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林业有害生物鼢鼠的发生及防治
2020-12-14于梦芸
于梦芸
摘要 本文介绍了彭阳县林业有害生物鼢鼠的发生和成灾情况,阐述了预防和治理成效及灾害损失情况,分析了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林业有害生物鼢鼠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鼢鼠;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4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1-014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鼢鼠发生和成灾情况
2018年,彭阳县鼢鼠发生面积共为3.23万hm2,其中轻、中、重度发生面积分别达到1.916万、1.251万、0.068万hm2。完成鼢鼠防治2.42万hm2,捕打鼢鼠近7万只。鼢鼠发生在耕地、荒山和荒地上,尤其是油松、樟子松和杏树,对新栽苗造成严重危害。每年鼢鼠危害造成的损失近300万元。灾害发生范围为12个乡镇的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区及部分经济林。根据鼢鼠发生危害的实际情况(轻度危害2万hm2,中度危害1.3万hm2,重度危害0.1万hm2),依据因素法测算获得发生危害严重程度总评定系数R值。面积系数R1=14.5,种类系数R2=15,寄主系数R3=17,技术系数R4=10,治理系数R5=8,总评定系数R=64.5。2019年未生长的森林和幼林地中的鼢鼠面积为3.5万hm2,其中15%的土地将受到轻微的破坏。中等(森林破坏率为16%~24%)的危险区域为1.3万hm2,严重(森林破坏率超过25%)的危险区域为1 333.3 hm2。
2 预防和治理成效及灾害损失情况
彭阳县现有林地面积13.59万hm2。其中未成林4.87万hm2,占35.9%;中幼林4万hm2,占29.4%。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增加了种植面积,实施了封山禁牧,实行林草间作,使生态得到了逐步改善,也为鼢鼠栖息地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使鼢鼠密度急剧上升。该项目的绿化和整地破坏了原有的地被植物,鼢鼠取食目标明确,对未完工林地和未成年林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1]。幼树的平均破坏率为18.5%,严重程度高达30%以上(尤其是杏、油松和樟子松人工林),退耕还林地鼢鼠密度平均为8~15只/hm2,远远高于4.5只/hm2的允许水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万元,严重影响造林绿化成果。
3 发生原因
3.1 气象因素
鼢鼠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干旱环境中。在进化过程中,它们适应了干旱环境的土壤湿度条件,其生活环境的相对湿度为62%。但是,过多的降水会增加土壤和植物的水分含量,使鼢鼠隧道的湿度过高,所食用食物的水分含量过高,提高了鼢鼠(尤其是雌性)的死亡率[2]。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区,当地气候干旱,为鼢鼠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其自然死亡率低,数量波动小,繁殖强度高。
3.2 林分构成
彭阳县位于黄土高原的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低,森林种类单一。当地林分类型主要有杏、桃、刺槐、油松、樟子松等树种,这些都是鼢鼠喜欢食用的树种,导致造林成功率降低,出现苗木无法存活的情况。
3.3 生物学习性
鼢鼠常年生活在地下,不冬眠,以植物的地下茎和块根为食,喜欢住在贫瘠的山坡和土壤深厚、柔软的山坡与稀疏的灌木林和乔木林的下方。由于鼢鼠寿命长、繁衍快,当年生产的一些年幼小鼠在第2年便具有生殖能力,并可以世代交替,能够保持种群的稳定发展。尽管鼢鼠大鼠的数量增长比普通大鼠稍慢,但如果不加以控制,约2年后数量就可以增加1倍。鼢鼠的净生殖率为2.4%,即每只雌性鼠可以平均生产2~3只雌性幼鼠,这表明鼢鼠种群仍然具有很强的生长潜力[3]。鼢鼠独居生活,是地域性和攻击性的鼠类。当食物短缺或食物来源不丰富时,鼢鼠自然会扩大饮食的地理范围,传播范围很广。
4 防治措施
4.1 指导思想与原则
彭阳县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科学防控,依法分类政策和依法监督”的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原则,采取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和工程管理措施,重点挖掘人力、财力和物力,依靠現有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从造林技术等措施入手,在充分发挥控制作用的前提下协调化学毒饵、捕鼠弓箭、天敌、网具和其他措施,以控制林地中大面积的啮齿类害虫,监测种群变化,将目前林地中高发率的啮齿类害虫控制在4.3只/hm2以下,并控制受伤植物的发生率低于5%,确保其健康成长,实现可持续的灾难控制。
根据鼢鼠在地下的生活习性和物理空间隔离原理,通过铁丝网和绿化坑相结合的方式来隔离和控制鼢鼠。镀锌铁网规格为网孔1.5 cm×1.5 cm或2 cm×2 cm、网粗0.75 mm、网高70~80 cm,并且与底肥和土回填后定植苗木。此方法的预测预防效果可达98%,有效期达8年。
4.2 防治方法
4.2.1 防治区选择。防治区涉及彭阳县2个行政村、11个造林小班。海拔1 595~1 871 m,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地貌为丘陵、沟壑、梁峁。土壤为黑垆土,但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土壤逐步发育为侵蚀性黄绵土。规划区自然植被为百里香、星毛委陵菜、长茅草等;人工植被为栽培植被,主要植物有杨树、柳树、山桃、山杏、柠条及农作物等。鼢鼠发生在农田、荒山和荒原上,尤其是杏树林发生普遍[4-6]。退耕还林地的平均幼树死亡率为16%,严重率高达30%以上。
4.2.2 标准地调查。选择鼠害的常灾区和偶发区,在踏查的基础上,按立地条件、林型不同设置面积为1 hm2的标准地2~3块。选择面积1 hm2的临时标准地,逐株调查标准株,以树下有洞,针叶呈灰色、黄色,顶芽生长缓慢判定为被害。统计受害株率和死亡株率。
4.2.3 林班小班的划分。为了便于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和合理组织林业生产,将每个行政村作为一个林班。依据地形、地貌、坡向、坡位等划分作业小班。林班之间有林班线,它们被自然地形(例如山脊、河流、山谷和道路等)分开。林班用行政村地名命名。小班划分因划分条件和经营条件而异,根据坡向、坡位等划分[4]。
4.2.4 防治过程。采用鼢鼠物理空间阻隔法,即根据物理空间隔离的原理,通过铁丝网与植树造林和植树坑相结合的方式来隔离和预防鼢鼠。使用网孔1.5 cm×1.5 cm、网粗0.75 mm、网高70 cm的镀锌铁网,并与底肥和土回填后定植苗木[7-8]。
设计造林密度为990株/hm2,树种混交比例为油松(樟子松)∶山桃(刺槐)=1∶1,造林整地方式为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 cm×60 cm×70 cm。将裁剪好的铁网围在定植坑四周,网高70 cm,周长180 cm,铁网上缘距离地表5 cm,并用底肥固定,回填一定量表土至苗木规定的定植深度。苗木定植时,把苗木放在铁网正中央,将土回填至3/4时轻轻上提苗木,并把网内外填土压实,把土填至距离地表3~5 cm处,外部留3~5 cm高阻隔网。
4.2.5 防治效果。在实施鼢鼠物理空间阻隔防治的新造林区,在同一块标准地选取全部样株,检查根部阻隔网设置情况和苗木根系是否被鼢鼠啃食危害。采用样株调查法。该标准分为10~15个样本,从中随机确定3个样本,要求样本中林木数量不得少于100株,然后在样本内逐株调查。计算出受害株率和死亡株率。当受害株率小于5%、死亡株率低于3%时,防治效果达到标准。公式如下:
受害株率(%)=(受害株数/调查株数)×100(受害株数包括死亡株数);
死亡株率(%)=(死亡株数/调查株数)×100。
实施大鼠物理空间屏障控制措施后,控制区域内大鼠密度控制在4.5只/hm2以下,森林破坏率控制在5%以下,林木死亡率控制在3%以内。按每株物理阻隔网成本价格3.5元,密度495株/hm2计,防治费用1 732.5元/hm2。
5 结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的实施,增加了彭阳县林木蓄积量,增强了林分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功能,在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效益显著。
6 参考文献
[1] 李慧.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2014(5):40-41.
[2] 杨晓慧.青海省草地鼠害防治及高原鼢鼠食性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3] 刘自林.宁夏海原县鼢鼠生物学习性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6(20):26-27.
[4] 刘立锴.浅谈青海省高原鼢鼠防治[J].青海草业,2013(2):36-38.
[5] 莫丁山.青海东部退耕还林工程区高原鼢鼠危害现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农家参谋,2019(18):127.
[6] 吴菊花.浅谈中华鼢鼠在肃南林牧区对天然草灌木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农业与技术,2020,40(1):63-64.
[7] 苏晓春.退耕还林工程高原鼢鼠发生及治理[J].花卉,2020(6):259-260.
[8] 武學梅.大同地区中华鼢鼠的特点与防治建议[J].花卉,2020(10):245-246.
收稿日期 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