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光:重塑“黄河”
2020-12-14文
文
沉寂20年后,中国重汽再次唤醒“黄河”品牌。
9月16日下午,济南奥体中心,伴随着山东省副省长凌文、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共同按下启动按钮,高端民族品牌——“黄河”瞬间点亮,新一代“黄河”重卡缓缓驶出。
这距离2018年9月1日,谭旭光入主中国重汽,不过两年时间。他却为一个有着一甲子历史的重卡品牌重现荣光做好了准备。
对于中国重汽乃至商用车行业,黄河都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1960年4月15日,中国重汽集团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成功生产出我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载重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揭开了中国重型汽车工业发展的序幕。
重塑“黄河”,这是中国重汽“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战略愿景的关键一步。
“黄河”复兴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背景。它与当晚举行的《黄河入海》交响乐共同谱写了一曲现代制造业与典雅艺术的琴瑟和鸣、融汇交响。
在官方的评价中,新“黄河”重卡焕发新生,将黄河汽车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成功标志之一
这也是谭旭光深刻洞察产业规律,打破体制机制困扰,深化改革的系列成果之一。
为什么是黄河?
有了中国一汽复兴“红旗”,取得显著成效的先例,中国重汽复兴“黄河”的意图并不难理解。
与红旗类似,黄河也是民族汽车工业精神图腾。作为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在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解放后至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重型汽车工业一直是国家空白。1959年,中国重汽集团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立志造中国人自己的载重汽车,全厂职工和技术人员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进行了723项革新,突破了620多个难关。
彼时,毛泽东主席到济南视察第一辆黄河车,勉励老一辈黄河人:“这就是咱们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一个甲子过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黄河人攻坚克难、造车强国。
从第一辆黄河牌JN150载货车诞生,到1990年的30年间,黄河牌汽车累计生产10万辆,占国产重型汽车保有量的72%,黄河牌汽车更成为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黄河”也是中国重汽改革与自主创新的抓手。
2018年9月1日,谭旭光履新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上任之初,他提出“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效率文化,开启了大刀阔斧的企业改革。
新班子确立了“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的战略愿景,实现技术全球引领,掌控高端商用车核心竞争力。以此为起点,中国重汽明确从技术引进向自主正向开发的战略转型。
近年来,全球商用车巨头通过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加速对于中国市场的争夺。随着国内商用车股比放开,中国重卡品牌将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必须要提前布局,占据高位。
从目前看,中国卡车品牌在全球占的比例超过40%,但多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商用车企业整体盈利水平不佳。中国卡车品牌要达到世界国际一流水平,需要在规模领先、盈利领先、技术领先、品牌影响力领先等维度迈入世界一流的门槛。
从市场维度、竞争维度和自身发展维度来看,客户需求升级、技术进步、本土存量竞争等都驱动中国卡车品牌进一步迈向高端化。
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中国重汽更需要发扬老一辈黄河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创造精神,打造核心竞争力。有着特殊意义的新“黄河”品牌,承担了这一时代重任。
谭旭光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重汽决定重塑“黄河”汽车品牌,推出新一代自主高端重卡,这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向山东省交出的一份创新发展新答卷。
复兴的底气
黄河重卡的售价区间为43.18万-49.88万元,对标进口,逐鹿高端重卡品牌的决心不言自明。
勇气与信心是第一步。众所周知,在已经相对稳定的重卡市场格局中,新的品牌杀出一条血路并不容易。
在品牌层面,已经沉寂多年的“黄河”能否再次获得市场认可?定位高端市场的“黄河”,如何在一众进口车与解放J7、东风天龙旗舰等国产高端品牌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虽然目前国内高端重卡市场规模并不大,但甩挂运输和高效物流的发展,为高端重卡提供了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
据悉,新一代“黄河”重卡主打高端干线物流牵引车市场,未来将进一步丰富“黄河”品牌产品线,逐步形成牵引、载货、自卸、专用等全系列商用车产品型谱。
在发布会现场,中国重汽集团总工程师、汽车研究总院院长郭磊对车辆研发过程和车型亮点进行了细致的介绍。
“这是一款真正为干线物流运输市场定制化研发的产品。”他表示,中国重汽瞄准快递、快运、冷链、长途普货等细分市场,着眼用户需求及痛点,进行了自主定向开发及创新突破。仅针对可靠性,就对整车进行了26项全面提升。
此外,面向未来全新年轻化驾驶群体,对内饰配色以及配置进行了精心设计开发,整体造型更加新颖。
新“黄河”品牌标识取自1966年朱德委员长视察济南时,为第一代黄河车专门题写的“黄河”二字“子弹头”外形设计,通过匹配低风阻挂车,风阻系数(Cd)达到0.37,比全球行业主流产品低30%,遥遥领先国内外在售卡车。
按照干线物流运输平均车速85km/h、年行驶里程30万公里、油耗降低10%计算,每车全年可节省费用5万-6万元。
除常用设备外,新“黄河”重卡还专门针对干线物流领域开发了通风/加热空气悬挂座椅和930mm宽的舒适型下卧铺;精致环湾式工作台,配置丰富,驾乘娱乐一体;红/深蓝、黑/深灰——两种内饰配色方案,辅以多色氛围灯,更能满足年轻一代驾驶员需求。
在动力技术上,新“黄河”采MC/MT系列发动机、潍柴WP系列发动机双品牌动力驱动,国内首家匹配高功率缸内制动系统,B10寿命高达180万公里,换油周期10万公里;发动机同搭载的2.0版本中国重汽自主AMT变速器、MCY系列驱动桥构成黄金动力链,为车辆提供强劲可靠的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技术上,新一代“黄河”干线物流牵引车具备L2级智能驾驶水平,确保驾驶安全。车辆同时预留了L3级无人驾驶系统接口,可满足未来L3级无人驾驶功能拓展需要。考虑快递、快运用户的特殊需求,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和驾乘体验。
产品硬实力的背后,是中国重汽60多年来研发技术的积淀,尤其是近两年来,对于自主研发大手笔投入的回报。
技术牵引之路
对于目标,谭旭光清晰而笃定。
“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愿景之下,创新与变革是驱动企业不断前进的动能。
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创新,谭旭光治下的中国重汽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果,迈向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与管理变革不同,技术创新是慢功夫。但谭旭光的急风骤雨式的变革,又使技术创新快速收到成效。
为加快实现世界一流的战略定位,中国重汽对研发体系进行了全面诊断、规划和重构,掌控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
研发大投入、人才大引进、生态大变革,中国重汽近两年研发投入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每年引进1000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建立了高度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营造了万马奔腾搞创新的良好生态。中国重汽的科研大楼深夜灯火辉煌,科技队伍的创新激情被彻底点燃。
今年8月,中国重汽重卡销量达到2万辆,同比增长80%;1-8月,中国重汽累计重卡销量16.0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7.1%。其中,高端品牌汕德卡前五个月销量超2019全年总销量,2020年年销5万辆目标胜券在握。
同时,中国重汽持续推出引领市场的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今年,中国重汽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在天津港、深圳港实现了批量的商品化销售,在智能驾驶上实现了国内引领。
新一代“黄河”品牌干线物流牵引车就是中国重汽推出的又一震动重卡行业的重磅创新成果。
尽管新“黄河”品牌还需要时间来培育,但外界已经看到,中国重汽引领高端民族自主品牌重卡时代风潮的决心。以自主创新牵引战略目标,中国重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