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儒十丐”之说的真实来历
2020-12-14蔡诗安
文史博览·文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夫
蔡诗安
元朝时,我国就有“九儒十丐”一说,即把人分成等第。
那么,九儒十丐前面的八等人又是些什么人呢?据曾经身受元人不平等对待的两个最有名的宋末遗老谢枋得、郑所南的文集中记载,九儒十丐之说大概始自元朝。谢枋得在其所著《叠山集》中说:“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朝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
谢枋得只告诉我们元代分人为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却没有说三、四、五、六等是哪一类人。郑所南著《铁函心史》,填补了这个空白。其《鞑法》曰:“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文中的三僧四道,五医六工,是无疑的,七猎八民,则不如《叠山集》七匠八娼说得明确,因为古代“民”的含义范围较广。
由此可知,元代分的十等人应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朝将儒位列娼之下、丐之上的第九等,把读书人、知识分子贬低到如此地步,难怪毛泽东说他们“只识弯弓射大雕”。
其实把人分为十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即有之。《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这里说的十等人,应是一王二公,三大夫四士(此四等属于贵族),五皂六舆,七隶八僚,九仆十台(此六等属于奴隶)。只不过当时的十等人与元朝的十等人不同罢了。
(责任编辑: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