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语文戏剧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13曾情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戏剧问题

摘 要:戏剧、诗歌、散文和小说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高职语文戏剧教学应突出戏剧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挖掘剧本素材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戏剧的理解和把握,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阶段,高职语文戏剧教学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甚至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不仅直接影响到戏剧教学事业的发展,而且阻碍了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高职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体会,本文旨在结合传统文化,探索高职语文戏剧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戏剧 高职语文教学 问题 对策

戏剧是高职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学体裁之一。戏剧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独具魅力。而从现状来看,戏剧教学方法依旧较为单一,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更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笔者从自身教学体会出发,尝试找出戏剧教学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找到最佳解决对策。

一、高职语文戏剧教学中的问题

1.戏剧教学被边缘化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戏剧体裁文章占有比重较少,教师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对戏剧知之甚少。戏剧是一种着力展现情节冲突的文学,折射了社会现实,放大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现如今的社会风气浮躁、重娱乐而轻内涵,学生看待戏剧时缺失人文情怀,难以调整艺术與真实之间的矛盾。

例如笔者教曹禺《日出》第二幕,有些学生在观看并表演这幕时,不仅没有深入思考时代背景带给黄省三这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甚至还不时发笑,觉得黄省三的悲剧命运是“咎由自取”。

再如,《日出》第二幕文中有三处破折号:“那你可以到街上要—”,“您说,要我去—”,“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这三个破折号用得特别好,请同学们试着分析这三处破折号为什么用得特别好。有一小部分同学难以理解戏剧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展开矛盾、塑造人物形象的。由此可见,学生对戏剧剧本的知识了解不够、剧本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剧本的角色扮演中对人物台词及心理变化的揣摩有待进一步提高。我认为,大学语文戏剧教学被边缘化的真正原因是其一直停留于戏剧文学,缺乏创新的戏剧来吸引学生的共鸣,从而削弱了戏剧的厚重感。

2.戏剧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语文戏剧教学仍以传统讲授法为主,以情境教学法为辅,缺乏学生的参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原因是教师大多毕业于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未系统学过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戏剧知识,对一些专业概念模糊不清。客观原因是为了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不得不将教材内容与戏剧作品视频等相关材料结合,来增加学生学习戏剧的兴趣,然而由于缺乏实践性训练,也只能是注入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戏剧是以演员为中心,在观众面前表演的综合性艺术。戏剧是具有实践性的,如果戏剧没有了表演人员,就只是一个剧本而已,没有血肉,人物的形象就只能定格在纸上。比如,笔者在《西厢记·长亭送别》戏剧教学中,涉及戏剧专业性很强的表演形式,语文教师并没有学习过表演,在上课时只能从戏剧文学这一角度进行讲解,由此必然导致学生认为戏剧教学过于单一,既难学,又索然无味。

3.戏剧教学剧本较匮乏

戏剧包含了诸多内容,被人称为“第七种艺术”。戏剧的台词、篇章结构、人物描写离不开文学性,戏剧文学的强力支撑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今大量原创戏剧作品缺少独特而深刻的思想,缺少人文关怀的温度,缺少传统文化的升华。

例如,笔者在教电视编导专业的戏剧文学写作时,发现很多学生的原创剧本缺乏生活经验,无法深入人物内心,仅停留在浅层的戏剧场面与冲突中。戏剧文学赏析与写作不成正比,戏剧文学写作的“断流”现象十分严重。

二、解决戏剧教学问题的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必须打破只重理论知识传授或只重实践能力训练的偏执之见。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防控刻不容缓,但学生们的学业亦不可荒废。借助云课堂、学习通等线上学习平台,指引学生开展“宅”家学习大学语文,对于教师和学生们来说,这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不断更新,要破除思维定式,尽快树立起知行并重的现代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互动的模式引入戏剧教学实践。改变学生“看戏剧就是看热闹”的心态,帮助学生触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核。众所周知,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其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其突破点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

2.丰富教学内容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从自身的准备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过程的构建到对课堂的驾驭,从教学的设计到课后的反思,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到精益求精,这样的教学才能高质有效,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艺术的精品。

教师要掌握、活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教师对网络环境授课模式的适应性,游刃有余地驾驭网络课堂,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广博的教学知识是教好戏剧的条件,这就需要强化和拓展语文教师的戏剧文学知识,只有不断地学习,丰富教学知识,激发创造力,教师的教学艺术之泉才不至于枯竭,才会长盛不衰。

3.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高职语文戏剧教学发展到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倡导自主、个性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不断地调整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高职语文戏剧教学的需要。

语文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拓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比如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通过阅读与解析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尝试撰写与戏剧文学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小传和经典作品的读后感、观后感等。又如动漫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对剧本中情节、环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绘画还原戏剧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再如幼教专业的学生,可以运用讲戏剧故事的方式进行幼教专业内容的实践练习,也有利于对高职语文戏剧作品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各专业的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并结合学生的专业,通过交流合作,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丰富了高职语文戏剧教学的手段。

4.传承传统文化

无论是元杂剧、京剧、还是昆曲,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戏剧种类,带有一定的地域特征,教师在进行高职语文戏剧教学时,应当一方面因地制宜,挖掘学生所在地的戏剧形式文化特点,另一方面向学生拓展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以元杂剧为例,元杂剧一般以一本四折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西厢记》有五本二十一折。《西厢记》以唱为主,由于古代没有音响资料流传,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王实甫《西厢记》的现代戏剧作品。学生在欣赏戏剧作品的同时,又能感受到诗词之美、文学之美,不仅能够深化对戏剧的感性认识,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戏剧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寻找方向、寻求突破,探索出行之有效地解决高职语文戏剧教学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蒋雪艳主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 张玉新、王春《戏剧教学要以剧本为本》,《语文建设》2016年第10期。

[3] 胡敏楠《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课程内容研究》,西南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4] 翟永斌《自编自演:用戏剧丰富学生体验》,《语文知识》2016年第23期。

[5] 朱俊丽《戏曲鉴赏与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戏剧之家》2017年第8期。

(曾情,1985年生,女,汉族,湖南安化人,教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教学戏剧问题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浅谈中职英语的阅读教学
高职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