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2020-12-14张勇
张勇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以强化党的领导为统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强大动能。
创新党建引领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注重在党组织设置、带头人队伍建设、基层管理协调机制等方面创新,不断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让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始终。织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条块分割、产业分隔,坚持应建尽建原则,采取“建、撤、并、转”等方式,设置社区大党委、中心村联合党支部、边界地区联合党支部等区域型党组织,企业党建联盟、商圈楼宇党支部等产业型党组织,小区(网格、楼栋)党支部、兴趣党支部、“网络e支部”等功能型党组织,确保党组织有效覆盖基层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打造过硬基层带头人队伍。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能力强、治理能力强“双好四强”标准,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采取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选”、从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和致富带头人中“育”、从机关干部中“派”、从大专学历以上毕业生中“考”等形式,拓宽来源渠道,选优配强支部书记这个“头羊”。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理顺基层管理协调机制。在城市,着力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召集机制,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构建“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格局。在农村,着力强化村党组织的规则制定权、议事提名权和执行监督权,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各类村级组织作用,构建“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创新“三治融合”方式,凝聚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既要突出党组织的领导,也要把基层各方力量调动起来,坚持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和市域社会治理联动融合。以自治强活力。健全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等机制,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民情收集反馈、矛盾综合协调处置、服务惠民等基层自治机制,依法组织群众开展自治活动。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乡贤议事会”“小区监事会”“邻里互助会”等作用,选拔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热心公益的群众等担任村级事务监督员、宣传员,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丰富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平台,推动村级事务落地落实。以法治强保障。加强社会治理领域立法,做好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振兴和物业管理等地方立法,推动实现治理主体合法化、程序规范化、工作路径化。巩固深化遵法评理会、第三方调解等基层治理经验,升级打造枫桥经验“城市版”“乡村版”。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推广“阳光问廉”制度,实施全民普法工程。以德治强教化。健全干部道德考评体系,完善考评办法,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着力形成以德修身、德才兼备的鲜明用人导向。探索开展“星级农户”“最美家庭”“最美教师”等评选活动,积极运用“三微一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在全党全社会营造重德、立德的浓厚氛围。
创新为民服务方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归根到底要见人见事见效,只有认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善于整合资源、运用信息技术,为群众提供更贴心、更主动、更便捷的服务,着力提升基层治理速度温度。推行“一站式”服务。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实施“最多跑一次”惠民服务改革,完善村级民事代办制度。推进乡镇(街道)扩权赋能,将直接面向群众、点多面广的审批等权限下放。坚持集成化导向,制定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建立村(社区)工作准入备案审批制度,全覆盖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走动式”服务。组建流动志愿服务队、设立志愿服务流动车(站),常态化在公园广场、集贸市场等人群集聚地开展志愿服务;整合水、电、气等国企力量,组建党员专业服务队,第一时间上门开展便民服务;探索“群众点题、支部议题、专人答题,全程公开”模式,建立“党组織—党员中心户—村(居)民”联系服务工作网络,推广“逢四说事”志愿服务、“党建红+公安蓝”等做法,以贴身服务传递贴心温暖。推行“智慧化”服务。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智慧小区、智慧社区建设,探索智慧康养和智慧停车。推进“雪亮工程”“天网”“慧眼工程”建设和联网共享,增强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者系中共攀枝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编/刘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