将文章所描写的细节之处进行合理放大,提高感染力。续写并不是所有文本都适用,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地方可以续写,什么地方不可以。
(四)探寻读写结合点
语文教材所选文章集聚体裁丰富、文质精美等特点,每一篇都值得学生反复品析和思考。从这一点来看,这也从侧面要求了小学阶段的语文读写结合训练需要教师对目标文本进行充分且深入的挖掘,以使文章的内涵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不同情况来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在《爬山虎的脚》中,需要学生领会到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细心观察的成果撰写成为一篇精致文章的。其中本文的难点首先在于文章中是如何叙述“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其次重点就是作者连续和细心观察的方法,以及如何记录下来这一过程的方法。那么在进行本单元的习作练习“写观察日记”中,就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对象,来试着用本单元出现过的观察顺序进行描写,比一比谁的文章更加富有逻辑性和生动性。
(五)训练编排阶梯化
读写结合训练要确保有序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经历阅读到写作的过程中,学以致用。比如通过《蟋蟀的住宅》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通过《珍珠鸟》培养学生对目标事物特点和内在的深入挖掘;通过《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来学习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在《桥》与《穷人》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合理想象的阅读意识和写作思维。教师要认识到每一篇教材文本的特殊价值,在阅读中使学生收获知识与方法,进而才能够在写作中尝试运用和创造。
二、充分的阅读与写作练习机会
读写结合训练的开展前提是学生对于文本的充分把握,读出文本的内涵和精髓,才能够应用于写作。那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完成对文本的赏析,从而明确不同文本的特点以及在写作中可以运用的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知道什么是可以借鉴的,什么是不适合自己的。此间,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索的过程中要注重阅读前的铺垫和启发。比如通过范读或领读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起共鸣,使接下来的自主阅读能够更具有方向性,每一字每一句读来都能够体会到作者的用心独到,进而在写作训练中才能够跃跃欲试,一抒己怀。读写结合训练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写作当中去,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的阅读积累更好地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也需要注重对学生思考和创作时间的把控,避免流于形式,打开思维是重要的一步。
三、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选择多種手段,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创作带来的成就感,以自信的提高带动创作欲望的提高。例如,在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校园中的四季”为题进行创作,如“春天来了,校园中的树木都抽出了新的枝条,生出了嫩绿的叶子。各色的花儿竞相开放,仿佛在告诉大家,春天来啦!洁白如玉的兰花兰像是一只只展翅高飞的白鸽;紫罗兰像是一只盛满葡萄酒的高脚杯;桃花也引来了翩翩起舞的蜜蜂和蝴蝶……”很明显这是一次仿写训练,但重点在于写作训练结束后的教学评价。如对于学生使用了多种不同修辞手法的表现要予以肯定;对于学生作文中环境描写的顺序十分清晰合理要表示赞扬等等。只有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够使接下来的每一次写作相对于之前都有所进步。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
阅读积累是写作的必要,也是首要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不应该低于145万字。这表明了除了课内阅读教学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展开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去到广阔的文字世界中感受其无穷的魅力,为写作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生活也是创作素材的主要源泉,而且大多数灵感都源自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学会观察,多观察一些经常会遗忘和疏漏的细节,这些看似平常反复的事情其实很多都会带有一定的哲理。例如,在“我想对您说”这一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回到家后看一看家人每天都在做的事,其实早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对于家人来说,这就是无法割舍的亲情,每天热气腾腾的三餐、学校门口等待放学的父母、听起来“啰嗦”的谆谆教导……都应该是学生应当意识到的,教师也应该告诉学生,不要等到失去再想起珍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读写训练应该做到以教材为依托,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而建构起具有梯度和层次性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实现这门人文课程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吕雪梅.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
[2]杜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7,16(11):87-89.
[3]董彬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66-67.
[4]张舒.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华夏教师,2017(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