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质量文化构建研究
2020-12-14胡湘洪高春雨
胡湘洪 , 高春雨
(1.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10;2. 电子信息产品可靠性分析与测试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 广东 广州 610610;3. 智能产品质量评价与可靠性保障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10;4.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可靠性工程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10;5. 广州市电子信息产品可靠性与环境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10)
0 引言
随着“质量强国” 和“质量第一” 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 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 的发布, “质量” 一词被越来越多地引用和关注。 制造强国、 网络强国战略的提出带动了我国众多产业和行业又一次快速发展, 而这其中工业企业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要实现制造强国不仅仅要从量上进行突破,更要从质上进行提升[1], 因此加强工业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工业企业质量文化的内涵引入,论述工业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分析我国工业企业建设质量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从而提出构建我国工业企业质量文化的相关建议。
1 工业质量文化的内涵
1.1 质量
质量是一个国家、 地区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也是国家科技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体现[2]。 我国国家标准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对质量的概念定义为: 一个关注质量的组织倡导一种通过满足顾客和其他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来实现其价值的文化, 这种文化将反映在其行为、 态度、 活动和过程中[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和“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效益优先,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这些必将对我国质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2 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是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的具体体现。 对于质量文化, 众说不一。 笔者综合各种说法, 认为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有关质量问题的知识和价值观念, 包括物质基础、 技术知识、 管理思想、 行为模式、 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4-5]。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质量竞争已经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武器, 而质量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质量文化的竞争。
1.3 工业企业质量文化
我国国家标准GB/T 32230-2015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指南》 中指出,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和全体成员所认同的关于质量的理念与价值观、 习惯与行为模式、 基本原则与制度以及其物质表现的综合”。 企业质量文化通过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来实现其价值, 作为一种以加强企业管理, 强化企业凝聚力、 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质量精神为核心的文化, 持续地作用于企业的质量活动全过程,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会产生长远影响, 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创新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工业企业对质量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 很多优秀企业为建立良好的质量文化做了大量的探索, 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 航天航空企业的质量文化坚持“质量是政治、 质量是生命、 质量是效益” 的质量理念, 坚持“严慎细实” 的质量行为准则, 从精神层面、 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构建航天质量文化体系, 打造了世界级的航天产品[6]; 海尔集团将质量文化建设放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 从“质量文化定位, 组织管理与激励, 质量文化促进过程, 测量、 评估与改进” 4 个方面构筑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模式。
2 工业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 年)》 中提出,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提升质量软实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 中明确地要求“推进质量文化建设”。 工业企业开展质量文化建设, 营造和优化质量文化,提升质量水平, 对工业企业的持续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竞争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武器, 而质量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质量文化的竞争, 建立卓越的质量文化已成为现代工业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 另一方面, 工业质量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工业企业员工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激发员工的潜能, 规范员工的行为, 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进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工业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推动工业企业健康发展
工业企业质量文化建设能将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 思想观念等引导到工业产品的质量发展上来, 通过对质量目标的设定推动拥有共同的质量价值取向, 渐渐地形成以人为本的良好企业氛围,使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开展各种质量相关的绩效激励机制, 挖掘员工的积极性,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 使领导与员工之间、 员工之间相互支持、 理解和进步, 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发展[7]。 优秀的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员工凝聚的精神内核, 能促进企业更加健康良性发展。
b) 提升工业质量品牌
抓好质量文化建设工作, 能培育一批品牌形象突出、 质量水平一流的工业企业和产业集群,增加工业质量品牌产品的出口, 实现“中国制造”享誉世界。 企业质量文化在质量品牌的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通过开展质量文化建设, 促进工业企业提高质量品牌的培育意识和创新能力, 能增强工业质量品牌在市场上、 国际上的附加值和影响力。
c) 赋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效益优先”, 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 提质、 增效、转型、 升级是中国制造业追求的目标, 质量提升是工业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工业企业质量文化的建设, 有利于企业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增强核心竞争力, 从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3 全球先进国家在质量文化构建方面的经验
在美国, 质量文化来自于企业自身发展和市场化需求。 20 世纪90 年代,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理查·M·霍德盖茨深入研究了麦·瑞琪质量奖的获奖企业, 发现这些优秀的获奖企业已将质量管理着眼于文化思想建设中[8-9]。 另外, 美国是世界品牌保护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 对“美国制造” 标识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依据和使用规则, 其中福特、 波音等工业品牌也体现出了美国工业企业的软实力[10]。
德国的质量文化来源于技术需求, 扎根于企业的市场响应目标。 18 世纪, 德国和英国间曾发生过商品战, 英国议会通过了针对德国的《商品法》, 对进入英国及其殖民地的德国产品要求必须打上“德国制造” 以示分别。 1887 年, 德国企业以“用质量去竞争” 定位首要目标, 甚至许多工厂张贴出《商品法》 警示员工。 通过十几年的努力, “德国制造” 已代表产品优质, 做工精细,设计精良。
在日本, 为了指导和把控企业质量, 政府和民间多方发力, 采取了出台法案、 民间交流等各项措施。 1951 年, 日本主要面向国内的制造企业设立戴明国家质量奖, 并邀请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和朱兰在日本传授质量管理经验。 在品牌建设方面, 日本政府为规范地域品牌建设, 出台了《日本品牌战略的推进: 向世界传达具有魅力的日本》 等一系列的法律条例, 并为品牌建设提供一条龙式援助政策。
4 我国工业企业质量文化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业企业的质量文化构建已进入高速发展提升阶段,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a) 质量文化人才匮乏, 质量文化构建工作缺少充足的智力支持
企业构建质量文化不仅需要千千万万的质量管理者、 生产者的参与, 更需要质量文化领域的研究者和创新者。 全球范围内在质量领域的行业领导型人物, 大量来自国外发达国家, 比如朱兰、泰勒、 戴明和克劳士比等。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 国际知名的质量大师、 质量专家还比较少。 另一方面,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对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完善, 全国仅10 余所大学开设了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 因此, 从理论研究到人才培养, 我国工业企业在质量文化构建方面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窘境。
b) 质量文化意识不足, 企业各级人员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现阶段, 工业企业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普遍存在质量文化意识不足的问题。 领导层未充分地认识到软性的质量文化对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 没有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环境。 基层员工普遍缺乏主人翁意识, 对于质量文化的关注度仅仅停留在行政处罚上, 并未将自己的生存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 工匠精神是质量文化的重要体现, 而随着中国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传统手工业具有的职业精神被逐步地削减, 同时, 工业企业的工匠制度尚未建立, 使得工匠精神缺乏制度支撑, 质量文化的缺失带来了工业企业的工匠精神传承的弱化。 此外, 工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特别是供应链上企业对于质量文化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原材料、 零配件和制造服务等方面的质量, 也决定着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全链条的价值认同往往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难点和痛点。
c) 构建工作指导缺失, 工业企业质量文化构建缺“标” 少“杆”
从《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 年)》 《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 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质量强国” 已从“高频词”上升至“国家战略” 的层面。 但是, 工业企业如何建设质量文化, 国内目前仅有GB/T 32230-2015《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指南》 可作参考。 同时, 我国工业企业也缺乏成熟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作为参考, 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的成功案例也难以在我国工业企业数量占比80%以上的中小企业间复制推广, 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d) 构建工作手段单调, 信息化环境下的工具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现阶段开展了质量文化构建初步工作的企业,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的制度建设和面对面宣传教育手段, 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未能充分地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一方面, 企业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将质量文化要求固化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 另一方面, 信息化技术可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 及时的反馈等, 工业企业及其员工能够及时地获得顾客需求以及市场变化的信息, 迅速地做出反应; 此外, 企业还可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逐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差异化发展。
5 我国推动工业企业构建质量文化的相关建议
a) 多“极” 联动, 培育我国质量文化人才资源
1) 政府层面, 把质量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地深入落实《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 中的相关规定,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都设置质量教育相关内容,同时加强质量的职业教育, 形成多维度的质量人才教育体系。 2) 产业层面, 推动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育网络,构建质量研究的综合性平台、 质量教育的高地和质量人才的孵化器, 以产业需求促进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发展。 3) 企业层面, 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 定制符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文化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性地培养更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文化人才; 同时, 企业应设立首席质量官, 在企业内部为质量人才提供晋升和发展空间, 让培养出的质量人才充分地发挥其能力和价值。
b) 因“材” 施策, 全面提升工业企业的质量意识
1) 将质量文化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 推进高层管理者质量意识的提升。 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融入质量文化的内容, 不断地提升高层管理者对质量文化的关注和重视, 从而围绕公司经营方针, 建立适合企业的质量管理机制。 通过组织制度规范和落实质量意识、 质量价值观,并建立科学的质量文化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激发员工参与质量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 强化质量文化培训宣贯, 不断地引导基层员工建立质量意识。企业应树立质量为先、 信誉至上的诚信经营理念,领导层要通过多种手段加强质量文化相关培训宣贯工作, 使员工更加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存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从而以主人翁的姿态提高质量认知, 推动全员质量意识提升。 同时, 在企业内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厚植工匠文化, 形成对匠心、 精品的坚持和追求, 在工作中践行质量文化。 3) 传递质量文化意识, 营造产业链上下游质量文化共识。 运用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 搭建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 加强企业内部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质量文化和信息的共享、 沟通和交流, 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能够及时地了解核心工业企业的质量方针、 目标及质量管理的制度、 流程, 形成质量文化共识, 有效地提高供应链质量管理运作效率。
c) 标杆示范, 丰富质量文化构建参考依据
1) 建立典型案例库。 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研究工作, 广泛收集和整理成功案例, 面向不同规模、 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 逐步地建立丰富的工业企业质量文化构建典型案例库。同时, 通过各种形式的质量建设活动营造有利于质量文化建设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 向有需求的企业推广典型案例库, 指导企业开展质量文化构建,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 2) 建立公共服务能力。 鼓励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通过质量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质量文化建设公共服务,实现质量信息共享, 为企业提供质量竞争力监测评估服务, 促进全社会质量文化和意识的形成。3) 建立规范标准体系。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 将行业优秀案例和公共服务经验进行梳理和提炼,以最佳实践的方式编制各类标准规范, 逐步形成规范的标准体系, 将经验和方法固化并用以广泛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的质量文化构建工作。
d) 技术引领, 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优势
1) 将质量文化要求固化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通过各种信息化技术将质量管理制度、 各类管理流程串联起来, 加强文档、 流程和知识等方面的管理, 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 保障质量体系管理的正常运转, 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 实现从设计、 生产、 物流、 销售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串联,对企业生产、 经营和管理全环节的质量管理进行实时监控及分析, 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环节质量的动态管理。 2) 利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 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分析预测方面的优势, 在打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环节的质量文化数据流的基础上, 对产品和服务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及挖掘, 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分析和优化处理,实现业务、 工艺和资金等流程质量管理的协同以及产品的质量追溯,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 工业企业质量文化构建已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工业企业的重视, 建立卓越的质量文化已成为我国工业企业争夺国际高地的重要战略。 通过制定国家产品质量提升战略、 完善质量文化建设公共服务, 深入将质量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体系化开展质量文化构建工作, 并以信息化手段进行推动, 打通企业生产精英管理全环节的质量文化数据流, 从产业链上下游传递质量文化意识,将进一步地推动我国发展成为“制造强国”, 做大做强“中国制造” 工业产品质量品牌, 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首先解析了质量、 质量文化和工业质量文化的内涵; 其次, 从推动工业企业健康发展、 提升工业质量品牌和赋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3 个方面论述了工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再次, 通过对比国内外工业质量文化方面的发展现状, 列举美国、 德国和日本在工业质量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 分析了目前我国工业质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 提出了推动我国工业质量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为从宏观层面引领我国工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