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付昌斌: 雷神山上的最美农民工

2020-12-14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江夏区神山工地

从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来自武汉江夏区乌龙泉街灵山村的54岁农民工付昌斌就开始与时间赛跑。一天的工夫,他要打200多个电话,在寒风中吹12个小时以上。

1月25日,大年初一,下午6点,武汉雷神山医院抢建启动,成为继火神山医院之后第二家新建的收治确诊病人的医院。刚回武汉过年的中铁大桥局员工付昌斌从电视上看到新闻,打电话给村支书,辗转联系到工程施工方,志愿到雷神山工地当义工。

家人一听都反对。大家的理由很充分:疫情来势汹汹,工地人多事杂,病毒防不胜防,况且家里还有年幼的孙子,再加上团圆的日子本就少之又少。付昌斌自从2008年被调到广东省湛江市的调顺跨海大桥工地工作,一家6口一年到头就只有这一次团聚的机会。

“我干建筑大半辈子,国家需要的时候哪能窝在家里?”付昌斌召集邻村十余个农民工,带上晚上御寒的衣服,怕工地设备不全,一群人就自己扛上铁锹、抬着发电机,恰遇公交车停运,又找朋友租车赶往雷神山。

对付昌斌而言,开工前必不可少的流程就是十分钟的安全教育,每天向工人强调防疫和施工安全事项。同事孟庆虎介绍,担任过工程建设群安员的付昌斌曾自编“安全三字经”,写下了19本安全日记,记录了140多处安全隐患和违章行为,在这一工程建设中留下了零事故的记录,获得了湖北省“优秀农民工”等称号。

解读

疫情当前,付昌斌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能够心懷国家大事,毅然奔赴一线,参与雷神山医院的抢建工作,是值得尊敬的。当然,像付昌斌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祖国哪里有需要,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出现在哪里。这就是中国的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力量。我们不仅要为他们呐喊、加油,更要学习他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品质。

猜你喜欢

江夏区神山工地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年卜热桑神山
扎色神山
波比的小工地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掠影
扶好“素质”管好“规范”—— 武汉市江夏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经验
永远的神山
都柳江——穿行在神山圣水之间
重塑城管新形象——记武汉市江夏区城管委主任范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