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品种松辽186 灌溉技术浅析与探讨

2020-12-13王凤华

北方水稻 2020年6期
关键词:水层浅水秧苗

吴 律,王凤华*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吉林 公主岭 136100)

水稻在生育期间对水分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水与生态需水,二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对于水稻种植而言,必须重视水分管理,因此,灌溉技术非常重要。 灌溉技术科学,不仅能提高秧苗成活率,而且能促进水稻健壮生育,为丰收高产稳产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种植水稻新品种松辽186 的灌溉技术进行浅显分析、总结与探讨,以供参考。

1 本田整地要求及秧苗移栽标准

1.1 本田整地要求

本田整地质量必须达到“地平如镜、泥烂如羹”,才能保持均匀一致的水层, 避免田面不平导致水深处秧苗淹死、无水处苗干不长。

1.2 松辽186 秧苗移栽标准

秧龄35~38 d,叶龄3.5~4.0 片叶(盘育苗)或4.5~5.0片叶(大棚床旱育苗),苗高12~15 cm,秧苗挺实、有弹性,叶色绿中带黄,根系数12~15 条/株,茎粗2.5~3.0 mm,地上百株干重2.5~3.0 g(盘育苗)或4.0~4.5 g(大棚床旱育苗),秧苗50%带蘖1~2 个/株。 除秧苗形态、生理指标外,秧苗还要有很好的物理性能,如:秧苗的弹性、韧性好,根系发达、粗壮,白根多,根系活力强等。 各项指标均达到壮秧标准,能为移栽到本田植株生育良好打下基础。

当外界气温稳定通过13 ℃时移栽, 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一般在5 月15~25 日移栽,最迟5 月末插秧完毕,忌插6 月秧。

2 移栽期水层管理

移栽期保持浅水不露泥或花达水。本田水层深浅直接影响稻苗移栽质量,如田面水层过深会使插后漂苗,而田面无水则无法移栽。浅水不露泥或花达水是稻苗移栽的最佳水层,既能顺利移栽,又能保证移栽质量。

3 返青期水层管理

返青期保持3~4 cm 水层。稻苗移栽时,会使部分根系受伤,吸水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吸水能力有所降低,地上部分秧苗基本停止生长,待新根生出后,秧苗方能正常生长。 稻苗移栽后需缓慢向田间灌水,不可大水急灌,以免漂苗。 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适当加深水层达到苗高的2/3,不可淹没第3 片叶,或不超过叶耳浅灌3~4 cm 水层,保持3~4 d,防止移栽后发生冷害,以利保温及减轻叶片蒸腾量。 待秧苗发出一定数量的新根、新叶且不出现凋萎现象时,应立即排水,灌新水层3~4 cm,以提高水温、地温,促进植株有效分蘖早生快发,利于植株健壮生长。

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秧苗移栽后,对温度反应极为敏感,而温度则靠水层来调节,水稻返青期的水层技术管理,关系到移栽后秧苗返青的快慢,更关系到秧苗早期的生育,在松辽186 品种高产稳产栽培中是很重要的基础技术环节。

4 分蘖期水层管理

松辽186 品种分蘖力较强,浅水灌溉利于分蘖及增加有效分蘖穗数,此期田间水层保持2~3 cm 为宜。

浅水灌溉利于有效分蘖。 采用浅水层,日光照射能尽快提高水温、地温。 太阳光能直接照射到植株基部,温度高,根系土壤氧气充足,利于促进植株低节位分蘖芽萌发,提早分蘖,增加植株有效分蘖率。

浅水灌溉,提高地温,利于土壤有机肥分解和根系对养分吸收,并能提供土壤更多的氧气,利于有益细菌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加强根系呼吸作用,而且浅水能保持土壤养分的浓度。

浅水灌溉利于植株根系健壮发育。 水稻分蘖期,在土壤含水量较少或浅水灌溉时,光合作用的产物可直接更多地用于根系形成生长发育,从而使根际环境好,根壮、须根多,在土壤中根扎得较深,有力促进地上部植株健壮生长。但土壤相对湿度低于80%以下,造成土壤水分失调而不足则会严重影响水稻有效分蘖数。 因此,分蘖期水层技术管理非常重要,必须科学掌握好灌溉技术。

6 月末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 严格控制无效分蘖,应采取有效措施,一是灌深水层使其不分蘖,二是晒田。

深灌水层10 cm 以上,降低水温、地温,减少日温差,削弱植株基部光照强度,减少光合作用时数,抑制无效分蘖。 但深灌期以7~10 d 为宜,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水稻拔节期以后地上植株第一、二节间过度伸长,茎秆变软,造成倒伏而减产。

排水晒田可使稻田土壤水分、养分显著减少,断水断肥使水稻根系活力减弱,进入植株体内水分、养分减少,使地下根系、地上植株生育均受到抑制,达到了控制无效分蘖的效果。 但经过晒田带来田面龟裂,复水后渗漏量加大,放进新水土壤中氧气也多起来,这些作用均会有利于还原条件下产生的甲烷、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氧化和渗漏水排除,矿化物有效养分可随水向下移动,供水稻新根生育所用。排水晒田对于水稻根际环境改善、根系活力增强与养分吸收,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亦利于地上植株健壮生育。

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 较适宜的晒田时期,一般在6 月底7 月初, 水稻分蘖高峰期即无效分蘖始期。晒田会对水稻生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晒田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

水稻各生育阶段缺水都会对生育有一定影响,一般说来水稻营养生长期生育影响较小,因为营养生长期茎叶生育缓慢(分蘖期除外),复水后茎叶各方面生理作用增强,可得到充分弥补;而水稻生殖生长期正是减数分裂幼穗分化发育期,是穗枝梗、颖花(稻粒)以及颖花内部各器官即雌雄蕊花粉、卵细胞等主要发育时期,任何短时间缺水都会使正在发育的构成产量性状因素的某一种或几种稻穗的器官发育受阻,即使恢复水层,也难以使陷于停顿或退化的器官重新恢复生育或继续生长,严重影响了构成产量性状的形成,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5 幼穗发育期水层管理

水稻生育由营养生长期转入生殖生长期,此时植株叶面积增大,气温高,植株光合作用强,物质代谢作用旺盛,特别是水分代谢蒸发很活跃,因此植株对水分的需要量大大增加。 为了满足植株生育对水分的需求,此期田间水层深度应在5~6 cm, 为幼穗发育创造适宜的稳定温度与湿度生育环境,利于幼穗枝梗分化与粒数增多,为构成产量性状提供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 在北方一季稻生产区域,水稻生育减数分裂期常常遇到低温,此时应将田间水层保持在10 cm 以上,深水保护幼穗正常生育,严防发生障碍性冷害,否则会影响构成产量性状正常生长发育。 水稻拔节孕穗期正值7 月下旬8 月上旬, 中午气温高达35 ℃以上,此时加深水层,调节水温降低,直接起着缓冲作用,利于水稻正常生育。

6 出穗期至成熟期水层管理

水稻出穗后的同化量平均占全部稻谷粒的60%~70%,出穗后增加多少同化量,则受光合作用时间长短、绿色叶面积大小以及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上述三方面因素,主要以株型理想、植株健壮、根系发达粗壮活力强为基础。 根系好,地上部植株才能生育良好,所以,此生育阶段更要突出提高植株地下土壤中的根系活力,创造土壤氧气充足的良好根际生育环境。稻田水层深浅与土壤氧气多寡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水稻由营养生长期转入生殖生长期,颖花分化,减数分裂幼穗形成,应结合追施穗肥,深灌水层5~6 cm,进行护胎到剑叶抽齐后,撤掉深水层,采用浅水层或间歇灌溉干湿结合,以增加土壤氧气及透气性,为水稻抽穗创造良好的根际生育环境条件。 此期根系活力强,是促进地上部植株生育健壮的关键。

抽穗后至灌浆期,田间水层要保持5~6 cm,腊熟期则采用间歇灌溉, 以保持根系活力及地上部植株韧性好、不倒伏。 黄熟期生育指标,每个植株应保持3~4 片绿色功能叶片,全田穗黄叶绿,呈秋优型生育态势。 收割前15~20 d撤水。

关于停水时间,应根据田块排水顺畅与否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排水不良的粘质土壤或低洼易涝地排水困难,应在水稻出穗后25 d 左右停水晒田;地下水位低,排水条件较好的稻田,水稻出穗后25 d 亦可停水晒田;漏水田要适当延长灌溉时间,否则因土壤过于缺水,导致植株叶鞘含水量降低而引起倒伏,或由于叶面过早减少绿色,腹白米率增加,会使产量品质双降低。

7 土质较好的稻田应采用的灌溉技术

水田土壤较肥沃、渗漏性不强,且日照较充足,雨量又充沛,这样条件较好的稻田种植松辽186 品种,插秧后至返青期田间应浅水灌溉,保持水层3 cm 至6 月末。有效分蘖末期,要根据土壤肥力与水稻生育情况采用不同程度的灌溉水层或晒田。 在水稻已进入生殖生长期,颖花分化减数分裂幼穗形成的孕穗期,要适当加深水层5~6 cm,尤其遇到低温气候,必须加深水层保护幼穗不受冷害。 进入灌浆乳熟期则浅水灌溉, 保持2~3 cm 水层或干湿相结合灌溉方式,利于水稻灌浆成熟,籽粒饱满,提高结实率。 9 月15~20 日撤水,促进水稻早熟。

8 盐碱地应采用的灌溉技术

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的内陆盐碱地稻作区,如吉林省西部,多为苏打盐碱地土壤,代换性钠元素含量较高,苏打盐不易溶于水,土壤质地细腻渗漏性差,加之降水量少,日照又比较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利于有机物质积累,但由于含盐碱量较高,应深挖排水沟,以利于土壤脱盐与降低地下水位。 据吉林省梨树灌区试验结果表明,挖深沟排水稻田土壤脱盐率为1.42%~2.10%,地下矿化度脱盐率8.1%,土壤pH 值降低0.63~0.77,挖沟排水洗盐碱效果十分明显。

内陆盐碱地种植松辽186 品种,必须以水洗碱。 移栽后浅水灌溉,插秧后5 d 左右开始洗碱,含盐碱量0.5%以上,水混浊的,应洗盐碱3~4 次;含盐碱量0.5%以下,洗盐碱2~3 次,每次排水要彻底。 当植株进入分蘖末期要深水控制无效分蘖,做到定期换新水,以便排出盐碱,利于松辽186 品种生育正常,获得理想产量。

9 山区、半山区应采用的灌溉技术

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亦有很多山区、半山区稻作区,这类生态区域,多为日照时间不足、生育期较短,但降水充沛。 其灌溉技术应以“防止冷害,促进水稻早熟,保证丰收”为原则。 秧苗移栽后浅水层圈灌,提高水温、地温,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使其早分蘖,增加有效分蘖数。 进入7 月初水稻幼穗分化形成,要深灌5~6 cm 水层,既能保护幼穗不受低温冷害,又能起到控制无效分蘖的作用。 出穗开花期浅灌2~3 cm 水层或间歇灌溉,此期以提高水温、地温为主,以防止植株根系衰退老化,关键是增强根系活力,以根养叶,以叶促进植株生育健壮与早熟,从而获得理想产量。

猜你喜欢

水层浅水秧苗
一种基于浅水静水环境的浮筒构架式水上钻探平台
马唐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
傅卫国
农民
藕农水中采收忙
巴拉素煤矿井筒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昌黎海湾扇贝养殖区龙须菜养殖技术
不同水深条件下的青萍除氮效果试验
找不同
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