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气包装对‘绿迷一号’软枣猕猴桃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

2020-12-14王嘉慧范晋铭饶景萍

西北农业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软枣贮藏期果胶

冉 昪,高 萌,屈 魏,王嘉慧,范晋铭,饶景萍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园艺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四川省益诺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雅安 625000)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arguta(Sieb.&Zucc) Planch.ex Miq.]属于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又名软枣子,奇异莓。软枣猕猴桃果型小巧,呈圆或柱状长圆形,果皮表面光滑无毛,成熟时可直接食用,非常适合鲜食和加工[1]。软枣猕猴桃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糖类物质、氨基酸、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维生素C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有益[2-4],并且口感酸甜、细腻,即食性好,整果可食,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使其价格高居不下。但软枣猕猴桃是典型的呼吸越变型果实,采后常温保质期短[5-6],易腐烂,使得市场供应时间短,大大的降低了其商品性[7]。而目前软枣猕猴桃采后生理特性及贮藏技术并无系统研究,因此明确其采后贮藏特性及其贮藏方式十分重要。

温度是影响水果采后贮藏的主要因素,适宜的低温会抑制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延缓营养成分降解和质地软化,从而延长贮藏保鲜期[8]。而对于一些果实,不适宜的低温会破坏正常生理代谢,使内部组织细胞膜受损,发生冷害,最终贮藏品质下降。中华猕猴桃具有典型的高冷敏性[9]。冷害发生后果实品质下降,会在贮藏和货架期大量腐烂[10]。因此适宜的低温对保持采后猕猴桃品质十分重要。

PE袋包装是一种无毒害、简单方便、成本低的水果保鲜方式,通过袋中果实的呼吸来消耗袋内的O2含量并提高CO2含量,同时通过袋内外的气体交换保持气调袋中低O2、高CO2的稳定环境[11]。在尖柿[12]、草莓[13]、樱桃[14]、青脆李[15]、水蜜桃[16]等水果上的研究表明:薄膜包装能有效地防止果实水分蒸腾,延缓硬度下降,使果实保持光洁、饱满的外观形态,并有减轻冷害的 作用。

目前,对于软枣猕猴桃果实的采后生理变化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特别是对低温的敏感性鲜见报道。本试验先筛选出较适宜的贮藏温度,在此温度下进一步结合不同厚度的PE膜袋包装贮藏,通过测定相关指标,探索限气包装冷藏对软枣猕猴桃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从中选出可行且有效的贮藏方式,为延长软枣猕猴桃上市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绿迷一号’,是四川省益诺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野生资源中选育而成的软枣猕猴桃新品种。试材采自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的益诺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管理良好的软枣猕猴桃基地。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达 6.5%~7.5%时采收,采摘成熟度一致、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的果实,采后立即运回笔者实验室,散去田间热。

1.2 样品处理

先分别于(0±0.5) ℃、(1±0.5) ℃、(2± 0.5) ℃3个不同温度的冷库以及常温(25±1 ℃)贮藏,进行温度筛选,筛选后在(1±0.5) ℃冷库中设4个PE膜袋包装处理:裸果和0.01 mm、 0.03 mm、0.05 mm的PE膜袋密封包装。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5 kg (约500个)果。分装好后,将除常温外的其他处理分别贮藏于湿度 90%±5%冷库中,入贮当天取样1次;入贮后每间隔5 d取样1次,每处理每次随机取90个果(即3袋果,每袋30个),测定包装内O2和CO2浓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细胞膜透性,同时取样保存于-80 ℃用于丙二醛(MDA)、木质素、淀粉、淀粉酶等的测定,观察冷害;另外每个处理固定3袋(每袋30个果)果用于定期对呼吸强度和乙烯的测定,固定一定数量的果在贮藏后期测定失重率,统计冷害率、冷害指数、褐变率及褐变指数。

1.3 指标测定

硬度用GY-4型硬度计测定(探头直径3.42 mm,测定深度10 mm),单位为N;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用PAL-BXIACID型数显糖酸计测定;呼吸强度参照董晓庆等[17]的方法,用EL-7100型红外线CO2分析仪测定;乙烯释放量参照董晓庆等[17]的方法,用岛津GC-14A型气相色谱仪测定;袋内气体浓度用OXYBABY微量O2和CO2检测仪测定;细胞膜相对透性参照姚丹等[18]的方法,用DDX-11AT型电导仪测定;丙二醛含量参照曹建康等[19]的方法,用2-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淀粉含量及淀粉酶活性参照曹建康等[19]的方法,用淀粉-碘法测定;果胶含量参照庞荣丽等[20]的方法,用硫酸-咔唑比色法测定;木质素含量参照Fukushimat等[21]的方法,用乙酰溴(AB)法测定。

冷害指数的测定参照Li等[22]的方法,从每处理中随机抽取100个果实,室温下放置5 d,观察冷害发生情况,按严重程度分为4级:0级,无冷害发生;1级,冷害发生面积≤25%;2级,冷害发生面积为25%~50%;3级,冷害发生面积50%~75%;4级,冷害面积≥75%。按下式计算冷害指数。

冷害指数=∑(冷害果数×冷害级别)/(统计总果数×最高级数)

褐变指数的测定参照穆晶晶等[23]的方法,依据软枣猕猴桃表面褐变面积大小, 将褐变程度分为4级:0级,无褐变;1级,褐变面积小于20%;2级,褐变面积20%~35%;3级,褐变面积35%~50%;4级,褐变面积大于50%。按下式计算褐变指数。

褐变指数=∑(褐变果数×褐变级别)/(总果数×最高级数)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法进行差异显著性(P<0.05 和P<0.01)分析,并用 SigmaPlot 12.5软件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贮藏温度对‘绿迷一号’果实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SSC)的影响

不同温度贮藏,软枣猕猴桃果实硬度呈下降趋势。如图1-A,常温(25±1 ℃)贮藏10 d,果实迅速软化至10 N以下,而低温冷藏35 d硬度才降至10 N左右。在3个低温环境中,果实硬度前20 d下降缓慢,20~40 d期间,快速软化,到第40天,3个低温的果实硬度均降至10 N以下,但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0 ℃冷藏果实硬度最高,其次是1 ℃,2 ℃冷藏果实硬度最低。图1-B显示,不同贮藏温度下,果实的SSC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常温贮藏10 d内,果实SSC快速上升,到第10天达15.6%,与1 ℃冷藏35 d的结果相当。不同低温冷藏比较,贮藏温度越高SSC上升速度越快,贮藏40 d,2 ℃下果实的SSC最高,为17.37%,而1 ℃和0 ℃的分别为16.25%和15.73%。

2.2 不同冷藏温度对‘绿迷一号’冷害率和腐烂率的影响

如图2所示,‘绿迷一号’果实在3个温度下贮藏均有冷害和腐烂发生。冷藏40 d时,0 ℃、 1 ℃和2 ℃中果实的冷害率分别为65.6%、 53.9%、51.1%,1 ℃和2 ℃间差异不显著,而 0 ℃冷害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者(P<0.01)(图2-A)。3个冷藏温度中,0 ℃腐烂率贮藏40 d极显著高于其他两者(P<0.01),为53.33%,1 ℃和2 ℃的腐烂率分别为42.22%、40.56%,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图2-B)。可见,相比0 ℃,1 ℃和2 ℃可显著降低果实的冷害率和腐烂率,但冷害的发生率和腐烂损失仍然很高。

图中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显著性P<0.05(a b c d) 和 P<0.01(A B)。下同

图2 不同冷藏温度下‘绿迷一号’果实的冷害率和腐烂率Fig.2 Chilling incidence and rotting incidence of fruits of ‘Lümi No.1’ under different refrigerating temperatures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常温下果实迅速软化,贮藏10 d果实硬度降至10 N以下,已失去商品性。3种低温贮藏相比,虽然0 ℃贮藏可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及可溶性固形物的转化速度,但此温度下冷害率和腐烂率很高,果实损失严重;2 ℃贮藏果实冷害、腐烂率较低,但在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及可溶性固形物的转化速度中,效果相比 0 ℃和1 ℃差;1 ℃贮藏中,果实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与0 ℃无显著差异,且冷害率和腐烂率与2 ℃相比也无显著差异,即1 ℃可以减缓果实硬度下降,降低冷害发生的作用,但仍达不到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本试验以1 ℃低温结合PE膜袋包装限气贮藏进行下列研究。

2.3 不同厚度PE袋对‘绿迷一号’果实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

2.3.1 ‘绿迷一号’果实在不同厚度PE袋包装冷藏过程中袋内气体成分的变化 由图3可看出,贮藏5 d各膜袋内的气体含量迅速到达一个相对稳定水平。之后,O2含量随着膜袋厚度增加而依次减小,0.01 mm PE袋内O2含量较高,为12.95%~17.13%;0.03 mm PE袋内O2含量较为稳定,为11.07%~13.35%;而0.05 mm PE袋内O2含量降低至5.68%~9.38%(图3-A)。

0.01 mm和0.03 mm PE袋内CO2含量变化较平稳,均在3%左右波动,其中0.03 mm PE袋内CO2含量在贮藏10 d至30 d期间较0.01 mm的略高;而0.05 mm PE袋内CO2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为7.27%~11.78%(图3-B)。

图3 ‘绿迷一号’果实冷藏过程中PE袋内O2和CO2含量的变化Fig.3 Changes of oxygen content and carbon dioxide content in PE bags during refrigeration of ‘Lümi No.1’ fruits

比较3种厚度袋内气体成分变化,0.01 mm与0.03 mm PE袋内O2含量在贮藏5 d至40 d期间差异显著(P<0.05),40 d后无显著差异,而二者的CO2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都无显著差异。0.05 mm PE袋内O2含量显著低于前二者(P<0.05),同时CO2含量极显著高于前二者(P< 0.01)。

2.3.2 不同厚度PE袋包装贮藏对‘绿迷一号’果实软化的影响 对照和各处理果实采后硬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由图4可知,对照果实硬度贮藏20 d后快速下降,30 d后显著低于各PE包装果(P<0.05);0.01 mm PE袋包装果实贮藏35 d后软化速度加快,50 d硬度降至11.16 N,显著低于其他两处理果(P<0.05); 0.03 mm与0.05 mm PE袋包装果实硬度在整个贮藏期下降缓慢,40 d后0.03 mm的显著高于0.05 mm(P<0.05),至贮藏结束时,两者的硬度分别为16.68 N和14.57 N。

图4 ‘绿迷一号’果实PE袋包装贮藏过程中硬度的变化Fig.4 Changes of firmness in fruits of ‘Lümi No.1’ during storage in PE bags

由图5-A可知,对照果与各处理果呼吸速率变化趋势相似,均呈下降-上升-再下降又随后较平稳的变化趋势。对照果在第15天出现呼吸高峰,高达147.20 mg·kg-1·h-1,而各PE袋包装果在第25天出现呼吸高峰,与对照相比推迟了10 d,峰值与对照相比各降低了14.7%、 24.4%、31.7%,其中0.03 mm和0.05 mm的峰值显著低于 0.01 mm(P<0.05),同时极显著低于对照果 (P<0.01)。

整个贮藏期乙烯释放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图5-B)。与呼吸高峰出现时间相同,对照果在第15天出现乙烯释放高峰,峰值为1.48 μL·kg-1·h-1,各PE袋包装果相比对照高峰推迟10 d出现,其值分别为1.33、1.12、1.04 μL·kg-1·h-1,其中0.03 mm和0.05 mm的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果(P<0.05),同时均低于0.01 mm,但无显著差异。

软枣猕猴桃的淀粉含量在贮藏期呈下降趋势(图6-A)。0.05 mm PE袋包装果贮藏10 d后淀粉含量始终最高,贮藏30 d至末期显著高于对照和0.01 mm(P<0.05),0.03 mm PE袋包装果的淀粉含量在15 d至贮藏末期均高于对照和 0.01 mm,且在30 d后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果的淀粉含量在贮藏前15 d以及35 d后下降速度较快,贮藏15 d至末期始终低于处理果。

淀粉酶活性在贮藏期呈波动式变化(图6-B),对照果和处理果均在第25天达酶活性高峰,之后快速下降。对照果的淀粉酶活性除第10天外均高于处理组,其中处理组的0.03 mm与 0.05 mm PE袋包装果的酶活性在贮藏期变化趋势相似,贮藏10 d后,酶活性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

图5 ‘绿迷一号’果实PE袋包装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Fig.5 Changes of respiration rate and ethylene release rate of ‘Lümi No.1’ fruits during storage in PE bags

图6 ‘绿迷一号’果实PE袋包装贮藏过程中淀粉含量及淀粉酶活性变化Fig.6 Changes of starch content and amylase activity in fruits of ‘Lümi No.1’ during storage in PE bags

如图7-A所示,软枣猕猴桃的原果胶物质在贮藏期呈下降趋势。对照果贮藏20 d后,原果胶含量快速下降,30 d低于各处理果,贮藏末期显著低于PE袋包装果(P<0.05)。0.03 mm PE袋包装果在贮藏20 d后,原果胶含量始终较高,末期时显著高于0.01 mm(P<0.05),但与0.05 mm之间无显著差异。

与原果胶变化趋势相反,可溶性果胶含量在贮藏期呈上升趋势(图7-B)。对照果和0.03 mm PE袋包装果在贮藏5 d至20 d内变化较平稳,但对照果贮藏20 d后可溶性果胶快速上升,30 d至贮藏末期显著高于各处理果(P<0.05),同时 0.01 mm PE袋包装果的可溶性果胶贮藏15 d后快速上升,至贮藏末期始终高于0.03与0.05 mm,但差异不显著,而0.03 mm PE袋包装果可溶性果胶上升趋势较缓,贮藏15 d至末期含量均最低。

图7 ‘绿迷一号’果实PE袋包装贮藏过程中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的变化Fig.7 Changes of protopectin and water soluble pectin in fruits of ‘Lümi No.1’ during storage in PE bags

由图8-A可知,对照果在贮藏末期失重率达6.43%,极显著高于各处理果(P<0.01),而0.03 mm和0.05 mm PE袋包装果的失重率小于1%,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极显著低于0.01 mm(P<0.05)。

在贮藏结束时对照果与各处理果腐烂率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图8-B),对照果的腐烂率高于40%,其次是0.05 mm PE袋包装果,由于后期袋内果实发生气体伤害,加重腐烂,腐烂率增至36.67%,而0.03 mm PE袋包装果腐烂率最低,为5.56%,显著降低了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腐烂损失。

图8 ‘绿迷一号’果实PE袋包装贮藏中的失重率和腐烂率Fig.8 Weight loss rate and rotting rate of fruits of ‘Lümi No.1’ during storage in PE bags

综合上述果实软化指标可知,与对照相比,PE袋包装能有效抑制果实原果胶和淀粉含量下降,从而延缓果实硬度下降,且均能降低果实贮藏时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并推迟呼吸和乙烯释放高峰出现的时间,其中0.03 mm与0.05 mm PE袋包装效果显著,因此在降低软化方面,选择0.03 mm和0.05 mm厚度的PE袋。

2.3.3 不同厚度PE袋包装贮藏对‘绿迷一号’软枣猕猴桃果实冷害发生的影响 ‘绿迷一号’果实在1 ℃贮藏时出现冷害症状:果肉凹陷,果皮褐变,皮下果肉组织呈水渍状,后期果皮下出现木质化。如图9,对照果实贮藏15 d出现冷害症状,表现为轻微褐色斑点、凹陷,此时各处理果均无明显冷害症状。贮藏30 d时,对照果冷害症状加重,即褐斑与凹陷面积变大,果实已部分失绿,0.01 mm PE袋包装果表面出现较大面积褐变,而 0.03 mm和0.05 mm PE袋包装果只有轻微褐色斑点、凹陷。贮藏50 d,对照果冷害严重,果实色泽变暗,0.01 mm PE袋包装果褐变面积增大, 0.03 mm PE袋包装果少数出现轻微水渍状,但果实依然绿色,而0.05 mm PE袋包装果发生气体伤害,整果呈黄色,且有发酵气味。

A.凹陷;B.褐变;C.水渍状

图10是果实在贮藏末期的冷害率及冷害指数表现,对照果的冷害率和冷害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各处理果(P<0.01),冷害率高达61.67%(图10-A)。处理果中,0.01 mm PE袋包装果的冷害率和冷害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两处理果(P< 0.05),而0.03 mm和0.05 mm PE袋包装果的冷害率及冷害指数均较低,且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冷害率降低75%左右(图10-A),冷害指数降低超过74%(图10-B),二者均显著减轻了贮藏时果实冷害的发生。

如图11所示,软枣猕猴桃在贮藏过程中,对照果的褐变率及褐变指数分别为52.78%(图11-A)和0.087(图11-B),均极显著高于各处理果 (P<0.01)。处理果中,0.03 mm与0.05 mm PE袋包装果的褐变率及褐变指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二者的褐变率及褐变指数都显著低于 0.01 mm(P<0.05)。可见,0.03 mm与0.05 mm PE袋厚度都可减轻果实褐变的发生。

图10 ‘绿迷一号’果实PE袋包装贮藏中冷害率及冷害指数Fig.10 Chilling injury incidence and chilling index of fruits of ‘Lümi No.1’ during storage in PE bags

图11 ‘绿迷一号’果实PE袋包装贮藏中褐变率及褐变指数Fig.11 Browning rate and browning index of fruits of ‘Lümi No.1’ during storage in PE bags

软枣猕猴桃在整个贮藏期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图12)。贮藏前20 d,对照果和各处理果的电导率之间无显著差异;20 d后,0.05 mm PE袋包装果的电导率快速上升,显著高于对照果和0.01 mm PE、0.03 mm PE(P<0.05),贮藏末期,0.05 mm PE袋包装果和对照果与0.01 mm PE、0.03 mm PE袋包装果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0.03 mm PE的电导率最小(图12-A)。

MDA变化趋势与电导率一致,0.05 mm PE袋包装果的MDA也在贮藏20 d后快速上升,除第35天外,均显著高于对照果和其他两处理果(P<0.05),贮藏末期0.03 mm PE袋包装果的MDA含量也最低(图12-B)。

木质化是猕猴桃在贮藏过程中冷害的主要表现,会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如图13所示,对照果和处理果的木质素含量在整个贮藏期呈上升趋势,其中对照果的上升速率最快,含量较高,贮藏20 d后,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各处理果(P<0.05)。各处理果的木质素均在贮藏前25 d上升较快,后期较平稳,整个贮藏期木质素含量最低的0.03 mm PE袋包装果,在贮藏结束时,与对照相比木质素降低32.13%,与0.01 mm PE袋包装果相比降低16.64%;而0.05 mm PE袋包装果的木质素含量在贮藏期与0.03 mm无显著差异。

综合上述果实冷害相关指标可知,与对照相比,PE袋包装均能显著减轻果实冷害率、冷害指数及褐变率和褐变指数,降低果实木质化,但 0.05 mm PE袋会使果实发生气体伤害,导致果实电导率和MDA含量异常增大,腐烂加重,不适合软枣猕猴桃采后包装应用,而0.03 mm PE袋可以有效降低果实冷害。

图12 ‘绿迷一号’果实PE袋包装贮藏过程中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变化Fig.12 Changes of relative conductivity and MDA content of fruits of ‘Lümi No.1’ during storage in PE bags

图13 ‘绿迷一号’果实PE袋包装贮藏过程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Fig.13 Changes of lignin content in fruits of ‘Lümi No.1’ during storage in PE bags

3 讨 论

软枣猕猴桃在常温(25±1 ℃)下快速软化,10 d硬度降至10 N以下,冷藏虽能延缓硬度下降,但低温容易诱发冷害[24],而顾思彤等[25]在研究‘桓优一号’软枣猕猴桃贮藏温度时,发现0 ℃贮藏果实不易发生冷害,并推测软枣猕猴桃属于冷不敏感型果实。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正好相反,‘绿迷一号’软枣猕猴桃在1 ℃贮藏,对照果第15天出现冷害,膜袋包装果第30天出现冷害,贮藏末期对照果冷害率高达60%(图10-A),冷藏结束时果实大量腐烂,损失严重。推测可能是由于生长环境差异较大,不同品种间冷敏性不同。

淀粉作为果实细胞内含物可维持细胞膨压,因而对细胞壁起支撑作用[26]。在果实贮藏过程中,其作为底物不断被降解。而猕猴桃是淀粉积累型水果,在细胞分裂结束后开始积累,果实进入成熟期开始降解,至果实软熟后,淀粉几乎均转变为可溶性糖[27],进入呼吸代谢引起细胞张力下降,使果实软化[28]。本试验中,软枣猕猴桃果实的淀粉酶在贮藏第25天达活性高峰,导致淀粉降解速率加快,与此同时,构成细胞壁物质的原果胶也快速降解为可溶性果胶等,使可溶性果胶在贮藏20 d后急剧上升,因此纤维素溶解,细胞壁变薄,而细胞中胶层结构改变、细胞壁降解及其组分变化是导致果实软化的另一主要因素[29]。

自发气调贮藏与冷藏相比,能有效地降低乙烯的释放量,从而保持果实硬度和品质。而在自发气调贮藏过程中,适宜的气体浓度会获得品质好、风味佳的果实。颜廷才等[30]采用箱式自发气调对‘长江一号’软枣猕猴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0.5) ℃下,果实自发形成的气体环境为CO2(2.2%~3.1%)+O2(17.7%~18.6%),可保持良好的果实品质和风味。这与本试验中 0.03 mm PE袋包装的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相似。相反,不适宜的气调包装会使袋内CO2浓度过高,在贮藏过程中水果易进入糖酵解阶段而进行无氧呼吸,使有害物质积累,最终导致果实发生CO2毒害[31],Remn等[32]也证实了高浓度的CO2处理会对‘Burlat’樱桃果实品质产生不利影响。本试验0.05 mm PE袋中CO2含量高达 7.27%~11.78%,O2含量为5.68%~9.38%,会使果实乙醇、乙醛含量和活性氧等物质大量积累[33],导致膜解体和细胞分室化结构被破坏[34],而果实细胞膜的完整与否可通过相对电导率的大小来表示,试验中0.05 mm PE袋包装果的电导率在冷藏20 d后快速上升,显著高于对照果,可能是因为高浓度CO2使细胞膜损伤严重,电解质渗透率增大,组织加速衰老,最终果实风味丧失[35],产生异味并影响其品质[36]。

4 结 论

不同贮藏温度相比,1 ℃下果实软化速度相较常温、0 ℃和2 ℃慢,且冷害和腐烂发生率也较低,但1 ℃冷藏结合PE袋包装限气能更大程度地减轻果实冷害率和腐烂率的发生,使果实保持较好的品质,但0.05 mm PE袋限气贮藏造成果实CO2伤害。综合上述果实软化、冷害等品质相关指标可得出:在(1±0.5) ℃下,0.03 mm PE膜袋形成的气体环境O2(11.07%~13.35%)+CO2(2.33%~3.78%)可保持较好的果实风味与品质,能有效减轻冷害,适宜软枣猕猴桃果实的贮藏,对实际生产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软枣贮藏期果胶
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
软枣猕猴桃高效扦插繁殖技术
比利时:软枣猕猴桃遭遇突发霜冻
盐酸法和磷酸氢二钠法提取甘薯渣果胶效果的比较
从五种天然色素提取废渣中分离果胶的初步研究
鲜食葡萄保鲜潜力表达关键影响因素和控制技术解析及其贮藏期潜力预警
果胶的功能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雄性软枣猕猴桃的作用及利用方式
橙皮中酸性果胶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
复配防腐剂及其对西式里脊火腿贮藏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