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景气指数研究综述
2020-12-14龙祖坤洪毓嘉
龙祖坤,洪毓嘉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潭,411105)
经济周期波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现象,现阶段从事经济分析和预测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结构性计量模型方法,另一种是经济景气指数方法[1]。景气指数是反映各行业运行状况的定量指标,景气指数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经济波动会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传递和扩散,不同经济活动的波动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从一个领域向其他领域、从一个产业向其他产业、从一个区域向其他区域波及、渗透的复杂过程[2]。国内最早运用景气指数方法研究经济循环问题的是吉林大学的董文泉教授[3],他利用增长循环的概念,论证了我国经济循环的存在,并在这一基础上确定了经济循环的基准日期,编制了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至今,利用景气指数方法研究宏观经济波动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方法。自2009 年《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定位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迎来新机遇,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战略的提出,旅游拉动消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日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景气指数方法无疑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将景气指数方法运用到旅游行业的研究仍相对较少。本文运用文献检索和内容提炼方法,对目前旅游景气指数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梳理,以期为景气指数方法运用到旅游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一、研究概况分析
以关键词“景气指数”“旅游”“旅游行业”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不限定时间(截止到2019 年6月),删除重复和不相关文献,共找到31 篇符合“旅游景气指数”这一主题的文献,其中期刊文献24 篇,硕士论文5 篇,报纸文章1 篇,会议文献1篇。年份分布如图1 所示:
图1 旅游景气指数相关论文总体趋势
景气指数方法运用到钢铁、煤炭、房地产等经济产业的宏观分析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方法,出现了一些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景气指数,如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房地产开发业景气指数、企业景气指数等。相较而言,该方法运用到旅游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较少,学者们对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景气指数能够反映各行业运行状况、预测未来发展,对于景气指数的研究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于旅游业这一需求日益增长、关联性强的行业而言,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可以将国内现有的关于旅游景气指数的研究按照研究地域范围划分成国家及以上尺度、省级尺度、市级及以下尺度三级,分析不同尺度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了解旅游景气指数研究的现有成果及不足。
(一)国家及以上尺度
国家及以上尺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两方面。旅游市场分为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景气指数方面,倪晓宁、戴斌(2007)[4]构建了由4 个一致指标,4 个先行指标,2 个滞后指标构成的中国旅游市场景气指数,利用合成指数法计算了1985-2005 年的中国旅游市场景气指数。王新峰(2010)[5]构建了涉及一致、先行、滞后指标的中国旅游业景气指标体系,采用合成指数法对1990-2009 年中国旅游市场景气指数进行分析与预测。入境旅游市场方面,雷平(2009)[2]选取月度数据,采用合成指数法构建1996-2008 年我国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研究其周期性波动。国家尺度上研究旅游产业景气指数,成果主要集中在旅行社和饭店业两方面。旅行社方面,戴斌、阎霞、黄选(2007)[7]通过变异系数赋权法获得四级指标构成旅行社产业指数体系,对产业发展进程和产业贡献率进行了分期与评价。饭店业景气指数的研究方面,戴斌等(2008)[8]选取了由10 个先行指标和15 个一致指标构建的T 期内相对景气指数计算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0-2005 年我国饭店业景气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阎霞(2008)[9]通过多种方法理论上确定了中国饭店业景气指数指标体系,但在实证研究只选取了10 个一致指标,运用合成指数法计算了中国饭店产业景气指数。秦炳旺(2009)[10]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实际,编制了7 个一致指数,采用季度数据,运用合成指数法得出我国经济型酒店景气指数。其他方面的研究有唐承财(2013)[11]构建了遗产地旅游合成景气指数测度模型,并选取了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张家界市,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承德市,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的黄山市三地做实证分析,研究我国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晁鸿鹏、罗娟(2017)[12]采用合成指数法,计算并分析了亚洲邮轮经济发展景气指数。张晓磊、赵海涵、胡列曲(2018)[13]运用旅游板块中的21 只股票数据,构造了评价生态旅游整体发展水平的景气指数。
较早将景气指数方法运用到旅游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家尺度上,虽不失为一个有益尝试,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国内旅游市场景气指数两篇文献都是以年为单位收集数据,意味着指标的超前或滞后期至少是一年,然而现实中更短期的经济波动时有发生。以年度数据为基础进行的景气指数研究更适合长期的、从整体上进行的行业刻画,对于旅游产业而言,显然反应不够灵敏。第二,基于不同的指标体系,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如按照倪晓宁、戴斌的指标体系,1994 年是1986-2005 年间我国旅游景气状况最好的一年,但是王新峰的研究中,1994 年旅游景气状况处于平稳的发展态势中;依据戴斌等的研究,1990-2005 年中国饭店业景气状况有升有降,而在阎霞的研究中,1991-2005 年中国饭店业却是持续景气的。当然,选取科学的、能够真正反映旅游景气状况的指标,研究结果是可信的,但当研究结论莫衷一是时就会令人困惑,只有完整的旅游景气指标体系才能验证部分指标的状况从而给出答案。现有的研究中存在没有先行或滞后指标的情况,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具体研究的需要,只选取了部分指标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旅游景气指数的研制尚处于初级阶段,反映谷底的滞后合成指数的编制还没有发现真正适合的潜在指标。第三,研究方法以合成指数法为主,同时出现了构造层级景气指数模型和以市值占比构造景气指数的方法,但有学者对其科学合理性存疑,认为以平均波动率作为判断景气与否的标准是不合理的[14]。第四,近十年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日新月异,但却没有近期国内旅游市场景气状况相关研究,完善这一研究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可以借鉴现有的旅游景气指数研究成果,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另外可以使用更加完善的统计数据,基于科学的方法,编制出更完善的景气指数,为合理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省级尺度
省级尺度的研究是目前关于景气指数相关研究中涉及最多的,研究的内容多种多样,有研究具体某一方面的,如入境旅游方面、酒店业方面等,也有研究某省旅游业整体发展景气状况的。研究的地理位置遍布东、中、西部地区,这些研究都为景气指数的深入研究做了有益尝试。
东部地区,现有的研究涉及了的省(市)有:上海、北京、海南、山东,多数研究集中在北京,研究视角涉及酒店业、入境旅游市场、旅游景区及旅游市场整体情况等。游灏等(2008)[15]研究了上海星级酒店业景气指数状况。成英文、张辉(2013)[16]基于城市视角,编制了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体系,分析了其波动状况、成因及指标之间的时滞关系。庞世明、张凌云、陆琪、吴平(2013)[17]以国际货物贸易和入境旅游相关关系理论为基础,实证研究了基于增长率循环的北京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体系。高满霞(2014)[18]运用合成指数法研究了北京城市旅游景气指数。何勇、张云杰(2014)[19]研究了海南省旅游市场景气指数,并对海南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孙赫、王晨光(2015)[20]构建了山东省旅游景区的景气指标体系,通过对三级指标体系的分析,研究影响景区景气状况的因素。如婳(2016)[21]构建了北京市旅游市场模型,利用合成指数法研究了北京市旅游市场景气指数。中部地区的旅游景气指数研究涉及河南省旅行社业和黑龙江及山西两省整体的旅游业景气状况。杨健(2011)[22]以景气指数为工具,利用近五年的数据分析了旅行社企业规模景气指数、旅行社企业经营景气指数、旅行社产业市场景气指数三方面,研究河南省旅行社产业的周期性发展。姚凤阁、齐丹丹、路少朋(2017)[23]采用合成指数法编制黑龙江省旅游业景气指数,研究黑龙江旅游业的周期性规律。刘改芳、李亚茹、吴朝阳(2017)[24]创新性的加入“天气状况”这一因素构建旅游业景气指标体系,对山西省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西部地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省旅游业整体情况研究。桂柳(2012)[25]研究了2000-2010 年贵州省旅游业景气指数状况。黄快林、谭益民、张双全(2015)[26]运用等权一致扩散指数模型,计算了基于收入来源的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景气指数和基于各州市生态旅游收入的四川生态旅游景气循环扩散指数。陈莉(2018)[27]运用合成指数法编制了四川省旅游业景气指数,探索其发展现状、周期性规律和未来发展。
目前省级尺度景气指数研究的成果较多,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或是研究视角方面,地域之间的差异较小,但由于指标体系不一致,缺乏横向比较的基础,很难比较地区间旅游景气状况差异,不利于为地区间旅游资本要素的流动提供指导意见。精确的数据选取以及科学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发展、影响因素的发掘、统计数据的完善以及研究的深入,这方面得了一定的改善。季度数据的选取使得统计年限缩短,然而量化研究往往是建立在大样本的基础之上的,小样本可能会使得研究结论不能很好地代表整体,因此,建立在短期数据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检验[15]。研究方法多为合成指数法,这一方法虽是国际上较为通用的一种计算景气指数的方法,但并非唯一的方法,当应用到旅游这个具体领域时,别的方法如SW 景气指数法,是否更适合中国发展实际,并没有相关研究可以回答。总而言之,旅游景气指数运用到省域层面,在地域选取、研究角度、指标构建、研究方法等方面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
(三)市级及以下尺度
这一尺度的研究相较于大尺度和中尺度的研究而言较少,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市级角度和景区角度。
刘干、李鹏飞(2018)[28]收集2008-2017 年的季度数据,运用合成指数法构建了杭州市旅游业景气指数,并分析了不同波动周期对应的主要原因。王、任斌(2006)[29]运用合成指数法,计算了基于1999-2003 年年度数据的门头沟区生态旅游景气指数。陈一静(2008)[30]理论上构建了旅游景区景气指数体系,并运用简单加权法对2007 年6 月到11月北京什刹海和焦作云台山两个景区的景气指数进行实证研究。
小范围尺度的研究方法较为集中,研究视角多样,但景气指数方法一般更多地应用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等方面,运用到某个城市、某个景区,具体研究其景气现状或进行横向对比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可见,现有的国内旅游景气指数研究在大、中、小尺度均有涉及,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景气指数方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行业预测方法,运用到旅游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旅游这样一个波动性大、关联性强、发展潜力大的行业,具有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未来想要提升旅游景气指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促进其更好地指导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和提升。
(一)数据的选取方面。成熟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研究大多采用季度甚至月度数据,而现有的旅游景气指数研究较多采用年度数据。年度数据较适合刻画长周期内整体景气状况,或者研究其波动周期、峰谷位置等,想要反映旅游景气波动状况,精确数据更具有价值。采用年度数据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它无法合理地区分一致、先行和滞后指标。选用年度数据意味着所选指标的超前期或滞后期都是以年为单位的,这有可能会使得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的划分变得不明显。此外,旅游活动往往会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因而在计算旅游业景气指数时,应该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以消除季节因素的影响,而采用年度数据则省略了这一步,导致最后结果不能准确反应旅游经济运行状况。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挖掘不同来源和类型的数据,互相补充以完善相关研究,可能成为旅游景气指数研究的一个发展契机。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目前旅游业景气指数指标的构建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体系,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构建指标体系,使得得出的结论缺乏横向比较的基础。同时,基于不同的指标体系,得出的结论可能有所不同,正误难断。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反映谷底的滞后合成指数的编制还未发现真正适合的潜在指标,有些研究中未出现滞后指标,使得对指标体系合理性的检验难度加大。构建完整、科学的指标体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三)突发事件的处理。旅游业是一个敏感产业,易受突发事件的影响,突发事件的存在使得旅游景气指数的研究难度加大,尤其是对于先行指标而言。如何改进使得旅游景气指数能够处理突发事件值得思考。
(四)计算方法方面。现有的研究大多是采用合成指数法进行景气指数的计算的,虽然也有小部分研究采用了别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等,但是编制旅游景气指数的方法除了这些还有别的方法,如SW 景气指数方法等,目前还未有学者涉及。尝试多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适合中国情境下旅游发展景气状况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五)研究的视角方面。目前的研究较多涉及整体旅游业,旅游业之下的具体产业如酒店业、旅行社业等研究较少,旅游交通方面的研究暂时没有。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如何区分将旅游交通从交通整体中分离出来,如何构建指标体系等问题,还需继续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