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调查研究

2020-12-12李艳峰吉晓李海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戒毒毒品体质

李艳峰,吉晓,李海

(海南省琼山强制隔离戒毒所,海口 572300)

2020 年6 月《2019 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对外发布。报告指出,在214.8 万名现有吸毒人员中,滥用冰毒人员118.6 万名,占55.2%,冰毒仍然是我国滥用人数最多的毒品;滥用氯胺酮4.9 万名,占2.3%。新类型毒品增多。目前,新型合成毒品不断出现。如含LSD 成分的 “邮票”、向学生兜售的“聪明药”以及逐渐蔓延的“0号胶囊”“G 点液”“犀牛液”等色胺类物质,品种五花八门。有的变换包装,伪装成食品、香烟等,如“奶茶”、巧克力形态的毒品;有的是未列管的毒品替代品,如号称“改良K 粉”的氟胺酮(fluorine amine ketone);还有新精神活性物质作为第三代毒品,在国内迅速扩张,且花样不断翻新,如合成大麻素“娜塔莎”等。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全年检测出新精神活性物质41 种,其中新发现5 种。随着新型合成毒品种类的不断增多,吸食后“快感”更加趋于满足,使得新增的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戒毒人员呈上升势头。

在这个背景下,近年来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的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戒毒人员日益增多,人数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吸食传统毒品的戒毒人员。现在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更注重对戒毒人员的科学戒治手段、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在针对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的戒治方面要根据他们的体质、心理、人格特质的特点,来开展更加有效的戒治 工作。

就目前的研究发现,合成毒品毒性强烈,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急慢性精神障碍。同时,这类毒品还会对心血管产生兴奋作用,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严重的可产生惊厥、脑出血和猝死。合成毒品滥用者易出现兴奋、狂躁、抑郁、幻觉等精神病症状,从而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和艾滋病、性病传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的体质特征、心理特点及人格特质,开展针对性的戒治和管理显得尤为 重要。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是从海南某强制隔离戒毒所全部吸食新型毒品的125 名男性戒毒人员(数据截至2020 年5 月)进行心理测量、艾森克人格测验(EPQ)、国民基础体质测量,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水平、个性特征、基础体质水平。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SCL-90 调查问卷”和“艾森克EPQ调查问卷”,共计发放125 份,收回125 份,有效问卷125 份,有效率100%。两份问卷主要是了解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的特质。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有90 个项目,每项5 级评分。症状包括10 个方面: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睡眠和饮食情况。

艾森克人格测验(EPQ),是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等人编制的一种有效的人格测量工具,对分析人格的特质或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的是陈仲庚主持修订的成人EPQ 版本。该问卷由88 个项目组成,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问卷由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及说谎(L)四个量表组成。

1.2.2 统计方法

本文采用 SPSS23.0 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心理测评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和配对样本t 检验,以明确心理健康水平。统计结果用均值士标准差表示(±SD),显著性差异选择P<0.05 和P<0.01 水平。

2 结果

2.1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基本信息调查

通过对海南某所在册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进行访谈以及查阅有关档案,从学历、吸毒年限等了解他们的基础信息,情况统计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该所收治的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戒毒人员呈以下特点。一是从年龄结构看,以青壮年为主,低龄化人员少,31~40 岁占比52%,41~50 岁以上占比27.2%,两个年龄段占比近80%。二是从身高体重评价来看,以体重正常的人超过一半,占比50.4%,体重较低的人员30.4%,笔者认为这与海南本地人特殊体型与体质有关。三是从文化程度看,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较差。大多数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这部分人占比87.2%。四是从婚姻状况来看,以已婚和未婚为主,其中已婚的人员有48%,未婚的人员有43.2%。五是从戒毒人员吸毒年限看(很多种混吸,已被抓时吸食种类为主),吸毒年限越长,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人数越多。其中,吸毒时间11 年以上的人员最多,占比达到42.5%,次之以6~10 年与2~5 年为主,占比都达到20%多。六是从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种类看,以吸食冰毒为主,比例高达72.8%。

表1 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基本情况与吸毒信息统计表

2.2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体质特征分析

康复训练中心通过对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体质监测,数据在系统内自动参照《国民体质参照标准》(2003 成人版本)进行各年龄段对比评价,故以下表格在分段时不以年龄为标准,对论证结果没有影响。具体情况统计如下。

2.2.1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身体总体评价多数人合格

从表2 身体评价等级上看,总体上不合格率36.8%,合格以上人数占比63.2%,多数人身体评价等级达到国家标准。这与以往的刻板印象悖离。目前,许多人认为戒毒人员体质较差,但戒毒所体质监测结果与此不同。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海南本地人体格偏瘦有关。同时,身体评价等级主要采用体重、体脂率等指标,而吸毒人员由于长期吸毒,使他们体脂率低,体型消瘦,因此产生这种结果,与他们身体健康程度关系不大。

表2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体质监测统计(n=125)

2.2.2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心肺功能差

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合在一起被称作心肺功能(或心肺耐力),心肺功能对于人体健康来说至关重要,也是体质检测指标中的重要部分。由于身体功能包含的内容广泛,测试的指标多样且复杂,多数是在实验室中利用精密仪器进行检测的。为了适应戒毒人员测试的需要,在体质监测中只能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指标,如肺活量、台阶试验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身体心肺功能水平。通过对125 名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的肺活量和台阶测试,结果统计见表3。

通过表3 可以先看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心肺功能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肺活量差。其中,肺活量稍差的人占比36%,差的人占比29.6%,两者共计占比63.6%,肺活量中等以上占比共计36.4%,总体肺活量差。二是台阶指数评价差,其中有37.6%的人台阶测试结果差,16.8%的人稍差,中等及以上的人43.6%,总体上看,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台阶测试水平差。肺活量和台阶测试水平反应到心肺功能上,说明他们的心肺功能差。

表3 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心肺功能评价统计(n=125)

2.2.3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力量素质差

在国民体质监测中,身体素质检测指标中的力量素质包括握力、纵跳、背力、俯卧撑等。这方面的检测数据统计如下。

表4 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力量素质统计(n=125)

根据表4 数据统计,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的力量素质偏差。第一,在握力评价方面,中等及以上等级占比为15.2%,差与稍差的比例为84.8%,说明他们的握力差。第二,在纵跳能力方面有47.2%的人差,29.6%的人稍差,中等及以上占比23.1%,纵跳评价总体比握力稍好。第三,在背力评价方面,超过一半的人差。第四,在俯卧撑方面,虽然有67.2%的人稍差或差,但中等及以上的评价占比33.8%,这在力量素质方面相比其他几个要素要好得多,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经常在宿舍内进行俯卧撑锻炼的结果。

2.2.4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平衡素质中等

单脚闭眼站立在国民体质检测中是身体平衡素质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对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统计该指标结果如下。

表5 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平衡素质统计(n=125)

从表5 看出,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差的占比12%,稍差的36.8%。中等及以上评价等级共占比51.2%,超过一般的人平衡素质基本达到要求。

2.2.5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柔韧素质和反应能力差

在国民体质监测中,柔韧素质主要由坐位体前屈指标反映,反应能力由反应时指标反映。以下是对这两个指标的统计。

表6 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柔韧素质和 反应能力统计(n=125)

从表6 可以看出,一方面,戒毒人员在柔韧素质方面稍差,该方面稍差等级人数占比40.8%,差的占比28%,优秀等级没有。另一方面,反应能力方面,差等级占比37.6%,稍差24.8%,两者共占比62.4%,中等及以上等级共占比37.6%,这可能是长期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对脑神经损害,而导致反应能力的下降。综合来看,戒毒人员柔韧素质稍差,反应能力差。

2.3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心理特征分析

为了明确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对125 名人员作SCL-90 测试,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检验统计见 表7。

表7 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SCL-90 测试与 全国常模比较(±SD)

表7 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SCL-90 测试与 全国常模比较(±SD)

注:“*”表示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极显著性差异P<0.01(下文略)。

因子 戒毒人员(n=125) 全国常模 t 值 P 值躯体化 1.81±0.65 1.37±0.48 -4.82 **强迫 1.97±0.62 1.62±0.58 -4.07 **人际关系敏感 1.81±0.59 1.65±0.51 -2.01 0.047抑郁 1.82±0.67 1.50±0.59 -3.38 0.001焦虑 1.76±0.65 1.39±0.43 -4.05 **敌对 1.71±0.80 1.48±0.56 -2.06 0.041恐怖 1.46±0.62 1.23±0.41 -2.69 0.008偏执 1.62±0.57 1.43±0.57 -2.37 0.02精神病症 1.57±0.48 1.29±0.42 -4.13 **

从表7 看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SCL-90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说明他们心理不健康。一方面,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症6 个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3 个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

从SCL-90 测试中反映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2.3.1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情绪情感低落、不稳定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对脑部神经损害严重,从统计分析中看到,他们普遍存在精神病症现象。他们在新型合成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作用机制下,普遍存在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等不良情绪(具体因子分统计见表7),强迫症状严重,可能与药物成瘾后的病理机制相关。普遍存在抑郁情绪,与所内空间限制,及各种行为规范约束,导致他们对强戒生活兴趣减退、缺乏活动愿望、行为消极,应对事务处理能力下降。新型合成毒品对吸食者中枢神经产生兴奋作用,使吸食者情绪不稳定及广泛性焦虑,产生偏执、固执等特征。长期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人,行为特质上没有主见,精神世界空虚,贪图物质享乐和感官刺激,被强戒后更加剧他们情绪情感的低落与不稳定。

2.3.2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意志行为差

新型合成毒品吸食者对其依赖性较高,因此,吸食量大、频率高。戒毒人员在入所后,仍然会对毒品产生精神依赖,通过表7 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因子分高反映出,他们意志行为减退、行为冲动,易激惹。在应对方式上,能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攻击等行为。其中,所内生活单调,行为规范严格也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更多的可能是,由于新型合成毒品损害大脑中枢神经不可逆性,表7 精神病性、躯体化因子分高,且与全国常模呈极其显著性差异,是这方面较为客观的 反映。

2.4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个性特征分析

为了了解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的个性特征,笔者对125 名人员作EPQ 测试,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检验统计见表8。

表8 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EPQ 个性特征与 全国常模比较(±SD)

表8 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EPQ 个性特征与 全国常模比较(±SD)

变量 戒毒人员(n=125) 全国常模 t 值 P 值E 13.92±2.40 10.92±4.59 12.78 **N 12.14±3.57 10.75±5.21 3.71 **P 10.59±2.61 7.21±3.12 12.35 **L 9.25±2.21 10.08±3.89 -3.81 **

表8 反映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的EPQ原始分与全国常模相比,E 变量、N 变量及P 变量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并呈现极其显著性差异。L 变量低于全国常模,并呈现极其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表8 四个变量统计,提示125 名戒毒人员情绪稳定性差,个性喜欢寻衅滋事,具有一定的攻击性。他们个性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2.4.1 人格外向

在EPQ 解释中,E 表示性格内外倾向。新型合成毒品是一种兴奋类型毒品,从表8 看出,他们E 变量得分较高,这可能是长期吸食新型合成毒品造成的。但是,从表8 中反映出他们目前的内外向状态存在情感易于外露、冲动;喜欢人多热闹,好在所内拉帮 结派。

2.4.2 情绪稳定性差

在EPQ 测试中,N 表示情绪稳定性,反映的是正常行为,并非指病症。表8 中,与全国常模相比,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的神经质(N)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说明他们情绪稳定性较差,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倾向、遇到刺激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致出现反规范化行为。

2.4.3 应激反应大,具有攻击性

精神质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但如果某人表现出明显程度,则易发展成行为异常。精神质(P)高分特征表示可能孤独,倾向于独身,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缺乏同情心,感觉迟钝,对人抱有敌意,与他人不能友好相处;固执、倔强,喜欢寻衅,具有攻击性,且不顾危险。表8 中反映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精神质(P)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这表示他们在所内生活可能存在孤独、对别人冷漠,对社会、家庭、亲人缺乏一定的责 任感。

3 讨论

本文125 名研究对象毒品吸食类型均从他们档案中得到,这部分人占省琼山强制隔离戒毒所全部戒毒人员的1/3,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信效度。部分人存在混吸毒品现象,但总的趋势是毒龄越长,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时间越长。随着毒品管控严厉和各地禁毒大会战的持续推进,强制隔离戒毒所人数会进一步减少,精细化的分类管理是一种趋势,特别是以身体状况和毒品对中枢神经刺激作用类型的分类管理会使戒毒更有效率。因此,笔者除了提到目前使用的教育矫正、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方法,还提到了没有正式运用的以毒品对中枢神经刺激作用类型的分类管理矫治 方法。

针对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的体质特征、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立足于“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严格分区分类管理手段,运用专业中心支持,注重科学戒治。针对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戒治方法提出以下建议:

3.1 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矫治,提升矫治成果

强化新型合成毒品危害教育,通过毒品原理讲授、数据分析、案例解析、图品展览、VR 展示等多种手段,施行正面灌输、互动交流、心理团辅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切实增强新型合成毒品危害的真实感、震撼力和影响力。针对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普遍存在的戒毒意愿弱、文化素质低、道德水平差、心理状态差、纪律规范意识不严、职业技能缺乏等实际,认真开展精细化教育矫治。推广海南“金不换”职业教育中专班的适用范围和拓宽“金不换”职业教育中专班的课程安排,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矫治 成果。

3.2 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课程,提高身体素质

根据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身体心肺功能差、平衡素质差的几个特点(详见上文体质调查结果),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严格落实。要保证他们足够的康复训练时间,改变重生产,轻训练的理念。要把康复训练与身体康复、强化戒毒意志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康复训练的针对性、时效性。

在已被证实的许多康复训练科目中,太极拳和太极扇等太极类训练内容,对戒毒人员的身体康复和体能提升方面效果较好。海南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病残戒毒人员通过太极扇训练提升了心肺功能和柔韧素质、平衡素质等。同时,太极类训练方式具有节奏舒缓、强度低的特点,特别适合戒毒人员身体差的事实,而且它在训练过程中还充满一定的趣味性,更易于被戒毒人员 接受。

3.3 重点进行个性重塑,培养心理调控能力

根据EPQ 测试统计,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戒毒人员存在一定的负面个性特质。长时期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后,更加重人格扭曲和变异,导致他们难以真实的面对自我。访谈中,很多戒毒人员担心解除后仍会复吸,因此,强制戒毒必须着眼于根除“心瘾”,而根除“心瘾”的关键在于矫正个性偏差。

在具体的实施工作中,心理咨询民警可以采用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课程相结合的方式,配合运用放松、暗示、VR 治疗等心理学技术,结合其他辅助手段和新技术运用,逐渐培养戒毒人员的自律性、性格稳定性,最终使他们改善心理状态差的局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个性健全发展。

另外,在开展心理工作时,要特别注重培养戒毒人员的自我调控能力。由于戒毒人员承受许多的负性评价,情绪波动大,心理咨询民警要善于捕捉他们的心理情绪反映,借助心理学技术适时随他们开展心理调节。并通过适当方式让戒毒人员掌握这些心理调节技术,教会他们进行自我调控,把不良体验转化为良性体验,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3.4 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毒品种类,分区分类管理

经过“禁毒三年大会战”和扫黑除恶斗争,目前,海南司法系统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册锐减至1 000多人,这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从毒品对人的中枢神经的作用分类,毒品分为兴奋类、抑制类及致幻类。根据本文调查结果,一般情况下,戒毒人员吸食的新型合成毒品种类不多(表1),大多属于兴奋类或致 幻类。

笔者认为,戒毒人员在入所分队时按照毒品对中枢神经作用结果分类,即按照兴奋类、抑制类、致幻类分类,这样便于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分类戒治和医疗 救助。

同时,针对新型合成毒品人员精神病症多、突发疾病多、突发事件多的特点,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控措施。通过强化民警直接管理、健全所情分析研判、强化重点安全隐患预警、完善应急预案等形式,落实好安全防控措施。对有幻视、幻听、自杀倾向或自杀史等精神病类戒毒人员列入24 小时监护对象。对这部分人运用视频或红外跟踪监测系统,病情严重者配备生命体征床垫,出现紧急情况时要及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并做好证据留存。

猜你喜欢

戒毒毒品体质
销毁毒品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火烧毒品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