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020-12-13戴居云
戴居云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推拿科,上海200040
中医外治法是以中医气血、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人体体表、孔窍、穴位、病变部位等给以不同制剂药物或物理治疗,以调节机体功能及治疗疾病的方法。老年人多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在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广泛应用,其病死率明显降低,但PCI 术后广泛存在的心绞痛复发、慢血流、心律失常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冠脉支架术后的恢复[1]。临床上单用中医外治法,或与西药同用,或中西医多法联用治疗高血压、中风、冠心病及支架术后的患者,均有良好的效果。在此,对中医外治法的分类、特点及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回顾分析与小结。
1 中医外治法的分类及特点
中医外治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用药物、手法、器械等进行的一切外治活动,其中又以中医内、外科、骨伤、皮肤、针灸推拿、康复科等应用最广。
1.1 中医外治法的分类 具体可分药物外治和非药物外治两大类。(1)药物外治法,即中药外治法,包括中药敷贴、熏洗、热熨、膏摩、督灸、药罐、脐贴、软硬贴膏、穴位注射、离子透皮导入等,也包括中西结合、药物融合的外治法。(2)非药物外治法,包括毫针刺、电热灸、拔罐、刮痧、经络推拿、按摩点穴、气功导引、温泉泥蜡水疗、手足按摩、耳针、铍针、穴位埋线法,以及融入现代科技的红外热疗、声疗(音乐、超声导入)、激光、电脉冲治疗、磁疗、生理反射诱导法等百余种方法。
1.2 中医外治法的特点 针对性强、作用迅速,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小,操作相对简单,易学易用易推广。其治疗范围广泛,临床应用普遍,可遍及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养生治未病等临床各科。
2 中医外治法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具体运用
中医外治法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病,除大家熟知的针灸推拿、点穴拔罐、穴位敷贴外,还有中药熏洗、穴位埋线、手足按摩、激光磁疗、气功导引及针药结合、针推药联合等。下面选择性地介绍非药物外治法,如针刺、穴位按摩,并且重点介绍中药结合外治法对老年心脑血管病的治疗。
2.1 非药物外治法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高血压是常见多发病,是中风、冠心病主要致病因素。除口服西药外,可用中医外治法来治疗。具体有(1)针刺法:石学敏教授[2]针刺治本病,常用有涌泉穴、太冲、曲池、百会、风池等。针刺以泻法为主,除治高血压、头痛外,还治眩晕。同时,平刺风池透风府穴,有明显降血压作用。(2)耳穴法:郑求姣等[3]贴压神门、心穴、肝穴、三焦,发现有降压与辅助抗抑郁作用。我们[4]临床用毫针刺曲池、合谷穴,加磁珠贴压耳穴心,也有良好降压效果。(3)穴位按摩法:史作阳[5]按摩头部天柱、太溪穴后测定血压,血压即刻下降,患者不适症状消失。本人[4]以指代针,点按合谷、曲池,推双侧桥弓穴,也能快速见效。
2.2 针药结合法对脑卒中的治疗 (1)针刺中药结合法 殷氏[6]用针药结合治缺血性中风,予针刺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针百会、上星、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每次30 min,每日1 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偏废及神经功能失调。本人将“益气活血”针法与药方合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用丹芪益心饮加针刺内关、足三里、百会穴,配太极导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临床主症;对冠心病合并中风偏瘫、视力障碍者,加睛明穴深刺1.5 寸,承泣穴深刺1.0 寸,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太阳穴,4 周内见显效;同时,对脑出血术后目偏视,针药结合治疗有明显近期与远期疗效。(2) 激光透穴离子导入法:本人[7]临床用激光穴照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法代替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良好效果。用大鼠造脑缺血模型结果提示:激光透穴离子导入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减少一氧化氮(NO)的生成,从而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3)针刺膏摩法:中药药膏外涂加点穴按摩配针刺,有通经络、开腠理、行气血作用,对中风后运动功能及吞咽功能障碍者,有良好治疗与康复效果。
2.3 中药外治法为主对冠心病的治疗 (1)穴位敷贴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时敏等[8]用益气活血贴(黄芪、川芎、细辛等)贴敷内关、心俞等穴,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良好。本人用“丹芪益心贴”治冠心病心绞痛,有缓解心痛、改善心悸、气短、胸闷等疗效,有改善EKG、降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与硝酸甘油贴膜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针药结合法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作用:王萌等[9]用针刺加中药内服治心律失常/频发室早,取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穴,内关用泻法,针尖向腋窝方向强刺激捻针5min,余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患者心悸改善,早搏明显减少。张氏等[10]发现,对冠心病患者的内关、神门穴针刺后,可明显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血黏度,预防血栓的发生。本人针刺内关、神门穴,加足三里用补法轻刺激、小幅度捻针,配合“丹芪益心饮”内服,效果明显。(3)针推中药结合对冠脉支架术后心绞痛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我们予丹芪益心方汤药内服,配按摩点穴(极泉、劳宫、中冲)、及针刺双内关、足三里穴,并教患者习练内养功,对PCI 术后心绞痛气虚血瘀证者,能明显改善心绞痛及末梢微循环症状,并对术后患者的失眠、抑郁治疗有帮助。
3 分析与展望
中医外治法由来已久,从古代砭石按压止痛、温灸熨敷患部,到针灸推拿导引治病,及至清代外治专著《理瀹骈文》刊行,中医外治法得到医家及患者的广泛认同。现在,用中医外治法疗疾治病,已遍及临床各科,除了常见的药物外治法,更多见的是非药物外治法;同时,体现出“内病外治”、“外病外治”、“冬病夏治”等特色。
中医外治法针对性强、操作简单、见效迅速。如用于颈椎病有立竿见影之效的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穴位注射、外敷膏药等法;又如现在全国各地流行的冬病夏治与三伏贴,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中运用广泛;再如心脑血管病防治,针刺中药、针灸推拿、针推中药结合导引,以及其他外治法联合中药内服,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来达到综合治疗目的,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如今中医经皮给药,属中医外治法的药物外治法范畴,有良好发展趋势,今后可变通用于临床各科不同疾病的治疗。
中药外治法具有给药方便、恒速释药、减轻不良反应、维持稳定和持久的血药浓度、提高疗效及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等优点,在内服药物不良反应凸显的今天,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非药物外治法,相较于内治法也有其长处,没有药物的不良反应,安全方便、作用方式多样。临床上观察到,中医外治法的综合、叠加运用,其效果并不是简单的1+1=2,而往往大于2。如激光透穴离子导入法,有激光针灸、有中药透皮、还有经穴刺激作用,三者叠加,可达到更好效果,这一现象值得重视。
或许有人会问,中医外治法能治心脑血管病吗?回答是肯定的,能。例如患者心脏支架术后出现心悸、心绞痛,患者一直服用西药,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此时血管已通畅,患者为什么还会出现心绞痛等问题呢?主要是局部微循环障碍所致。这时用西药治疗是有局限的,尤其是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好解决,包括支架植入后的心绞痛、起搏器安装后的心悸、早搏等。对这类患者,用益气活血中药内服或外敷,或针灸、推拿点穴就很有效,并可避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出血等不良反应。这里要澄清一个认识的误区: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不是强项。事实并非如此,针药结合、针刺配合点穴导引,在心绞痛急性期、恢复期都有很好效果;同时,点穴按摩降压快,操作容易,无不良反应。我们对PCI 术后心绞痛、慢血流、心律失常,用针刺配丹芪益心方内服,联合经穴体外反搏治疗,可以促进心脏康复;对于中风昏迷、急性期患者,针刺人中、涌泉,也可以救急、醒神开窍。中医外治法防治术后心绞痛及再狭窄的效果,主要通过调理血脉,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黄帝内经.素问》)。冠心病心脉不通主要是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或痰浊阻络所致,故用益气活血、理气化瘀、化痰通络法,最终能达到疏通血脉目的。中医外治法不能脱离辨证论治,坚持用中医手段解决问题,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代发展中医外治法,可多法联用,继承创新。一方面用现代生物、物理学及解剖学方面的知识、技术,研制新的康复治疗仪器,并与中医膏摩、穴位敷贴、熏洗等外治法协同运用,以开展老年心脑血管病、疼痛等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同时,可向心脑血管养生治未病、术后并发症防治方面深入研究,向现代仪器精准定位基础上的中西医结合、病证合一模式发展;向中医外治用药精细定量化、精准靶向化方向研究,向多途径与多形式、多剂型与多系统方向发展;以及向传统经络、脏腑、气血理论与现代心脑血管病治疗相结合方向进行研究与发展,等。另一方面可寻找物理促渗法,改革剂型和贴敷方式,也可开展药物透皮吸收研究,在贴敷药中加入不同的透皮促进剂,或用不同基质,加入中药粉剂、油剂、浸膏等剂中,来促进药物高效、均匀、可持久地透过皮肤,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用。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意思是医疗养生之道,圣人奉行它,愚蠢的人违背它。谨录之与各同道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