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紫砂演绎的“鱼跃龙门”传说
——浅析紫砂作品“鱼跃龙门”创作的完整性

2020-12-14周志和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鱼跃龙门鱼身龙门

周志和

鱼跃龙门,是我国广为人知的传说,版本众多,其中《辛氏三秦记》记载的“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版本。鱼跃龙门之典故,得以代代相传,家喻户晓,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传说中事业高升、逢考高中的美好寓意,正如明朝高明在《琵琶记·南浦嘱别》中祈愿:“但愿鱼化龙,青云得路桂枝高折步蟾宫。”俨然成为被人们熟知的祝语,流行于古往今来,应用于人们生活生产与艺术创作中。

传说故事应用于紫砂壶艺创作,即是抽象概念下的具象呈现,在这个创作过程中,要实现四个转化,一是复杂的故事性中提炼出简练的核心词汇,在鱼跃龙门的传说中,无论故事如何的演变,不变的是故事中鱼跃龙门得以为龙这件事情中的背景、角色、地点、事件、结果,这就是这个传说中核心词汇的提取。二是将核心词汇传化为有形象概念的具象的元素,即大海、鲤鱼、龙门、跃、鱼化龙,这是有效元素的具象化。三是选用有效元素进行整合交融成为完整的形象。在以鱼跃龙门为题材的众多的工艺品中,单一的元素较常出现,比如鲤鱼、或是进阶版的龙头鱼身形象,鱼跃龙门是一个传说故事,有发生、过程、结果,而不是一个只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它涉及的元素是非常多的,没有元素间的整合与交融,这是不严谨且不完整的。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这也正是艺术创作中所遵循的规律,及提取适合的有效元素进行整合与交融成清晰的故事链。四是理念应用于实践,其间要用到多种紫砂制作技艺,做出动态的艺术效果,才能呈现生动的故事。

现在,走进紫砂演绎的“鱼跃龙门”传说,剖析这件紫砂“鱼跃龙门”创作的完整性。首先,取德钟形体为壶体,德钟壶,钟取“钟者,乐器也,礼乐为用,为王礼颂。”德取:“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钟颂之以德,乃《道德经》中“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遂以钟德(又德钟)为名,形指天地宇宙间,意在道之大成。以德钟壶做载体,表面上是便于画面的排版,实则深意一则以天地之广做背景,画面宏达壮观,二则以“为王礼颂”寓意高升高中时的礼乐齐鸣。其次,壶身底部饰以大海,以曲线勾勒海浪,《名山记》中关于龙门水势记载:“河水至此山,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此壶海浪以凹凸作出立体感、以深浅作出层次感来呈现浪势之汹涌,浪流之湍急,一方面合乎史料记载,一方面使画面瞬间活了起来。再次,以龙门捏塑壶钮,清朝《韩城县志》中关于龙门有如下记载:“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此壶龙门造型一来取史料记载“断山绝壁,相对如门”,而来取自我国古代传统的王府大门样式,王府大门是旧时官宦大户的宅门,是我国古时屋宇大门样式中的最高等级,象征权力、威望。最后,壶身贴塑一龙头鱼身的祥兽,以此呈现鱼跃龙门得以为龙这一过程,其中鱼跃出水面的向上姿势,将“跃”这一动作行为转化为一种视觉元素。龙头鱼身这一物象源于螭吻这一神兽的形象,是我国神话传说中龙的第九子,《太平御览》中有述∶“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古时常被请到皇宫和达官贵族的屋脊上,用于镇火辟邪。螭吻从水里倒卧于屋顶,俯视众生,有平步青云之意。只做一只螭吻,一则因为在神话故事中能化为龙者极少,大多跃不过龙门。李白诗曰:“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二则因为古代科举考试人数多如过江之鲫,而满街含笑绮罗春,金榜题名只一人,此一螭吻喻万里挑一。

至此,大海、龙门、鱼化龙,元素清晰,线索交融,充分利用紫砂泥性,拍打、雕塑、贴塑、刻绘等多种紫砂手制技法交互使用,天地浩瀚间,惊涛海浪中,一鱼跃龙门化为龙的景象虽绘在壶上,却跃然眼前,画面生动,层次丰富,完整地演绎了鱼跃龙门的传说。

猜你喜欢

鱼跃龙门鱼身龙门
鱼 外一首
论紫砂壶“鱼跃龙门”的造型设计和人文内涵
鱼跃龙门
龙门石篆联
鱼跃龙门
龙门里的白居易
鱼跃龙门
龙门这边(71)
这样蒸鱼鲜香味美
除却龙腾凤舞,还有神兽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