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油菜新品种生产适应性研究
2020-12-14焦国成桑布
焦国成 桑布
摘要 为改善日喀则市高海拔区油菜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的现状,加快油菜新品种的示范进度,特选取在拉孜县高海拔地区拉龙村开展了油菜新品种藏油3号、大地95、湘油420生产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各品种在海拔4 200 m以上拉孜县拉孜镇拉龙村申东组播种能够较好地出苗、抽薹、现蕾、开花,但大地95、湘油420不能成熟。
关键词 油菜;新品种;性状;产量;高海拔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5.4.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1-005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daptability of New Rapeseed Varieties in High Altitude Areas
JIAO Guocheng SANG Bu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land Barley and Yak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Resear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Lhasa Tibet 850032)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single rapeseed variety and backwar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the high altitude area of Xigaze City and speed up the demonstration progress of new rapeseed varieties, this paper selected Lalong Village in the high altitude area of Lazi County to carry out the production adaptability study of three new rapeseed varieties (Zangyou 3, Dadi 95 and Xiangyou 42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wing the rapeseed varieties could produce seedlings, bolting, budding and flowering well in Lalong Village (altitude of 4 200 m), but the Dadi 95 and Xiangyou 420 could not mature.
Keywords rapeseed; new variety; character; yield; high altitude area
拉龙村位于拉孜镇东部,东连孜果村,西南接措布村,北邻萨龙村,平均海拔4 150 m,距拉孜县城26 km,距拉孜镇13 km,经拉孜县至日喀则市150 km,距西藏自治区省会城市拉萨445 km。其年平均气温7 ℃,绝对最高气温28.2 ℃,极端最低气温-25.1 ℃,具有日照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雨水集中、干湿明显、冬春季少雨雪多大风的气候特点。拉龙村是一个半农半牧村和深度贫困村,耕地面积49 hm2,种植的油菜主要是当地小油菜,且是与春青稞混播的栽培方式,因耕地不平、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全村无大块农田,无法进行大规模农业机械化作业,是典型的高海拔农业区。本试验选择拉龙村具有良好的水肥条件、同等耕作条件的4块农户耕地,结合当地村民的耕种习惯水平,对引进的油菜新品种进行生产适应性筛选[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海拔4 200 m的拉孜县拉孜镇拉龙村申东组(东经87°22′、北纬28°47′),具有典型的高海拔地区特征特性。土壤肥力水平中等,保墒、灌溉条件较好,前茬为青稞作物的茬口,避免与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连作,土质疏松,土质为砂壤土。
1.2 试验材料
选择引进3个油菜早熟新品种藏油3号(白菜型)(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大地95(甘蓝型)(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湘油420(甘蓝型)(湖南农业大学作物研究所)以及当地常年种植的小油菜品种(白菜型)(拉孜县拉孜镇拉龙村)作为研究材料。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拉龙村种植的当地小油菜(拉孜小油菜)为对照(CK)。统一春播时间为2019年5月13日,每个品种播种0.25 hm2,用种量15 kg/hm2,底肥施腐熟农家肥30 t/hm2、二銨375 kg/hm2、尿素150 kg/hm2、硼肥15 kg/hm2,追肥施尿素150 kg/hm2,播种方式为人工撒播,进行统一管理、灌水深翻、技术培训、平整地块等。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记载各品种主要生育期、农艺性状,在油菜品种成熟期进行测产计算[4-6],将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引进新品种的生产适应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藏油3号全生育期为123 d,较对照当地小油菜(CK)生育期(120 d)长3 d左右,属于早熟品种。通过这一年的生产试验可以看出,藏油3号在拉孜县拉孜镇拉龙村试验示范点能正常成熟;大地95和湘油420不能正常成熟,有待下一步继续进行试验验证。
2.2 经济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4个油菜品种的株高在83~138 cm之间,差别较明显,其中藏油3号株高最高,为138 cm;当地小油菜株高最低,为83 cm。从油菜各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可知,藏油3号每角粒数平均为16.96粒,较当地小油菜(CK,13.00粒)多3.96粒;千粒重平均4.0 g,较当地小油菜(CK,3.5 g)高0.5 g;平均产量1 867.5 kg/hm2,较当地小油菜(CK,1 267.5 kg/hm2)600.0 kg/hm2;单株角果数藏油3号平均为49.9个,较当地小油菜(CK,68.0个)少18.1个。
从表3可以看出,2019年日喀则市拉孜县拉孜镇拉龙村藏油3号试验田平均产量为1 417.5 kg/hm2,较当地小油菜(CK,817.5 kg/hm2)增产600.0 kg/hm2。大地95和湘油420没有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藏油3号在海拔4 200 m以上的拉孜县拉孜镇拉龙村申东组播种能够较好地出苗、抽薹、现蕾、开花,并结荚成熟,具有有效的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其全生育期123 d,株高138 cm,单株角果数49.9个,每角粒数16.96粒,千粒重4.0 g;实际播种面积0.25 hm2,实测产量1 417.5 kg/hm2,与目前村上常年种植的当地小油菜比较,产量增加600 kg/hm2以上;生产适应性好,成熟期虽然较当地小油菜晚3 d,但产量高,可取代当地小油菜品种。大地95在海拔4 200 m以上的拉孜县拉孜镇拉龙村播种能够较好出苗、抽薹、现蕾、开花,但不能成熟。
湘油420在海拔4 200 m以上的拉孜县拉孜镇拉龙村播种能够出苗、抽薹、现蕾、开花,但不能成熟。
对照当地小油菜在海拔4 200 m以上的拉孜县拉孜镇拉龙村申东组播种能够较好出苗、抽薹、现蕾、开花,并结荚成熟,具有有效的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其全生育期120 d,株高83 cm,单株角果数68.0个,每角粒数13.00粒,千粒重3.5 g,实际播种面积0.25 hm2,实测产量817.5 kg/hm2。
引进的3个油菜早熟品种在高海拔(海拔4 200 m)地区同时进行试验,白菜型品种藏油3号能够完全成熟,与当地小油菜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增产优势,增幅达到73.39%;而甘蓝型品种大地95和湘油420在终花期后不能完全成熟,无产量数据。长期以来,日喀则高海拔地区农民在油菜生产上习惯晚播,5月中下旬才开始播种,部分甚至到6月,导致甘蓝型油菜不能正常成熟,只能種植生育期较短的农家当地小油菜品种,导致当地经济作物油菜产量低、品质差。从引进的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种未成熟的情况来看,建议在日喀则高海拔地区种植甘蓝型油菜,将播种期提前一些。
本试验主要是对高海拔地区油菜新品种生产适应性进行筛选,筛选结果初步表明了参试品种的生产适应性,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了高海拔农区油菜品种选择的指标,对指导新品种的推广和有计划地更换当地小油菜品种都有一定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小油菜虽然在生产上种植了多年,但在生产实践中仍表现出稳产、适应性好的品性,在高海拔农区的经济作物种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进的3个参试的早熟油菜品种,只有藏油3号能够适应当地的种植方式和种植时间,增产效果明显,其增产潜力大,产量较当地小油菜高,适合在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4 参考文献
[1] 加玛次仁,白玛曲珍,旺杰次仁,等.2011年阿里地区春小麦及油菜新品种试验、试种情况及建议[J].西藏科技,2012(4):6-7.
[2] 聂丽群,徐一兰,高建彬,等.南县油菜新品种引进及适应性试验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2012(17):16-18.
[3] 崔军寿.杂交早熟油菜品种引种实验研究[J].绿色科技,2013(7):79.
[4] 汪琴,文华.适宜务川地区油菜栽培品种筛选初探[J].耕作与栽培,2013(1):37-38.
[5] 唐淑菊,尹必文.皖中地区油菜主推品种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0(10):32-33.
[6] 姚胜旗.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9):103-104.
基金项目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项目“西藏高海拔农田增产增效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作者简介 焦国成(1973—),男,甘肃武威人,研究员,从事农业种植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