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穴插秧苗数不同对松辽122 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影响试验研究

2020-12-12包红霞耿文良

北方水稻 2020年6期
关键词:穗数分蘖单株

包红霞,耿文良*

(1 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内蒙 通辽 028015;2 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吉林 公主岭 136100)

科学合理地确定每穴插秧苗数,可以有效地发挥水稻的增产潜能。每穴插秧苗数根据生态环境、土壤肥力、肥料供给水平、稻秆软硬度、品种分蘖力、耐肥性、抗倒性及栽培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而定。以往研究多集中在穴与穴之间的密度上或株行距大小上,很少看到研究穴内秧苗密度的论文[1-3]。 本研究通过逐渐增加每穴插秧苗数,探讨每穴插秧苗数不同对水稻新品种松辽122 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北方稻区种植该品种进一步发挥增产潜力、提高产量提供参考性数据[4]。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松辽122, 该品种适于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种植,生育期135 d,需≥10 ℃有效活动积温2 700 ℃以上。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为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土壤为黑钙土,酸碱度pH 值6.5,属偏酸性土壤,中等肥力。

1.3 试验方案

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7 个处理,处理1:1 苗/穴,处理2:3 苗/穴,处 理3:4 苗/穴,处 理4:4 苗/穴,处 理5:5 苗/穴,处理6:6 苗/穴,处理7:7 苗/穴。 进行随机区组,3 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即长5 m,宽3 m。 采用大棚旱育苗,播种前4 月7~8 日晒种2 d, 以提高种子活力,4 月9~15日选种、浸种、催芽,4 月17 日播种育苗,5 月23 日移栽。在插秧前1 d,即5 月22 日下午,对苗床喷施800 倍乐果液,秧苗带药移栽,以防潜叶蝇危害。移栽方式:30 cm×17 cm,辽河水自流灌溉,其他田间管理同当地水稻生产栽培技术。

合理施肥:氮(N)、磷(P)、钾(K)、硅(Si)四种元素合理配比施用,底肥施硅(Si)肥564 kg/hm2,施纯氮(N)肥量180 kg/hm2,按底肥:蘖肥:穗肥=5:3:2 比例施入,磷肥(P2O5)94.5 kg/hm2(全部施底肥),钾肥(K2O)75 kg/hm2,其中,70%用于底肥,30%用于水稻拔节期施追肥, 移栽返青后第一次追氮(N)肥时,拌入药剂丁草胺,将杂草消灭在萌芽中[5]。

1.3.2 生育阶段取样 在田间进行跟踪调查:每个处理选取10 穴长势基本一致的植株,做标记,定点调查,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和成熟期调查统计每穴有效穗数及每株最多分蘖个数等相关数据, 收获前在原调查点取样5 穴,用于室内考种调查穗粒数、空秕粒、结实率、千粒重等,收获后脱粒实测全区产量,并用SPSS 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松辽12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通过试验结果可知,每平方米有效穗数随着每穴插秧苗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产量也随着每穴插秧苗数的增加而提高[6],由表1 可知,从处理1 到处理7 的产量由7.04 t/hm2提高到9.47 t/hm2,提高了34.5%,但这一升高趋势从处理4 以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处理1 到处理4 的产量增幅较大,达24.2%,而从处理4 到处理7 的产量增幅变小,仅为8.4%。 试验结果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如果单纯地通过增加每穴秧苗数来提高主穗的比例,不仅会使穗粒数降低,产量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另外,从调查结果也能看出,处理1 到处理7 之间结实率与千粒重的变化不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表1 松辽12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从表2 可知,松辽122 品种产量与有效穗数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r=0.99**,其他三个因素(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有效穗数是影响水稻品种松辽122 产量的重要因素。

表2 松辽122 产量及构成产量因子相关分析

2.2 每穴插秧苗数不同对有效穗数及成穗率的影响分析

2.2.1 每穴插秧苗数不同对有效穗数产生的影响 有效穗数由每穴株数、单株穗数、成穗率三个因素构成,缺一不可,有效穗数的多寡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高低。 通过表3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每穴插秧苗数的增加,最高分蘖个数/株、穗数/株、有效穗数/株均呈递减趋势,处理1 的最高分蘖个数/株、 穗数/株、 有效穗数/株分别由16.3 株、17.3 株、9.9 株下降到处理2 的8.6 株、9.6 株、5.8 株,均下降了40%多,下降幅度较大,从处理3 之后,则下降幅度变小。 通过对每穴有效穗数分析结果得知:随着每穴苗数的增加,每穴有效穗数也随之增加,从处理1 到处理7 的每穴有效穗数由9.9 穗提高到15.0 穗,提高了51.5%,但这一升高趋势从处理3 以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处理1 到处理3 的有效穗数增幅较大,达39.39%,而从处理3 到处理7 的有效穗数增幅变小,仅为8.7%。随着每穴苗数的增加,每株的最高分蘖个数明显下降,可见,要想通过增加每穴苗数来提高主穗比例,进而达到提高产量的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而且还会使每株的有效穗数下降;每穴有效穗数虽然随着每穴苗数的增加而增加, 但在每穴3~4 苗以后,增幅变小,可见,一味地增加每穴苗数也不能大幅度提升每穴有效穗数。

表3 松辽122 品种不同密度处理下的有效穗数

2.2.2 每穴插秧苗数不同对成穗率的影响 所谓成穗率是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占最高茎蘖数的百分比,能说明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之间的关系[7]。 每穴插秧苗数的不同,直接影响成穗率的高低。 从数据分析可知,成穗率随穴插秧株数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即成穗率由处理1 的57.2.0%升高到处理3 的68.1%,达到最高值,再降至处理7 的61.1%(图1),这一变化趋势符合水稻叶蘖同伸规律。松辽122 为13 片叶品种,8 片叶为有效分蘖临界叶位,单株分蘖应为5 个。 从表4 可以看出,处理1、2 单株最高分蘖个数显然超过有效临界分蘖数5 个, 这说明10 叶期还有分蘖继续生出, 在每穴插秧苗数少的情况下, 光照、空间、养分等充足,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进而使得高节位无效分蘖和迟生的二次分蘖数量增多,因此,无效分蘖相对增多,降低了成穗率;处理3、4 单株分蘖在5 个/株左右,说明处理3、4 的分蘖结束期符合13 叶水稻的理论有效分蘖结束期,有效分蘖结束时期较为合理,因此,成穗率达到了峰值水平,为68%左右;处理5、6 和7 的平均单株分蘖数不到5 个,说明每穴秧苗数量过多,使得秧苗所获得的光照、空间、养分等都不同程度降低,不利于有效分蘖的正常生出,也抑制了无效分蘖,进而降低了成穗率[8-9]。

2.2.3 穴内密度与产量关系 试验将x 作为平方米株数,y 为单株产量,Y 为平方米产量,通过图2、图3 可以看出,随着平方米株数的不断增加,平方米产量逐渐增加,但在达到一定值后变化很小,类似一条渐进曲线;单株产量随着平方米株数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减少,在降到一定值后变化很小,也类似一条渐进曲线。 经过计算得出回归方程: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在固定株、行距即30 cm×17 cm 的条件下,分析了处理密度变化给产量带来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产量随着处理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这一升高趋势从处理4 以后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处理1 到处理4 的产量增幅较大,达24.2%,而从处理4 到处理7 的产量增幅变小,仅为8.4%;每穴或每平方米有效穗数的变化趋势与产量相同,也是随着处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从处理1 到处理4 的有效穗数增幅较大,达43%,而从处理4 到处理7 的产量增幅变小,仅为6%。通过对产量与构成产量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产量与有效穗数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其他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在本项试验的生态环境、栽培技术条件下,有效穗数多寡对松辽122 品种产量多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穴插秧苗数的增多, 产量和有效穗数也随之升高,通过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在每穴插秧苗数无限增多的情况下,产量最大的期望值达10 104kg/hm2。在本试验过程中,松辽122 产量没有随着每穴插秧苗数的增加出现先升后降的现象,而是一直在升高,只是每穴插秧苗数过多时增幅变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松辽122 品种秆硬、抗倒伏性好,随着穴插秧苗数的增加,没有出现早衰及倒伏的现象,另外,本试验没有将穴插秧苗数设计过多,没有达到倒伏的条件,所以产量有增无减[10];二是从施肥方面分析,本试验施肥量及配比合理,没有发生水稻贪青徒长或植株矮小、发育不良等现象,没有使产量下降;三是从抗病虫害方面分析,本试验所选的松辽122 品种,具有抗病虫害强的特点,如抗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干尖线虫病及二化螟虫等,没有因病虫害造成减产[7]。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松辽122 在不同处理密度下,根据所占空间大小、水肥供给情况及自身品种特性等,通过不断地自身调节发挥最大的生长潜力,逐步建立趋于合理的群体结构,每穴插得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每穴插3~4 苗最为合理,这一点从影响产量的另一要素即成穗率的变化趋势 (先升后降)也可看出,此时成穗率可达到较高水平,能够获得最佳产量。可见,单纯地通过增加每穴秧苗数来提高主穗的比例,不仅会使每株有效穗数降低,产量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松辽122 高产栽培关键是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但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长环境的优劣、可利用空间的大小、水肥供给多少、栽培措施恰当与否等[11],因此,要想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只有通过环境与水稻的生长发育协调统一的途径才能实现。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每穴插3~4 苗最为合理, 每株秧苗的有效分蘖数量和有效穗数适宜,主要是在主茎上进行一次分蘖,而且分蘖也较早,穗粒结构合理,成穗率较高,可充分利用光照、温度、肥料和空间等,能够获得最佳产量;每穴插1~2 苗时,其增产方式主要为分蘖,体现在分蘖数量多、分蘖时间晚,尤其是高节位分蘖和第二、三次分蘖增多,虽能形成有效穗,但是生育期相对较短,成穗率不高,其产量和有效穗数要远远低于每穴插3~4 苗,而且插秧的过于稀疏,不仅达不到高产要求,也造成水、肥、光等资源的浪费;每穴插5~7 苗时,主茎数量有所增加,单株最高分蘖个数明显减少,加之受到空间及环境的限制,通风性和透光性差,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降低,穗粒数减少,种内肥料和养分竞争激烈,影响单株生长发育,限制了增产潜力的发挥,另外,也浪费了不必要的秧苗[12]。因此,要想实现松辽122 的高产栽培,既要发挥单株秧苗的增产潜力,还要发挥空间及环境资源优势,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生物体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从而促进该品种在北方稻区种植中发挥最大增产潜力,获得最佳产量。

猜你喜欢

穗数分蘖单株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黄淮北片水地小麦育种现状及性状演变分析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优良单株品比试验初报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