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探索换届“新机制”
2020-12-14韩武
韩武
“我在社区住了6年,以前社区里大事小事都帮不上忙,总觉得自己像个‘外人,没想到通过这次换届,我真正成了‘家里人,以后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了。”一大早,宋瑶在居委会忙得不亦乐乎。前不久,她作为非户籍常住居民参加雅安市芦山县先锋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成功当选为居委会副主任。
让非户籍常住居民“就地”参与基层选举,是芦山县试点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内容之一。在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芦山进行了有益探索。
先定事,后选人
“试”出结构化选人机制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隆兴村辖区面积翻了一倍,人口达到5500多人,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任务更重了。如果不是这次换届给我们增加了两名常职干部——专配了综合治理专干和乡村振兴专干,工作很难推动。”隆兴村党委书记施学兵感叹道。
选什么样的人?怎么样选人?这是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必須答好的“题”。
芦山县打破传统的书记、主任、村文书岗位设置“老三样”,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需要,坚持分村定职数、以事设岗位、依岗选干部。根据人口规模、服务半径、产业布局等,该县将行政村分为三类进行管理,差异化设置常职岗位职数3至5个,专设综合治理专干、乡村振兴专干,推动村干部岗位设置由固有向需求转变,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换届中,该县还划出“村村都有‘90后委员、‘80后常职,‘两委班子成员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高于60%”的“硬杠杠”。通过换届,村党组织书记中优秀农民工占比达到75%、致富带头人达到81%,“两委”班子平均年龄同比下降6.9岁,形成了以“80后”大专及以上学历干部为主体、村村都有“90后”委员为补充的梯次结构,使“两委”班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得到优化。
搭平台,出实招
“试”出多元化参与机制
“我对选举办法没有意见!”李鑫的声音从音响中传来,作为常年在外打工的流动党员,这是李鑫第一次“线上”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李鑫坦言:“其实,以前每次村里换届我都很想参与,但是离家远,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为进一步破解流动党员想参与而难参与换届的问题,引导更多党员积极参与村(社区)“两委”换届,保障更广泛的民主,芦山县创新流动党员通过网络参与党组织换届选举的方式。依托政务钉钉系统,嵌入身份锁定、终端锁定、面部锁定功能,该县实现换届选举“线上”“线下”同步参会、同步投票、同步计票,试点村党员参与率达到94%以上。
为让非户籍常住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该县打通了非户籍常住居民和党员参与社区“两委”换届新通道——通过建立非户籍常住居民和党员向户籍地和居住地、原所在党组织和居住地党组织“双向承诺”制度,赋予其参与换届选举的权利。此外,该县推行社区工作者“选任制+聘任制”制度,实行社区“两委”委员“专兼挂”制度,画出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
村(社区)“两委”换届是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优化基层治理格局的重要契机。换届中,芦山县还实行了各类组织人选标准、程序安排、政策规定“三个统筹”,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比例达到100%,村纪检小组组长、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监事长“一肩挑”比例达到100%,有效推动了组织优势向治理优势、发展优势转化。
早化解,严把控
“试”出立体化监督机制
“稳”,是村(社区)“两委”换届的基本底线,也是衡量换届是否圆满的基本标尺。“一开始,我们就广开大门,让群众来评作风、提问题、谈诉求,只有切实把准群众最真实的想法、最关切的问题、最迫切的需求,才能从源头上化解风险矛盾,营造群众支持、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芦山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杨宗勇介绍。
此次换届,芦山县通过开展“万名群众评作风”活动,将群众反映的157个问题,按照软弱涣散、历史遗留、选情不明、村干部违纪违法四类问题,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并第一时间交办县级职能部门牵头整改,逐项“清零”。
换届选举当天,该县还逐村配备“五个一”工作力量——落实1名县领导督阵、1名监督员监督、1个部门协同、1名指导员把关、1支民警队维稳,为顺利选举保驾护航。
此外,为杜绝宗族势力干扰破坏换届、村(社区)干部优亲厚友问题,该县出台了《“两委”班子成员任职回避规定》,明确岗位回避、履职回避、管理监督三个方面共12条具体要求,并让参选候选人逐一签订《涉亲回避保证书》,从源头上“过滤”不合格人员。(作者单位/中共芦山县委组织部 ) (责编/蒋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