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家国情怀
2020-12-1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各族人民紧张有序地投入抗疫斗争,涌现了无数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家为国家的感人事迹。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武汉视察时深情地说,“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忍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称赞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也是对所有以爱国为己任、弘扬优良家风者的崇高褒奖。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社会安宁和人民安康作出贡献的,既有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也有忠于职守的基层工作者和社区保安,还有疾驰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员与外卖小哥。同心战“疫”,共克时艰,深化了家人感情,拉近了社区、乡邻间距离,极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1家国情怀的形成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
回顾中华民族思想的发展历程,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理想追求在先秦典籍當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大学》中谈到个人成长应当以修身为本,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礼运》篇中描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宋儒张载在《正蒙》中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被后世学者概括为“民胞物与”,这一思想也被后世视为孟子之后论仁求仁的精华思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一批以《颜氏家训》、朱子《家礼》为代表的家教格言,内容也包括家国情怀。
2.家国情怀的坚守须不忘初心,知行合一。
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的大境界,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带着共产党员的赤诚扎根偏远地区——湖北恩施来凤县。张富清说,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精神富足、生活清淡、追求纯粹,支撑“平凡”表象的就是这份高尚的家国情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无数扶贫工作者努力付出,甘于奉献,奔走在扶贫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他们善于把想法变成办法,农电商平台、新媒体推广,为农村增收致富创造了新的渠道。青少年一代涵养家国情怀,厚植人民情怀,始终保持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近些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因此,“家国情怀”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考查方向。要想让考场作文充满“家国情怀”,必须弘扬时代正能量。考生可精选社会热点事件或社会热点人物,借以展现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也可选取身边的小事,运用“以小见大”之法来展示时代之精神。
1.家庭与国家关系的正确处理。
5000多年华夏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国情怀宛如一条柔韧的纽带,将个人成长、家庭发展与国家兴旺发达紧密相连,家风建设必须首先正确处理好千家万户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从《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到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名言,字里行间充盈着满满的家国之情,高扬着对国家与家庭共同体的认同、热爱、奉献与担当。
2.家庭与个人关系的慎独慎微。
毛泽东“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亲情规矩三原则”,贺龙“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朴实家风,焦裕禄“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模范家训,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言传身教等,为家风建设提供了良好范本。同时,搞好家风建设,也要坚持做好小事、细事,慎独慎微,从一点一滴中加强修养,完善家风。
疫情防控展示文化的强大力量
◎李平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家国情怀,这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得到充分彰显。个人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就是主动担当责任,如孔子所言“仁以为己任”,如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林则徐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防控激发了无数中国人勇敢拼搏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冲向最危险的地方,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家国情怀,在这次抗疫斗争中表现为敢于担当、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增添了时代光彩。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华民族具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巨大勇气,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和自力更生能力,呈现出变通达久的智慧和自强不息的活力。自强可以迸发强大的力量。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中国人民怀着必胜的信心,全力以赴,顽强拼搏,彰显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墨子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孟子主张“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呼唤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相互扶持、互助互爱。这次抗疫斗争是一场史诗般的全民大动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先贤倡导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道德境界,由无数平凡中国人用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谱写了新篇章。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12日)
家就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国就是万家平安的保障
◎周飞舟
中国应对疫情的最大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人民为中心”。疫情期间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经济的考虑放在一边,“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种对生命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贵”的时代升华。我们的一些关键做法,也呈现出家与国相依相偎的关系。从下往上看,全国人民居家防疫,家庭、社区“各自为战”,基层社区严防死守,从家庭到村庄、社区、街道、县市都守家有责、守土有责,绝对支持从中央到地方的大一统指挥;从上往下看,党中央态度鲜明、坚定有力,各级党委政府压实责任,全国各地物资、人员高效调度,有力确保基层社区自救、家庭居家防疫。正是这种家国一体、上下呼应的抗疫格局,造就了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有效局面。抗疫取得的重大胜利充分说明,在中国,家就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国就是万家平安的保障。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