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州这些工业特色博物馆:藏着这种城市的“秘密”

2020-12-14击枳伽荣瑶黄蕊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汽油机五菱柳州市

击枳伽 荣瑶 黄蕊

在百年工业发展历史进程中,柳州形成了独特的工业精神和城市精神。而今,一件件历久弥新的工业展品,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城市百年工业史的峥嵘与巨变。

当工业、柳州、博物馆三种元素碰撞在一起,展现出的是不一样的文博体验,这也切合了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之一:探索博物馆与不同群体联系的多元化。当前,柳州市注重特色博物馆群的建设,出现了“工业+博物馆”“企业+博物馆”等多种模式的工业文化特色博物馆。

走进柳州市工业博物馆、五菱柳机企业博物馆、柳州牙膏博物馆、柳钢展览馆等工业文化特色博物馆群,一起探寻柳州这片工业肥沃土壤的历史之根,感受这座城市工业历史文化的气韵。

柳州的工业,厚重、独特、不可复制。

走进柳州工业博物馆,6000多件展品承载的便是百年柳州工业特有的历史记忆。

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展出了150个“新中国第一”,其中就有中国第一代的汽油机——原柳州机械厂自主研制成功的1101型汽油机,它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今年1月,在安全保护下,这台特别的汽油机,已从北京运回柳州工业博物馆再次展出。

“作为广西唯一一件入选参展的展品,这是柳州的荣耀,也是广西的荣耀。”据工业博物馆馆长谢玲介绍,这台仅有4马力的汽油机,当年用于通信兵发电照明、电影放映、高山哨所值勤和农村抽水灌溉等。这件藏品入选非常具有跨时代意义,“作为中国第一代汽油机,它填补了国内汽油机生产空白。”

在工业博物馆里,还有很多像1101型汽油机这样的“第一”:我国第一代制氧设备、西南第一台大功率激光器、广西第一辆“柳江牌”汽车、广西第一只电子管……这些展品都体现出了极具标志性的“敢想、敢闯、敢干、敢拼”的柳州工业精神,凝聚着几代人的汗水与付出。

工业展品不断增加,人们可以从中看到从“柳州制造”,到“柳州创造”,再到“柳州智造”的变化,体现了柳州人的创造与智慧,柳州工业的精彩故事也在不断书写。抚今追昔,一件件展品见证的是柳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百年辉煌历程,让参观者感叹不已。

“90多年前,我们就专门给国家组装飞机,制造步枪、手榴弹。国家说要什么,我们就努力造什么。我们鼓捣出广西第一架飞机‘朱荣章号参与抗战;造出了广西第一辆以木炭为燃料的汽车……”5月14日下午,在五菱柳机企业博物馆内,几名企业员工正在参观并认真听讲解,从展品背后的故事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

2012年,五菱柳机企业博物馆正式开放。作为企业对外展示的第一道大门,一件件特别的展品浓缩了企业发展精髓。从缩小版的“朱荣章”飞机,到还原的木炭机模型、“友谊牌”油锯,展现的是这个有90多年历史的柳州工业“老厂”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发展历程。

馆内还展示了多年来五菱柳机十多款更新换代的发动机产品模型。“作为一个军工爱好者,能看到企业曾经有过军械制造,心里特别有感触。现在世界上保有量最大车型之一的发动机展现在眼前,回想其中的发展历程,不得不让人感叹。”现场,正在参观的五菱柳机总成质量经理雷杰感说,从以前到现在,五菱柳机一直在不断做强做大做优,身为其中一员感到很自豪。

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博物馆的价值不断被重新发现。当前柳州市博物馆群的建设,创新了博物馆建设的实践样本,“工业+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做好记录柳州工业发展历史的方方面面,也让柳州工业的“根文化”得到很好的梳理和归档。

1957年,全国地方冶金工作会议召开,批准当时的广西省兴建一座年产10万吨的钢铁厂,次年7月1日,柳钢一号高炉破土动工,柳钢展览馆的记忆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這里是目前广西最大的企业展览馆,占地1400多平方米。收藏了电影放映机、生活和生产工具等200多件物品和资料,每件老物件都有一个故事,它们串联起柳州钢铁产业的发展和老柳钢人生活工作的变迁。“这是莫秀荣和周总理的合照,当时她还在中央民族学院读书,如今她已经从柳钢退休多年。”“这是退休职工李长顺捐赠的,1960年柳钢一号高炉出铁纪念章。”每当有人来参观,姚鼎锋都会给大家耐心讲解这些老物件。

“一号高炉出铁纪念章”是第一代柳钢人最珍贵的纪念物品之一。第一炉铁水伴随着柳钢人的激情和汗水喷涌而出,柳钢真正的钢铁冶炼之路也开始了。随后,柳钢领导为参加一号高炉建设和生产的职工颁发了这枚纪念章。

“在展览馆里,最吸引参观者的老物件则是这台屯秋铁矿广播台。” 姚鼎锋指着一台木制广播台说。那时,柳钢各主要车间、分厂都设有广播站,在厂区、生活区架设高音喇叭报送工厂新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企业改革发展情况,是丰富职工精神生活的重要阵地。

从1960年到1992年,在远离柳钢厂区70公里的屯秋铁矿广播站,收藏于展览馆的这台机器坚持为远离城市的近万名职工家属和外来务工人员服务,30多年未停止过播音。它不仅丰富了老柳钢人的精神世界,也见证了老柳钢人激情燃烧的艰苦岁月。

穿越柳州钢铁产业发展的历史长廊,来到一个个熟悉的微缩模型前,这也是学生团体参观时,孩子们最喜爱的区域。鸟巢、港珠澳大桥等许多闻名于世的重大项目上,都有柳钢的身影。它们代表了现今柳州市钢铁产业最领先的技术和举足轻重的品牌影响力。它们也在无声地向这些在工业文化浸润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们传递着柳州工业精神的力量。

柳州牙膏博物馆位于东环大道北端的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每年这里迎来送往近万人次参观者,有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企业,也有柳州市各中小学的学生。

“这不是就小时候电视黄金时段广告里经常出现的那款牙膏吗?”各个年代丰富的牙膏产品展示,总能唤起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者的记忆,它们的关注度最高。而在展厅另一侧,有三台年代最久、最为“沉默”的机器,却很少能吸引住参观者的目光,但它们是第一代两面针人最深刻的记忆。这三台淡黄色的机器在1980年至1988年服役于当时的市牙膏厂,分别是搅拌机、碾磨机和灌装机,它们静静排列着,将柳州市初期制造生产牙膏的流程简单演绎出来。

对于两面针产品研发技术总监黄华来来说,它们是他初入职场的师傅和工友。“搅拌机会将牙膏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搅拌均匀;碾磨机将搅拌均匀的原材料进行细腻碾磨;灌包装机则将已经生产好的牙膏膏体灌入牙膏管,并进行包装。”黄华来介绍,“以前的制作工艺很简单,第一天先发好牙膏胶体,第二天再加入摩擦剂、香精、药物成分等进行搅拌,最后再灌装。” 物料在机器之间运输全靠人力搬运,一台灌装机上,需围坐十几个女工,不停进行灌装,那时候生产牙膏是很耗费时间和人力的。

后来两面针火到全国,它们则默默地日夜运作,一个车间12条生产线一个月能生产出3000万支牙膏。

如今,在紧挨着牙膏博物馆的牙膏生产车间里,机器已经更新到第三代,它们从德国漂洋过海来到柳州,是目前国内生产牙膏最先进的设备之一。巨大的制膏机一次能生产5吨的膏体,一条生产线最多需要3个人,充分诠释了智能化与高效率。参观者来到二楼,可以透过玻璃窗俯瞰完整的生产线,总会被壮观的生产场面所震撼。

5G智慧钢铁项目、全国唯一获得美国FDA认证的牙膏……跟随着时间的齿轮前行,柳州人还在不断打破常规、创造奇迹、取得领先,他们让柳州的工业文化博物馆群越来越丰富。

·“柳州发布”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

猜你喜欢

汽油机五菱柳州市
五菱星辰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五菱宏光成“秋名山车神”:成功源于提供性价比最优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破圈”路上的五菱,站在岔路口
一口气喝完
品质优、接地气的“国民神车”
Car
碱性空气介质对汽车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
寻衅滋事 凯迪拉克XT5对决奔驰G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