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年糖尿病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2020-12-13杜兆霖
杜兆霖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230000)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虽然不会在短期内危机患者的生命,但是需要长期的用药治疗,在不断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会不断的下降,心理也会出现负担,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认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强化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而临床护理路径可让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舒缓,认识到科学用药的必要性。本文以下主要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及健康教育模式后的效果,将报道内容如下呈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7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均是2017 年2 月至2019 年5 月由本院收治。依据1:1 的比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中共有35 例患者,其中有17 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8 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5.56±12.45)岁;患者的学历,初中以下10 例,初中到高中文化20例,高中以上文化5 例。对照组32 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 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5.48±12.36)岁;患者的学历,初中以下9 例,初中到高中文化18例,高中以上文化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实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实施常护理方法,既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糖值进行定期测量,叮嘱患者科学用药等。实验组患者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基础宣教,向老年糖尿病患者讲述糖尿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危害、治疗情况等,强化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其次,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对患者每日用餐的次数、数量、种类等都要进行明确,不可过多摄入热量,科学的安排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比例。患者在日常要禁止食用油炸食品以及刺激类食品,少吃多餐[1]。最后,强化血糖监控,医院不仅要定时的监控患者的血糖情况,还要指导患者自行测量自己的血糖,根据自身的血糖变化,对服用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要及时停止用药,以免低血糖带来不良影响。(2)合理的指导患者用药,科学的用药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反之会使患者的治疗效果下降,甚至会影响病情。在药物治疗中如果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其肝肾等器官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感官系统(视觉、听觉)同样会受到损伤,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根据实际的病情,制定科学的用药计划,保证治疗效果[2]。(3)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让患者逐渐的出现一些负面心理情绪,焦躁、自卑等。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症状,并加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放哪,保证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同时接受治疗的信心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临床配合度。
1.3 对比指标 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小时血糖值(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HbAlc)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数据,其中有可使用(±s)表示的计量治疗,也有使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的计数治疗,将所有资料统一纳入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x2检验,以α=0.05 为检验水准,完成双侧检验。
2 结果
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 小时血糖值(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HbAlc),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护理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指标(±s)
方法 n FBG(mmol.L-1) 2hPG(mmol.L-1) HbAlc(%)实验组 35 6.1±0.5 8.2±0.5 6.1±0.1对照组 32 7.5±0.3 9.7±0.3 7.8±0.6 t 值 13.734 14.715 16.524 P 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位于世界三大威胁人类健康之一的糖尿病,其属于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病情发展较慢,其具有高并发症的特点,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病情较为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较大。糖尿病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大多需要终身服药,部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引发一些急性并发症的出现,导致死亡。而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会逐渐降低,再加上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降低了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认为对糖尿病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和健康教育后,其临床配合度能够得到显著提高,提高了血糖控制的水平,血糖值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更多的与患者进行交流,这能促使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得到提高,更好的配合治疗。通过基础宣教、饮食宣教以及血糖监测等教育,患者对自身的情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自我管理意识可同步提高。然而,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有效的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与健康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弥补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对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和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3]。
本文在研究中,将67 例患者作为了研究的对象,分为实验组35 例,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32 例行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的指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 小时血糖值(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HbAlc)分别为(6.1±0.5)mmol.L-1、(8.2±0.5)mmol.L-1、(6.1±0.1)%;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 小时血糖值(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HbAlc)分别为(7.5±0.3)mmol.L-1、(9.7±0.3)mmol.L-1、(7.8±0.6)%。组件检验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有较好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血糖值,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可行性,推荐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