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十八般武艺”
2020-12-14
21世纪以来,民用无人机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的热点。如今,民用无人机已成为新型生产工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应急救灾、货物运输等多个领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无人机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喷洒农药效率提高30倍
民用无人机凭借重量轻、灵活性能高、不受地形因素的限制、气候因素影响小等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农业植保、播种、农作物数据监测等领域处处都可以看见无人机的身影。在农业植保方面,无人机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节省劳动力,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施药穿透性。据测试,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效率能达到传统施药方式的30倍以上。在农作物数据监测方面,基于遥感的无人机可有效获取农作物生长期、表型信息、覆盖率等信息,为农情监测提供依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线路巡检有效避免人巡盲点
我国的电力输配线路和油气管线均具有距离长、分布广、环境复杂的特点,这给线路巡检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安全风险大。有了巡检无人机以后,這些困难可以迎刃而解。无人机具有巡线机动灵活、巡检快捷、信息反馈及时、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在线路巡检领域大显身手。据新闻报道,2019年2月吐哈油田应用无人机智能巡检,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另外,无人机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还可以清晰看到线路状况,发现地面巡视难以发现的缺陷,避免巡视盲点。
应急救援实现远距离搜救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应急救灾领域应用更加广泛。救灾专用无人机结合视频、红外监控及图传设备,可对地震、洪水、火山自然灾害以及各类突发事故进行巡查、侦测、现场救援指挥以及防控。而且,无人机搜索技术可以巧妙地将射频技术和人身定位搜索相结合,实现了远距离搜救。2014年,中国云南省鲁甸发生6.5级地震。我国使用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技术,绘制了震区地质灾害排查评估地图,实现了地质灾害信息第一时间三维可视化,为灾害应急救援指挥提供了有效指导。
视野全面监测森林火情
消防无人机集飞控技术、传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于一身,具备无人驾驶、机动灵活、视野全面、可挂载高清摄像机和数字视频传输设备的优势。这种无人机不仅可监测森林防火,而且可出入高湿、高温的火场上空,深入消防员难以深入的区域,持续侦查火场灾情,传输火场信息,提供通信保障,火场辅助灭火,投送救援物资以及人员辅助救援等。2015年,澳大利亚珀斯市利用美国一家公司无人机上的电子光学系统和影像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对火灾发生、发展以及分布密度的监测。
对台风进行飞行探测
气象监测无人机机动灵活、精度高、成本低,不受地域限制,可灵活搭载小型化的气象观测设备,实现空气温度、湿度、气压和环境二氧化碳等气象监测指标的实时观测和数据传输,并成为传统气象站的有益补充,为低空气象监测、突发气象应急灾害、精细化气象预报、大气污染研究等提供技术支撑。2008年7月,中国大陆首次利用无人机对台风“海鸥”进行了飞行探测,飞行时间3小时,高度500米,距台风中心最近距离为108.4公里,获取了90%以上气象要素资料。
助力国土资源动态监管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国土资源监测、矿产资源监管、土地整理、耕地保护、国土执法检查、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应用日趋深化。无人机通过综合利用先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等,能自动、快速获取国土、资源、环境等空间遥感信息,并进行遥感数据处理、建模和应用分析,从而可以清晰展现国土资源分布情况,精确监测国土资源的位置、范围、面积、形态、利用情况等。而且,通过无人机遥感成果,还可以及时发现和依法查处被监测区域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有助于国土资源动态监管。
测绘建立三维海岛礁模型
在海洋监测方面,无人机监测系统与船载设备调查、海面浮标等常规的海面监测相比有着许多独特优势,其机动灵活,可以覆盖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条件恶劣的海区,获取综合、全面的海域环境参数,为海洋区域气候、海洋异常变化、海洋生物环境、入海口海水盐度变化、沿海土地盐碱化等研究提供数据信息。在海岛礁测绘中,无人机可提取海岛礁的轮廓线、面积、覆被类型等信息,建立三维海岛礁模型。无人机还可以搭载盛水容器和抽水装置,实现低空水质监测采样,快速发现水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