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020-12-14苏秋芳

农业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病虫农作物病虫害

苏秋芳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宣传教育中心,北京100029)

0 引言

绿色防控是基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1]。2006—2019年,我国农作物绿色防控推广面积超过0.53亿hm2。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尽管绿色防控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障碍因素,本文分析了绿色防控在蔬菜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推进该技术发展的相关建议。

1 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及效果

蔬菜作为第1大类农产品,其产品的绿色、安全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针对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研究表明,绿色防控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区一般可减少农药使用量30%~50%。绿色防控的效果远高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绿色防控不仅从源头上防止农药残留超标,而且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2]。

北京在10多年试验研究和应用验证基础上,已形成了一套以病虫源头控制为核心,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及科学用药等有机结合的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包括20多项核心技术,从蔬菜无病虫育苗、产前消毒预防、产中科学防控到产后残体无害化处理,高度集成,覆盖蔬菜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能使基地分别实现有机、绿色和无公害生产。

绿色防控技术经过多年推广,在京郊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北京市自2013年以来,加快了蔬菜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进度,形成16个蔬菜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日作业能力达333.3 hm2,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针对北京设施农业4类主要害虫,研发形成异色瓢虫、东亚小花蝽、烟盲蝽和捕食螨等5条天敌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亿头,实现了设施农业中主要害虫生物天敌繁育品种的全覆盖。2015—2017年在全市10个区县累计建设2 063.3 hm2生物天敌防控害虫示范区,实现作物生长期害虫防控化学农药零使用。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建成的93个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均实现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使用率100%,绿色防控覆盖率100%,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100%,化学农药用量降低60%以上。据报道,北京市通过近3年的努力,绿色防控实现三升一降,即统防统治覆盖率、绿色防控覆盖率和农药利用率上升,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已达50%,化学农药用量降幅超过10%[3]。

史晓斌等[4]研究表明,与常规的防治方法相比,应用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可使单位面积农药用量减少50%,成本降低50%以上,以现有的农药价格和雇工费用计算,增收节支可达3 000元hm2以上。湖南、山东、内蒙古、江苏、湖北、广东和云南等14个蔬菜主产省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蔬菜主要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3年累计推广应用逾100万hm2,累计新增社会效益23.16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广西农业部门大力推广多种绿色防控技术,已建成多个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示范区。何承光[5]对广西主要农作物种植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所有示范区的有害生物防治率都在90%以上,部分示范区甚至达到95%左右,大幅度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确保了作物健康生长、品质提升。通过绿色防控,增收11 250~28 035元hm2,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综上,绿色防控既能提升蔬菜质量安全、降低农药使用风险,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因而成为食品安全源头管控、保障舌尖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与常规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相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2 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2.1影响因素

尽管绿色防控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旧存在一些障碍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需求市场、供给市场及政策支持是影响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6]。

对于农户而言,受到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经济特征、技术特征、生态环境认知特征和社会环境特征等因素的影响[7-8]。应根据技术的成本、要求及农户特征采用不用的方式对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加强农民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2.2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蔬菜品种多,茬口复杂,病虫有2 000多种,常发病虫300多种,每年必须防治病虫50~70种,实际发生危害情况复杂,防治难度大,对防治技术要求极高。同时,受蔬菜生产栽培方式多样、管理技术水平差异大等因素影响,病虫防治效果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绿色防控技术已经使用近15年,在推广应用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一是受资金保障不足、生产经营规模小、技术要求高及前期投入大等因素的影响,绿色防控主要依靠项目推动、以示范展示为主及长期重治轻防的局面难以突破,进一步发展遇到瓶颈。

二是现有技术不成熟,关键实用性技术不多;防控体系单一,产品功能单一,产品组合不灵活,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与化学防治相比,绿色防控技术存在成本偏高、操作烦琐及费时费工等问题,导致技术推广缺乏发展后劲。

三是技术集成化程度低、规程不够完善和评价体系不健全,造成技术集成推广范围受阻、防治效果参差不齐及使用效果不理想。

四是技术推广面临各种困难。当前,绿色防控还只是农业部门的行为,保障措施难以到位,基础设施不配套,技术推广人员队伍不充足、不稳定,对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开展有效的科学技术指导。现阶段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比例不高,一家一户为主的生产模式限制了防控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普及,加之推广工作机制不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绿色防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规模化覆盖难以真正有效地实现。

五是广大农户受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限制,存在农药依赖、病虫害防控意识不强、对绿色防控技术接受和使用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均导致该技术难以推广应用。

六是专业化统防统治有待进一步发展。从千家万户的分散防治向专业型服务组织转型,是广大农户的期盼,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受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及绿色防控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及水平和专业化技术力量薄弱等多种因素影响,专业化统防统治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七是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现有应急防控体系不完善,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网络覆盖面有限,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监测不够全面等,均会影响对病虫害的及时有效防控。

3 相关建议

在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行动,建设300个绿色防控示范县,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已经于2020年3月26日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类管理、科技支撑和绿色防控;国家鼓励和支持使用生态治理、健康栽培、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先进施药机械,以及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为此,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科学施策,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一是加快实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各地应该尽快研究相关实施办法,预防为主,推进病虫害标本兼治,改变我国病虫害防治长期重治轻防的局面,为开展绿色防控创造有利条件。强化并倡导绿色植保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植保的全过程,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普遍应用转变。

二是加快实用产品和集成技术研发。加强农科教和产学研结合,围绕绿色防控实际需要,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及产品研发,丰富绿色防控产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有针对性地创建行之有效、适合农户需求及受农户欢迎的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集成组装可复制、可推广和轻简易行的高效技术模式。深入开展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区域技术模式研究,研究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区域技术模式,加快技术体系模式化、区域化、轻简化和标准化,集成组装配套一批适合不同农产品生产要求、操作简便且成本适当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逐步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三是鼓励绿色防控科技创新。创新是推动绿色防控技术不断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依法推广应用,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智能化、专业化和绿色化,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多方支持、农业农村部门具体负责及相关部门大力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大政府对绿色防控技术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各级政府应积极制定绿色防控相关补贴措施和与绿色防控紧密相关企业的优惠政策,增加财政资金预算投入,建立生物防治等绿色植保技术补贴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政府资金正向引导、经营主体舍得投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投入机制。政府应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流转,打破一家一户地域限制。农业农村部门要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及解决实践问题,实现全程绿色防控大面积推广、可持续推进。改进技术推广方式。绿色防控的生命力在于大力推广并推动农业生产者使用该技术。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时,应该综合考虑技术应用的规模性、投融资渠道的多样性、技术应用与市场结合度、农户应用该技术的积极性及取得的经济效应[9]。研究表明,国际上流行的农民田间学校是成本收益率最高的绿色防控推广方式[10]。鼓励和引导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病虫全程绿色防控,在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情况下,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有效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是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力量参与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高效推广应用。要全方位构建农民教育培训格局,建立从培训到中职、高职甚至应用型本科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为广大农民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提供持续不断的教育培训。要分层、分类、分级开展培育,既要突出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等重点人群的专项培养,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又要兼顾广大普通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及现代传媒等多形式教育普及,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及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小农户与主体带头人形成“跟得上、带得动”的良性互动。

六是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向纵深发展。政府应加快培育有技术、有实力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大型农资企业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构建政府部门、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资农机企业“四位一体”市场化运作的协同推进机制,推行药、机、种和肥“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突破口,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标准化运行。从政策上鼓励使用农药利用率高的药械,将高效施药机械当作特殊农机,单独制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比例[11]。不断提升装备水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服务水平。

七是完善监测预警网络与应急防控体系。在已有三级农作物病虫预警中心的基础上,增点、扩面和完善区域应急防控体系,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扩大病虫害监测覆盖率,实现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全覆盖。注重监测预警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在农作物病虫害孳生地、高发区组织开展作物改种、植被改造及环境整治等生态治理工作,调整种植结构,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严控病虫害孳生和蔓延,从源头上预防病虫害大面积扩散和暴发。

猜你喜欢

病虫农作物病虫害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