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经济体面临“日本化”风险(焦点话题)
2020-12-14陈凤英
陈凤英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近日警告称,新冠疫情后,那些与日本经济相关的“僵尸”特点在发达经济体将变得非常普遍,表现为增长缓慢、低通胀和高债务,即便疫苗问世疫情结束,未来几十年发达经济体的“僵尸化”恐将持续。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量化宽松(QE)政策盛行,央行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大。2014年“欧债危机”以后,欧洲经济体就已陷入低增长期,社会逐渐失去活力。2016年,欧元区率先进入负利率时代。2008年至2019年底,欧元区通胀率平均只有1.26%,平均经济增长率自2009年至今只有0.85%,可以说,欧洲经济“日本化”倾向蛰伏已久,而新冠疫情的不期而至令这一问题雪上加霜。
不单单是欧洲,美国在疫情期间也史无前例地“大放水”,3万亿美元刺激政策过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飙升到7万亿美元。新冠疫情前日本的债务已攀升到了GDP的2.4倍,疫情期间所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预计将这一比例推升到3倍。政府债台高筑的现象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也普遍存在,而且这些国家还存在着美元指数日后走高所带来的债务危机风险。目前的数据显示,到年底全球债务总额将达到277万亿美元,而全球GDP只有约87万亿美元,债务是GDP的3倍。
然而各国货币政策刺激通胀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疫情,欧美国家不断在社交限制、封城政策与复工复产之间反复,导致生产中断,交通受阻,餐饮娱乐体育等产业需求停顿,社会失业率上升,家庭单位收入减少,最终致使社会需求不足,消费下降,全社会陷入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中,这些都加剧了对西方经济体陷入“日本化”的担忧。
或许明年发达经济体因为基数的原因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但是这并不代表后年或者未来几年这一反弹趋势仍然能持续。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经济走出泥淖缺乏动力。
包括发达经济体在内全球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仍然难以得到有效调整,主要表现在发达经济体目前的经济刺激政策仍以货币刺激为主,没有带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下的经济增长。在经济陷入低增长同时,货币却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资产市场寻找目标,不断炒高价格。比如美欧股市在实体经济都还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却在持续创造新高。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的效果越来越差。
结构性问题叠加社会老龄化以及新冠疫情冲击,这些都会助推发达经济体进一步向“日本化”滑落。社会对未来失去信心,缺乏消费动力,工作岗位流失。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冲突不断出现和加剧。美国保护主义甚嚣尘上。欧美之间围绕数字税进行撕扯。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全球经济尤其是欧美经济陷入“日本化”后,各国基于自我保护的对外竞争。
而要改变各国不断迈向“日本化”的局面,需要等待工业革命发生新的巨变,然而很难期待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过渡在今明两年出现。在这一个煎熬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竞争在不断加剧,国际关系持续紧张体现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即新的工业革命还没有到来,但是全球已经失衡了。
疫情期间各国大量发行债券,使全球经济“日本化”风险遽升。虽然刺激有其必要性,但各国应该慎用此类政策,尽最大可能避免“日本化”现象的到来。▲(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