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所中国最大的学校曾经有过24名学生
2020-12-14燕七
燕七
(一)
大概12年前,还在做服装的高老大想做点公益,他想做直捐。所谓直捐,是对方最需要什么,他们便直接给予什么。但找寻许久之后,他发现做公益并不是他想象的样子。
再后来, 他决定去腾格里沙漠种树。跟大自然打交道就简单多了,就去捡垃圾做环保,种梭梭树。
这一种,他们种了12年。累计有数千人参与,有数万棵绿色的希望在沙漠深处蔓延。
然而,高老大对于人与人的公益心也一直未曾消散。
大概8年前,进入汽车行业的高老大,借助四驱车的脚步带着团队,终于寻到了可以践行直捐的心愿的地方。
于是,连续6年的每个冬天,他都会带队前往西海固,为那里的孩子送温暖。
西海固,是宁夏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有你无法想象的缺水和贫穷。西海固的留守儿童特别多,高老大他们去除了送各种物资外,还会陪伴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心理上的关切,也许比物质更能温暖。只是后来,西海固逐渐不再需要高老大他们的直捐帮助了……
(二)
大概两年前,机缘巧合下,他们听说了几千公里外的热永小学。
这里说的热永小学,是指玉树市囊谦县吉曲乡的热永小学教学点(只有一到三年级)。那时,学校里只有一个驻校校长和24名住校学生(翻山越岭回家一趟太难了)。
校长叫尕玛。
事实上,三年来学校“常驻”的老师只有他一个,他负责教课也负责孩子们衣食起居的全部。
尕玛老师大学毕业后支教了三年,每月工资500元;支教结束后直接到热永小学任校长,一待又是三年。学校也来过其他老师,但条件太苦留不住人。来来去去,离开是常态。
大概也因此 ,尕玛校长一开始对高老大他们有很强戒备心的。或许,也还曾担心过他们只是面子工程,沽名钓誉。顾虑当然也包括担心高老大他们的安全问题,高原的恶劣条件很难扛。
最初尕玛校长甚至很直接的说如果是认真的,那把物资寄过去就好。但高老大想要做的是直捐,所以他还是想去看看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2019年1月,他们第一次去了热永,毫无意外的一多半人员高反,队员盛曦甚至因此住院。
那时候的热永小学连围墙都没有,那真的是“中国最大的学校”,出了教室门就是无边无际的高原雪山。
因为没有围墙,时有熊和狼出没,所以尕玛自制铁皮桶,把鞭炮扔进桶里,用来吓跑寒夜里的熊和狼。
也许高老大他们在热永的行为举止,让尕玛老师略微放下了些戒备心。他向高老大表达了缺汉语老师,并主动寻求支援:需要汉语老师,不求专业但求时间长一些,孩子们好习惯了,才能学好……
于是,2019年春天的时候(高原仍是严寒天气),虎克小分队去热永支教了。
2019年初夏的时候,在有关部门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热永小学有了围墙和二层的教学楼。
有了围墙就不怕狼和熊了。但是看不见的取暖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依然得靠炉子取暖。
于是,2019年夏末的时候,虎克大部队又去热永送煤炭了。煤炭是最短缺的物资,但只能夏季送,因為那时候山路稍微好走一点。
还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高老大像个“复读机”,一遍遍提起热永,提起娃娃们的取暖问题,他一直在到处打听有什么取暖的办法。
热永没有春夏,只有秋冬,真的太冷了。三伏天的热永,每天的平均气温也不过12°。
(三)
跟尕玛接触的多了,高老大他们说:校长尕玛,是师,亦是父,是母。
三年来,尕玛会组织孩子们每周洗一次脚,换上干净袜子。天气暖和的时候,就去流水边洗;得空就去做家访,好让辍学的孩子回去上课;认真的把教室的每一角都布置的井井有条......
为了解决娃娃们吃饭、物资的问题,尕玛想办法申请过一辆暂时的皮卡车。山路难走,有一次遇到大雪,尕玛被迫滞留在山下一个星期,想尽一切办法却也无法回到热永小学。
热永小学的娃娃们遇见尕玛老师是幸运的。
但独自在山上的尕玛,没有社交没有朋友。刚到学校时他曾打算戒烟,就没带烟去学校,后来,他还是托人带了烟上去……
大抵,是孤独而寂寞的吧。
然而,生活有时却还要难为这些有善念和担当的人。
尕玛的家人在西宁,他只有假期才能回去。有三个孩子要养,妻子会挖虫草维持生计,但这两年销路都不好,父亲生病了也只能等假期尕玛回家才好去住院……
(四)
到2019年冬天的时候,高老大又带队去热永送物资了。
无论西海固还是热永,为什么要冬天去?
曾经,我曾单纯的以为是高老大他们技术好,不担心高原冰雪路面行路难,不担心高反,不惧寒冬。我甚至还想冬天的高原更震撼吧。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他曾经的致谢:“每个人在寒夜里都会孤独……雪中送碳,每个去的人都有生命危险,谢谢你们,再次谢谢大家的善念。”
高老大小时候住在西大滩(你可以理解为大西北的荒原),离他家最近的邻居在七八千米地外。
冬天的荒滩,西北风呼啸不止,他常常担心风会把他家的土坯房吹塌,每每在揣揣不安中睡去,醒来后便极其渴望有人能到那荒野中去看看他们......
只要能见到人,他就觉得很开心,很温暖。他想,那些留守儿童、大山里的孩子们,也会有一样的期待吧……
2019年夏天的时候,高老大邀请尕玛到过虎克之路。那时,尕玛和高老大商量能否带表现好的孩子过去看看。
于是,2020年夏天的时候尕玛和三个孩子被邀请去了虎克,体验大山外面的世界。
当然有人质疑这样做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灵上的冲击。
但尕玛老师希望的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孩子们带去希望,让孩子们的父母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在当地,劝父母不要让孩子辍学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对热永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没有暑假,只有虫草假,放假就是挖虫草。
卖虫草的收入是当地家庭不可或缺的经济来源。不少家长甚至还保留着原始的思想观念:要多生孩子,这样可以放更多的牛,挖到更多的虫草,赚到更多的钱。
所以,有时候虫草假放着放着,娃娃们就被家长要求辍学了……
如今,本来有24名学生的热永小学,只剩下17名了……
“他们不去上学,一辈子在高原的大山里放放牛挖挖虫草的日子,那就是我渴望的简直神仙般的生活。
但他们已经在接触手机,看视频,在了解外面的世界。既然现代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冲击已经无法避免,那不如引导一下,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高老大总是能用一种或平实或自嘲的讲述方式,让听者动容。
“我们无法安排他们的未来。但希望这些孩子当中有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几年后能走出去再回来,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和最美好的期望。”
(五)
高老大他们每次去送物资,除了认真的陪孩子们玩耍、做游戏、看电影唱歌之外,他还特别坚持做的事是给当地人讲驾驶技巧和酒驾的危害,反复劝阻他们不要酒后驾车(语言不通,尕玛校长是翻译)。
环境的差异导致这里的人们生产力还很落后,但无法阻止现代的工具、通讯、网络给他们带来城市生活的冲击,所以酒驾事故时有发生。
曾经没有车的时候,他们去远处的朋友家喝酒,骑马往返,即使喝的烂醉马也能给驮回去。但现在有了车,喝酒开车,容易出事故,而他们又还不懂这些。
高老大第一次去热永时,去过有些孩子的家里。
有两个孩子的父亲因为酒驾车祸去世,母亲只得卖掉家里的牦牛,捐了大部分的钱给寺庙,然后带孩子们回娘家生活。
高老大说第一次到他们家时,同行的60后朱姐忍不住泪如雨下,没见过那么穷的。他们几乎是住在牛棚里,和牦牛之间只是隔着块木板......
但能说什么?又能做什么?
他们放了一些钱,通过老师告诉孩子母亲,无论多难都要让孩子上学,有困难找老师,老师会找到高老大他们……
后来,他们去另一户牧民家里,自己有三个孩子,妹妹又留下两个,他们又放了一些钱,说了同样的话。牧民把在山上采的人参果送给高老大让他们一定收下……
然而即使穷的一塌糊涂,每次高老大他们去,牧民都会热情的拿出带着冰碴子,只有在藏族节日才能够吃到的牦牛生肉和奶茶。
那是接待贵宾最丰盛的食物。
(六)
谁能改变生活,谁又能不被生活左右?
经济下行和一些别的原因,2020年的高老大,几乎有点自顾不暇。
高老大说自己做的是微不足道的事,但他也不知道還能坚持多久。甚至,也不知道热永小学未来能存在多久……
但他想,总得去做点事情,总会温暖到一些人,否则会麻木,麻木很可怕。
他始终相信温暖是会传递的。
他始终觉得表面上是他们给孩子送温暖,但实际上真正温暖的却是他们自己……
2020年,为了完善热永小学孩子们的环境,要购置木地板、桌柜等硬件设施,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10月份的时候,高老大在虎克公园发起了义卖,也陆续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爱心捐助。
事实上,这一路走来,一直都有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参与。
而高老大说自己:“‘忽悠你坚持的,除了身后的这群兄弟,还有那些一面之缘的朋友……”
一路走来, 兄弟很多, 四驱车JK570也算一个。
在不久的将来,三十出头的尕玛老师也将要离开热永小学,去新的学校任教。
未来,希望热永小学还会遇到像尕玛老师一样的校长。
而在这个月的29日,高老大他们即将再次出发,满载物资和许多的爱前往热永小学。
有些事情其实掰开揉碎了去想,其实还是很傻,但值得。
为了追逐那一点点的温暖和美好,他和他们,曾经或正在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