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在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13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051
|魏 冰|东华大学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051
当前,有一款专注于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交APP,在它问世至今的三年多时间里,创造了无数的碎片时间奇迹。这个迅速走红,成为中国媒介奇迹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就是抖音。尤其在2018年抖音启用全新的品牌口号“记录美好生活”之后,其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在迅速走红的同时,抖音也深受大学生的青睐。《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 2018年12月底,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占总上网时长的11.4%[1]。抖音披露的最新用户画像表明,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岁,绝大多数大学生正好在这个年龄段中。因此,研究抖音在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时代和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一、 抖音走红校园的大学生心理因素分析
抖音在走红过程中能够赢得大学生的喜爱,受其追捧,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电商营销模式、大数据算法的支撑、明星助推、符合网红经济的规律等。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抖音满足了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求。
(一) 抖音的精准推荐,满足了大学生即时体验和人际交往需求
抖音会记录用户观看的视频内容,包括主题、点赞以及评论等,背靠大数据运算的技术支持,给每个用户推荐带有个人偏好的抖音视频。大学生打开抖音软件后,如果看到的第一个视频是自己喜欢的,可能就会继续往下“刷”,时间往往从十几秒变成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抖音满足了学生即时体验的快感,即心理学中的即时满足,所以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把大量的碎片化时间用于“刷”抖音。学生从抖音中获得视觉、听觉等感官的享受,“根本停不下来”成为大学生沉溺于抖音的真实写照。同时,通过喜欢的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学生更容易找到有相同兴趣的同伴,从而满足自己的人际交往需求。
(二) 抖音的低技术门槛,满足了大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求异心理
抖音操作简单,和其他视频软件相比门槛更低,现成的滤镜、背景音乐、特效等又让制作出来的视频非常炫酷。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参与意识与表达欲望强烈。青年学生在抖音上能以视频制作者、发布者、观看者、点评者、转载者等不同身份进行充分的自我表达。抖音的技术操作也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点,制作出标新立异的视频作品,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受到“抖友”的关注,满足大学生的求异需求。
(三) 抖音的多元化内容,满足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抖音的视频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一方面,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对未知事物抱有极大好奇心的年龄,他们通过观看抖音上的各类视频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抖音平台的口号是‘记录美好生活’,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下生产的短视频内容,给受众带来了空间上的距离感,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理”[2]。另一方面,通过观看抖音视频,大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还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截至2018年12月8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近1.8万个,累计发布超过300万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 388亿[3]。通过短视频这种轻松活泼的方式来传播严谨的科学知识,会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在求知欲的促使下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
二、 抖音走红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困境
青年在哪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哪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从人人网、QQ空间、博客、微博、微信到抖音,每一次自媒体的发展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状况。抖音上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时间短、主旨明确、问题集中、针对性和独立性强的特点,使信息供给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信息选择空间更加广阔,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和需要[4]。也正因如此,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问题,尤其是抖音中良莠不齐的视频内容更有力冲击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沉溺于“即时满足”,滋生享乐主义。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棉花糖实验”表明,延迟满足往往能让学生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相反,如果大学生受抖音的影响长期沉溺于“即时满足”,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可能遭遇困境。比如,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意味着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思考,与打开抖音就可以立即收获的感官满足相比,显得单调[5]。过度沉溺会导致学业困难,学生又试图通过抖音排解学业困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进入恶性循环。
二是追捧“网红直播”,助长虚荣跟风潮。目前,培养网红、用网红直播的方式来教育消费者的公司数量激增,抖音也成为网红主播传播信息的主要阵地之一。比如2019年火起来的当红主播某某,仅仅3个月的时间,就在抖音吸粉1 500万,15分钟卖掉了15 000支口红。大学生群体还处在三观的形成期,极易被诱惑,跟风购买网红产品,相互攀比,助长虚荣心。部分学生还滋生了“靠脸吃饭”“颜值至上”等好逸恶劳的职业观。同时,由于抖音视频制作简单,学生极易模范走红的抖音视频,使大学生思想懈怠,缺乏原创,盲目跟风。
三是泛娱乐化现象,萌生是非不分的道德观。虽然抖音已有政府权威部门进驻,比如新闻联播、共青团中央等,传播正能量。但是大量恶搞、三俗的视频依然在快速传播。有的视频戏谑英雄,爱国主义精神缺失。例如,2018年6月,抖音视频中出现火烧邱少云的笑话,侮辱和损害了烈士的形象,侵害了烈士的名誉,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有的视频恶搞校园生活片段,有的视频模仿低俗的内容,有的视频传播错误的恋爱观,助长不良的社会风气等……诸如此类的视频信息在大学生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让部分学生萌生了以丑为美、是非不分的道德观念。
三、 基于抖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一) 注重短视频内容构建,发挥抖音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诱饵”作用
抖音的视频长度一般是15到60秒。有研究表明,15秒的视频长度正是人体生物工程学里注意力最高度集中的时间长度。但是,短视频绝不能替代贯穿整个大学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它只是一种新载体新方法。因此,要想利用好这个碎片化的时间,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和内生动力,就必须注重抖音视频内容的构建,充分发挥抖音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诱饵”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持高度的舆情敏感度。对时事热点、突发事件、关键时间点、社会现象等作出快速反应,创作抖音视频来吸引学生的关注。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有些高校利用抖音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校园快闪活动,吸引了大量学生参加。从视频制作到点赞,从评论到转发,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后续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其次,创作视频时不能简单地通过蹭热度来博取学生的眼球,而是要深挖学生的切实需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将当前热点融入其中,作为短视频创作的素材支撑。挖掘同学身边的故事,发挥朋辈榜样的作用;挖掘校园文化的闪光点,增加学生爱校荣校的自豪感;挖掘有意思的学科知识点,激发学生探索的求知欲;等等。只有真正能够打动学生的抖音视频,才能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诱饵”作用。在“诱饵”的辅助下,开展更有深度、更为全面的学习教育活动,形成“抖音+主渠道”工作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二) 充分解析抖音视频的“碎片化”叙事特征,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创新
一个又一个15秒的抖音视频,向公众叙述着源于日常生活但又可能刷新认知的故事,叙述着存在于日常生活但是不敢表达或不会表达的故事。正是抖音短视频的“碎片化”叙事特征,俘虏了广大年轻人,极大增加了抖音青年大学生用户的黏性。这样的叙事方式,让受众在沉浸于高自由度体验的同时,也能完整地感受整个故事的魅力。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反观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门户网站的代表易班网,各级组织团体的微信公众号、慕课、微课等——这些载体上所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类型大多是长篇幅的文字、长视频、文字配图片等。因此,受到抖音碎片化叙事特征的启示,我们可以重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创新原有的叙事方式:尝试把原有的长篇大论浓缩成若干个短小生动的片段,对原有的长视频进行重构与剪辑,形成一个系列的短视频,不定期发布。这样碎片化地传播信息,更易为青年学生所喜爱和接受。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将微课的介绍文字转变为短视频,让学生通过短视频来了解一堂微课的主要内容,吸引更多的教育对象上微课。同时,我们注意到抖音视频制作时,在视觉效果上可以添加特效,在听觉效果上可以选择符合故事情节的音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发布网络教育内容的时候,也应关注所传播信息的听觉和视觉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个正常语速的教育短视频,加入1.5倍语速特效,让同学们在“萌萌哒”的语言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或许更能让我们的教育内容入耳入心。创新发展的需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叙事方式的创新研究。
(三) 加速高校实名入驻抖音,加强骨干力量培养,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入驻抖音的政府机构和媒体数量已超过500家,包括最早入驻抖音的官方机构共青团中央,随后入驻的人民网、央视新闻等。大量主流媒体和政府机关的加入,为抖音注入正能量,对青年人进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高校也不应落后。第一,需要在数量上有所突破。校级官方层面、与大学生联系紧密的职能部门、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学生会、党建管理中心等都应加快实名入驻抖音的步伐。第二,加强骨干力量培养。应培养一支具有较高媒介素养、政治素养的教师骨干和学生骨干队伍,让他们以个人身份实名入驻抖音。做到学院有抖音名师,班级有抖音领袖。第三,在传播的组织架构上,应构建以学校为核心主导层,以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校园名师为引领紧密层,以学生组织、学生骨干、校友等为分享传播层的校园抖音传播矩阵。[5]金字塔形状的矩阵传播,保障所发信息能够一层层向外传播,有利于初期入驻抖音的群体扩大其影响力,既能保障传播信息的质量,又能有效吸引粉丝。因此,加速高校实名入驻抖音,同时加强骨干力量培养,是我们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基础和保障。
既然抖音在融媒体时代异军突起,受到青年大学生的欢迎,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与时俱进,去分析抖音、学习抖音、占领抖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抖音的特点和优势,使得抖音也能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让校园抖音“抖”出正能量,切实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