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经典化

2020-12-13

关键词:工农兵文艺思想文艺界

王 波

(国防大学 军事文化学院,北京 100081)

如果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上寻找一篇对文学生态影响大且持久的理论文献,那么当属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无疑。毛泽东在军事革命斗争中取得领袖权威后,正是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讲话》的传播和接受以及与之相随的整风运动的进行,而确立其文艺思想在文化工作中的权威。也可以说,《讲话》经典化的确立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文艺界发生辐射影响效果的标志。本文通过还原《讲话》这一文本的产生过程及其在当时的反响和接受,分析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如何借重多种因素逐步确立经典地位的。

毛泽东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有着复杂的语境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他在《讲话》的结论部分指出了当时面对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抛开那些宏观的政治军事形势不说,最直接的现实就是“目前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工作中已经发生的争论问题”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10页。。当时的文艺争论是由王实味与丁玲的几篇文章引起的。1942年3月13日,《解放日报》“文艺栏”刊登了王实味的《野百合花》,3月19日又刊登了丁玲的《三八节有感》。3月15日,《谷雨》第1卷第4期刊登了王实味的《政治家、艺术家》。此外, 3月11、12日,《解放日报》还先后刊登了艾青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罗烽的《还是杂文的时代》。这几篇杂文指出了当时延安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男女不平等,揭示文艺的任务之一在于暴露,而且呼吁作家创作的自由。尽管作者并无引起思想争锋的主观意图,但仍然引起中共高层的震动和不满。毛泽东直接质问:“这是王实味挂帅还是马克思挂帅?”贺龙也说道:“怎么我们在前方打仗,你们在后方却骂我们的总司令!”②刘白羽:《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人民论坛》2002年第5期。与《解放日报》杂文风潮呼应或更甚之的是《轻骑队》《矢与的》等墙报。当时延安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据胡乔木总结,有“暴露黑暗”“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马列主义与文艺创作的关系问题’存在模式认识”“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以及“文艺工作者的团结问题”等①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54-256页。。于此,毛泽东尖锐地发现,延安文艺有偏离革命轨道的趋势,如何对之进行有效引导以使其成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他不得不进行深刻地思考。

接下来,就是毛泽东周全的准备工作。4月,他与延安的作家艺术家接触频繁,先后写信给欧阳山、草明、艾青、萧军、舒群、罗烽、何其芳、周立波、曹葆华、严文井、刘白羽等,或约请他们帮忙搜集“反面的意见”,或与之见面探讨文艺问题。据刘白羽回忆,《讲话》指出的延安文艺界存在的问题之一“不是立场问题;立场是对的,心是好的,意思是懂得的,只是表现不好,结果反而起了坏作用”,就是他在“文抗”开会后将意见汇报给毛泽东的。②参见刘白羽:《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人民论坛》2002年第5期。广泛地征集各方面的意见为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做了充分的调研准备,一场令文艺界措手不及的“洗澡”即将开场。只是,文艺家们并未体会到中共高层的准确意图,即使在文艺座谈会上,代表们仍是自由畅快地发言。

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会议室如期举行,中宣部副部长凯丰主持,毛泽东发表了引言之后,萧军第一个站出来发言道:“作家要有‘自由’,作家是‘独立’的,鲁迅在广州就不受哪一个党哪一个组织的指挥”,并声称:“绝不写歌功颂德的文章”。③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4页。艾青、罗烽等人意见与萧军不谋而合。吴奚如质疑,中共提出的文艺工作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和党的立场的总方向,不利于统一战线。有人甚至直接站出来反对毛泽东的意见。此外,会上有人还发表“人类之爱”“爱上永恒的主题”“不歌功颂德”之类的言论。很显然,这些言论皆与毛泽东“引言”中的文艺工作者的态度、立场有所抵牾。总之,座谈会之前延安文艺界呈现出的姹紫嫣红反映在会上的自由发言和论争以及不同观点的交锋中,尽管毛泽东在第三次会上作了长篇的总结报告,对于文艺的一些根本方向和基本问题都有结论,但文艺家的思想仍是“百家争鸣”。

1943年4月25日,艾思奇的《从春节宣传看文艺的新方向》在《解放日报》发表,对文艺界动向做出概括:“去年五月党中央召集了文艺座谈会后……十个月以来,经过一些反省、讨论和实践尝试的过程,文艺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步调渐渐归于一致。许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倾向逐渐受到清算,而毛泽东所指出的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成为众所归趋的道路。”④艾思奇:《从春节宣传看文艺的新方向》,《解放日报》1943年4月25日。短短十个月,“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倾向”是如何受到清算的?毛泽东的文艺路线又是如何“众所归趋”?其中的因素众多,这一过程正是《讲话》经典化的过程,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走向权威化的道路。

首先,文化话语主体的多次强调与重申。在文艺座谈会第三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讲话》。《讲话》的主旨就是两个问题:“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注重普及和提高工作。此外,还有文艺界统一战线、文艺批评等问题。但无疑,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此后,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再次表达这一根本性方向。5月28日,在整风高级学习组会议上,毛泽东作了《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的讲话。核心思想仍是重申《讲话》的主要观点,即文艺工作者必须和工农兵结合以及如何结合的问题,并从思想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破除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才能够在思想上与无产阶级、与工农大众相结合”,“才可能在行动上和工农兵、和我们党相结合”。①毛泽东:《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26页。5月30日,毛泽东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也作了一次关于文艺问题的讲话。他提出“小鲁艺”和“大鲁艺”的问题,认为只在“小鲁艺”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到“大鲁艺”学习,“大鲁艺”就是工农兵的生活和斗争,并指出鲁艺有片面强调提高的倾向,提高要以普及为基础。②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2页,第259页。

与此同时,毛泽东运用媒体舆论开始为其文艺路线的传播和推广增加助力。具体做法就是指示党报发表马克思主义文艺经典著作的相关论述,以加强文艺工作正确方向的引导。5月12日,毛泽东指示《解放日报》文艺栏特辟“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专栏,发表列宁的《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并点名博古翻译。专栏于5月14日见报,并有编者按语:“最近由毛泽东、凯丰两同志主持所举行的‘文艺座谈会’是一件大事,尤其对于关心当前文艺运动诸问题的读者,本版决定将与此有关诸材料及各作家的意见,择要续刊于此,以供参考与讨论。”③黎辛:《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讲话>的写作、发表和参加会议的人》,《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2期。黎辛当时是《解放日报》“文艺栏”编辑。据他回忆,“按语”是从毛泽东处送来的。此后,专栏陆续发表《恩格斯论现实主义》(摘录)、《拉法格论作家与生活》(摘录)、《列宁论文学》、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等。可以说,组织“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专栏本身就是个态度,与毛泽东在座谈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引言”遥相呼应。

其次,夹裹整风运动之风,各文艺团体、单位举行《讲话》学习会,对与之相异的文艺思想进行反思、批判与清算。在文艺座谈会第一次会议之后,5月13日,延安戏剧界就集合40余人召开座谈会,主题就是“文艺运动的普及和提高”。结论是“一两年来的延安‘大戏热’是一种偏向,不适当地强调了提高,忽视了广大工农兵的需要”,“以后更着重于普及工作”。④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2页,第259页。很显然,这是对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引言”中的普及和提高问题作出呼应。整风运动虽然在文艺座谈会之前就已开始,但真正深入展开和推广是在文艺座谈会之后。6月,整风运动进入高潮,学习《讲话》精神也随之进行,文艺界一股自我反省和相互批评的风气盛传,各文艺协会和团体纷纷召开学习《讲话》座谈会。延安剧作者座谈会以“今后剧运方向”为讨论主题,认为“要写作反映边区,反映八路军,反映敌人凶狠的剧本”,“应以工农兵为主要对象,要在普及中提高”。⑤《延安剧作者座谈会商讨今后剧运方向》,《解放日报》1942年6月28日。边区音协座谈会号召音乐工作者努力“开展工农歌咏运动”。小说界座谈会倡导作家应“参与目前斗争生活,并提倡报告文学的写作”⑥《本报文艺栏邀请作家座谈》,《解放日报》1942年7月20日。。诗歌界座谈会讨论了“诗人怎样和大众结合”等诸问题。美术界座谈会肯定“把美术交给民众,从民众中带回我们要吸取的营养”的创作路线,在表现方法方面提出“根据‘面向工农兵’之原则力求朴质写实”的要求。文艺实体单位也是如此。以“文抗”为例,丁玲主持“文抗”作家俱乐部召开文艺座谈会,40余人参加,她与周扬、塞克组成主席团,以批判王实味的错误思想为主。会议通过《关于托派王实味事件的决议》,决定开除王实味“文抗”会员会籍。这些持续的座谈会是对毛泽东《讲话》内容的学习,对之前延安文艺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检讨,进一步统一了文艺工作的路线和方向。

如果说整风是思想上整顿,那么审干则是组织上整顿。毛泽东在1942年12月一次会议上说:“既然有第一个王实味,第二个吴奚如,会不会有第三个王实味,第四个吴奚如,要认真地查一查。”⑦高新民、张树军:《延安整风实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62页。于是,延安文艺界大规模的以审查干部为内容的清理队伍、整顿组织开展起来。吴奚如、吴伯箫、萧军、黑丁、白朗、罗烽等作家先后被打成“特务”。作为独立实体机构的“文抗”基本上取消,驻会作家分别转到中央党校三部,且受到重点审查,如丁玲、艾青、刘白羽、舒群、马加等。青年艺术剧院、部队艺术学校、鲁艺等也是审查干部的重点单位。可以说,每一次审查都是《讲话》精神变相的传递和输入,都是文艺家剔除自身所具有的与《讲话》精神相异的因子,都是文艺家向毛泽东文艺思想靠拢、妥协与屈服的过程。

再次,树立王实味这一“反动作家”典型,引起文艺家警惕,以肃清文艺家心中与《讲话》相左的思想成分。王实味发表《野百合花》后,虽然引起文艺界不满,但受到暴风骤雨的批判却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整风运动中。1942年5月27日始,中央研究院以“党的民主与纪律”为题召开座谈会,总学委副主任康生任总指挥①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共中央成立总学习委员会,毛泽东担任主任,康生担任副主任。,持续16天,实际上就是批判王实味斗争会。座谈会后期,有不少中央研究院之外的文艺家参与,并发言表明与王实味划清界限。艾青的发言以《现实不容许歪曲》为题,说道:“王实味文章的风格是卑下的……手段是毒辣的”,并对文艺和政治的关系有了重新认识:“在神圣的革命时代,艺术家必须追随在伟大的政治家一起,好完成共同的事业。今天,艺术家必须从属于政治”。②艾青:《现实不容许歪曲》,《解放日报》1942年6月24日。丁玲也做了《文艺界对王实味应有的态度及反省》的发言,忏悔道:当初发表《野百合花》是“最大的耻辱和罪恶”,并承认《“三八节”有感》是一篇“坏文章”,“不对的地方是立场和思想方法”。③丁玲:《文艺界对王实味应有的态度及反省》,《解放日报》1942年6月16日。接着,王实味被定为“托派分子”“反党五人集团”“国民党特务”,随之被开除党籍和逮捕。王实味这一案例警醒意义重大。他在短短几个月内的遭遇使身处整风运动的文艺家认识到,他们身上残留的那点“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气息足以成为众矢之的,足以使其身败名裂,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与工农兵相结合才是正确方向。认识之后的结果就是文艺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毛泽东文艺思想路线靠拢和认同。

在话语主体三令五申、学习座谈会上自我反思和批评、王实味事件的冲击以及审干运动的考验等轮番“教育”下,文艺家们很快觉悟到,之前“小资产阶级”立场的危险倾向,纷纷发表看法,表达立场。舒群在《必须改造自己》中承认,座谈会之后才真正懂得“面向工农兵”的含义,并下决心“改造思想,改造生活,改造语言”。周立波在《后悔与前瞻》中也表态,今后要“派到实际工作中去,住到群众中间去,脱胎换骨,成为群众的一分子”。何其芳在《改造自己,改造艺术》中自我批评,过去“缺乏明确为工农兵并如何为他们的认识”。刘白羽多次撰写并修改《讲话》学习笔记,认识到过去“埋在小资产阶级烟雾里,看不见群众”。④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实——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92年第3期。此后,文艺界几乎众口一声,对于《讲话》精神的内心认同基本达到一致。同时,文艺家不仅从思想上表明与工农兵贴近,而且也从行动上向工农兵靠拢,以便于创作以其为题材、为其服务的文艺作品。194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鼓励文艺工作者下乡,以解决文艺工作与实际结合、与工农兵结合的问题。之后,就是大规模的下乡运动,艾青、萧三、塞克去南泥湾,陈荒煤去延安县,刘白羽、陈学昭去连队,高原、柳青去陇东,丁玲去广场,等等。他们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毛泽东的文艺方针。

此后,延安文艺界不再有“文抗”那样“任性”的独立团体,也不再有“暴露”“杂文时代”“文艺自由”等呼声。1943年10月19日,在纪念鲁迅七周年之际,《讲话》在《解放日报》全文刊登。很快,中共高层开始发布官方文件配合《讲话》全文的公布及传播。第二天,中央总学委发出学习通知,对《讲话》评价道:“这篇《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是毛泽东同志用通俗的语言所写的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教科书。”①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实——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92年第3期。“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教科书”的定性使得《讲话》披上一层绝对真理的外衣,也使其成为整风运动的必读文件。11月17日,中央宣传部颁布《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强调《讲话》“适用于文化部门和党的工作部门,不仅是解决文艺观、文化观的材料,也是解决人生观、方法论的材料,要普遍宣传”,“规定了党对于现阶段中国文艺运动的基本方针。全党都应该研究这个文件,以便于文艺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获得一致的正确的认识”。②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实——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92年第3期。通过中共官方的文件,毛泽东文艺思想集中体现的《讲话》上升到党的文艺政策的高度。

不过,虽然《讲话》成为文艺工作者的最高准则,也是党的文艺政策的依据,但还缺少学理性的阐释。周扬尖锐地发现了这一空隙,1944年,编辑《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将毛泽东文艺思想纳入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体系之中,最终完成其经典化和权威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共分五辑,分别是“意识形态的文艺”“文艺的特质”“文艺与阶级”“无产阶级文艺”“作家、批评家”,每一辑收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普列汉诺夫、高尔基、鲁迅、毛泽东等八人对于文艺的相关论述。虽然毛泽东《讲话》在全书内容中只占一部分,但周扬写了长篇《序言》,专论《讲话》,沟通了其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全面地、及时地提升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品格,为《讲话》跻身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著作的行列作出了真正历史性的贡献”。③高浦棠:《周扬与<讲话>权威性的确立》,《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周扬在《序言》中指出,《讲话》“是中国革命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文献,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科学与文艺政策的最通俗化、具体化的一个概括,因此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科学与文艺政策的最好的课本”。④周扬:《序言》,《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北京:作家出版社,1984年,第1页。他又具体叙述三个问题:什么叫做“大众化”、提高与普及的关系、如何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自此,毛泽东文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真正对接,完成了其经典化的最后一步。毛泽东看过《序言》后,表扬周扬“写得很好”,“把文艺理论上几个主要问题作了一个简明的历史叙述,借以证实我们今天的方针是正确的”。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艺论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80页。

对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溯源,学界一直认为,其接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文艺思想的影响,其中列宁对其影响最为重要。有学者指出,“毛泽东与列宁的文艺思想具有相似的理论图景,其理论命题是基本相同的,都由反映论的文艺本质论、阶级性的文艺属性论、工具化的文艺作用论、大众化的文艺方向论、‘两种文化’的文艺遗产论所构成。”⑥季水河:《毛泽东与列宁文艺思想比较研究》,《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讲话》中也直接提倡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多次引用列宁话语。特别是,引用列宁把文艺和革命的关系比之为“齿轮和螺丝钉”与机器的关系,规定文艺工作是政治革命事业的一部分。《讲话》所展开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从这里生发的。毛泽东指示《解放日报》文艺栏刊布“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专栏,刊载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可以说,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权威化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特别是列宁文艺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讲话》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科书”。

以上通过梳理延安1942年前后的文艺运动,厘清毛泽东文艺思想以《讲话》发表、传播、接受和影响的途径逐步确立其不容怀疑的权威和经典地位。这一过程与中共在延安的执政以及政治权力的牢固密切相关,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讲话》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性和真理性也自然而然地确立。其中的过程和因素与延安时期基本相似,包括话语主体的重申、文艺家检讨和批评、竖立反面典型、理论家阐释等环节。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经典权威地位一直持续到文革结束,尽管其中“阐释家”换了一拨又一拨(前期主要是周扬,后期主要是姚文元),他自身观念也有所变化,但其自始至终是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旗帜和方向。新时期以来,“文学是人学”“人性论”等不同的声音一再出现,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撼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根基,其权威性也从未祛除。《讲话》中关于文艺诸问题的意见仍是主流的,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本,也是指导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猜你喜欢

工农兵文艺思想文艺界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上)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中)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下)
可亲可敬的工农兵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从建设“工农兵”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