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冲在前仁心仁术践初心
2020-12-14刘艳梅
刘艳梅
着白袍于身,为生命护航。
从2003年的SARS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黄晓波无数次奉命于危难之间。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再次勇敢逆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初心和医者使命,为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谈及刚获得的“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黄晓波说:“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激励我继续往前走。”
主动请缨 肩负重任毅然逆行
时间回溯到2020年1月底。彼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得知四川省要成立医疗队驰援武汉,黄晓波在科室微信群里拉响“警报”:所有医生取消休假!第一梯队支援武汉!在成都待命随时出发……
“我想,凭着我多年的经验和负责任的态度,一定能把我们这支30人的队伍安安全全地带回四川。”黄晓波主动请缨担任省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
很多人不知道,当时的黄晓波正被严重的腰肌劳损困扰着。“腰痛到无法行走,每天都在进行康复治疗。”驰援武汉期间,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一直戴着护腰,随身备着止疼药。
他就是这样一个铁肩担道义的人: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时,黄晓波几乎以科室为家,守护伤员几天几夜是常有的事;2013年“4·20”芦山地震发生时,周末加班的他第一反应是俯身撑在患者上方,形成一个“保护罩”;抗击H7N9、禽流感,他都带头冲锋在前。
别人问他为了什么,他说:“我承受的和患者及家属所承受的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他们处于弱势,身心都在承受巨大的考验。我也要争分夺秒,给患者最大的支持,和他们共同进退!”
科学决策 迅速改建出传染病医院
疫情就是命令!大年初一,四川省第一批138人援鄂医疗队义无反顾踏上征程。到达武汉江汉区已经是晚上,队员们抓紧时间休息,调整状态。黄晓波却还在负责联络和部署,一直忙到了凌晨。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是综合二甲医院,也是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定点收治医院。医院一天的门诊接诊量从正常情况下的800人次,一下猛增到2000人次,最高達到了2700人次。就诊者都排到了门外,过道上也都是病人。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消化存量病人。”黄晓波说,第一件事就是先将部分患者转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随后,甄别出已经感染和没有感染的人员,判断出收治入院的、可居家隔离的病人,把感染的病人集中到一起,切断传播源。
此外,医疗队还重新规划院感流程,将隔离病房污染区和普通区分开,整理出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重新规划了医用垃圾的存储清理路径。1月30日,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基本回到正轨。
仁心仁术 救治患者不遗余力
作为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黄晓波直接负责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的ICU病房,收治病情最重的病人。ICU病房原本有3个房间9张床位,其中一个大房间有6张床位,中央是圆形的护士站。黄晓波看布局不合理,于是改造了床位布局,把ICU和呼吸科合并,使得床位增加到18个,大大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收治能力。
2月11日,一段抖音视频在省医院微信朋友圈流传,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ICU病房里,医护人员们正在为一名重症患者安置ECMO,令人揪心的是,其中一名医生的防护面屏掉落,却仍未停止操作,继续为患者安装着管路。这名医生正是黄晓波!在没有面屏防护的情况下,他坚持了一个多小时,等患者顺利使用ECMO维持稳定后,他才走到无污染区,请同事递给自己一个新的防护面屏。
事后他说:“当时做的是血管性操作,而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在医学上,最危险的操作是气管插管,而做血管穿刺时,患者飞沫飞溅的机会不大,但对于患者来说,早一分钟使用上,就多一分希望。”
广博大爱 每个人都在他心中
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医护人员要承担的不仅仅是诊疗工作,还要面对可能被感染的风险甚至是“战友”离开的噩耗,情绪波动很大。此时,黄晓波便化身知心大哥、慈爱长者,跟年轻医护人员谈心,给他们鼓劲儿,用心抚慰着大家。“关键时刻,大家来了,就是大义!”黄晓波说,每个生命,都闪着不同的亮光。
在清晨和深夜的微信群,总能看到黄晓波发布的问候和通知:提醒大家总结疏漏;告知大家在通往医院的路上“有一家小超市开门了”。大家都在休息的时候,他却考虑着如何保证大家的安全,如何为抗击疫情做得更多。他就像强力胶,牢牢地把大家黏合在一起。
医疗队的每个人都在“战场”中,而每个人,也都在黄晓波的心中。多年从事重症医学工作的黄晓波,扩展了生命的广度,把敬畏、护佑生命当作毕生追求的幸福。(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