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双重向度

2020-12-12龚志军邵永运王艳彪

关键词:理论时代工作

龚志军, 邵永运, 王艳彪

(沈阳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部,辽宁 沈阳 11003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理论勇气、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深刻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基本走势,透彻剖析国内外舆论环境,经过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立意高远、深邃广博、意蕴丰富、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理论体系,为今后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因此,加强对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明晰其时代回应与理论特征,对科学理解和正确运用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意义重大。

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回应

“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任何理论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都是对特定时代背景下某一或诸多事物变化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对那个时代相关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难题的科学回答。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就是对现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和深刻揭示,是对“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以及怎样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意识形态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时代回应,是破解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现实困境的科学指引。因此,准确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特征和突出矛盾,弄清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背景,回应的时代命题,成为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的逻辑起点。

(一)现实境遇: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多样和社会主流价值遭遇挑战

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使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局部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愈发明显,在社会思想意识和社会主流价值等方面展现出很多新情况、新特点、新矛盾,成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境遇。其一,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多样。习近平指出:“20世纪以来,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为缓和社会矛盾、修补制度弊端,西方各种各样的学说都在开药方,包括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族社会主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2]这些西方思潮中的错误观点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产生影响。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积累,社会思想意识领域更加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也愈发活跃,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选择性、自主性、多变性、差异性,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想多样杂陈、各种力量竞相发声,为一些社会思潮尤其西方错误思想学说造谣惑众、散布杂音提供了生存空间。这些错误思潮不断消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扶植利益代言人,争夺人心、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意识形态领域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多样,各种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激荡、此消彼长,与社会舆论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挑战能力显著增强,给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的更大考验。其二,社会主流价值遭遇挑战。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社会生产力更加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明显增强,独立自主、公平竞争、民主法治、开拓创新等意识深入人心,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进一步彰显。但是,市场自身存在不可规避的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所倡导的“等价交换”等观念必然会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滋长蔓延,唯利是图、道德失范、背信弃义等现象层出不穷,对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带来挑战。再加之当前中国社会阶级阶层构成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点,不同阶层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差距拉大,价值取向从单一集中走向多样多元。这些因素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社会主流价值的号召力,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带来消极影响,因而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也成为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形成与发展的现实依据。

(二)最大变量: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致使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

习近平指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值得高度重视。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3]36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等互联网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相互间的界限愈发模糊,复杂难控的大舆论场正在形成,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逐步由“阵地争夺”“自在状态”“思想感染”“完整叙事”转向“话题抢夺”“自觉状态”“政治诉求”“碎片传播”,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决定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大变量”。一方面,互联网成为了引领社会思潮和凝聚思想共识的“主战场”和“最前沿”。意识形态在社会功能层面上就像是“社会水泥”,有着强烈的社会聚合力,通过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把不同阶层、党派、社会团体都凝聚起来。而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载体的多样性破解了旧传播媒介的交互壁垒、时空限制以及资源浪费等现实难题,实现了信息立体化播散、沟通多角度展开,为这种社会聚合力发挥功用带来了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同时,还拓展了意识形态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开辟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场域、新理念、新路径。正因如此,通过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巩固红色地带,压缩黑色地带,争取灰色地带,用互联网凝聚和激发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成推动工作的“最大增量”,成为了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破题之道”。另一方面,互联网充当着负面舆情发酵和错误思想宣传的“策源地”和“扩音器”。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重要机遇中也隐藏着严峻挑战。互联网传播主体的任意性、内容的碎片性、客体的隐匿性使得价值认同遭到挑战、思想整体性遭到破坏、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遭到消解,时常出现网络暴民、网络愚民、网络文盲“蹭热点”“抢流量”以及价值排异等现象,进一步激化负面舆情发酵和错误思想宣传。此外,互联网还一直被西方敌对势力作为“颠覆中国”的“制胜法宝”。“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等论调不绝于耳,“网络无国界”“网络人权”“网络自由”等“互联网普世价值观”甚嚣尘上,也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形势。如何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出“最大正能量”,成为了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崭新课题。

(三)外部挑战:国外敌对势力加紧对中国的渗透和遏制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缓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从未放弃扰乱社会主义秩序、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图谋”[4],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同世界各国建立了密切联系。然而,所谓的“文明的冲突”和“制度的碰撞”并没有由此而衰减,与之相反,随着中国发展崛起,国外敌对势力反而加紧了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围堵。其一,思维依旧。西方敌对势力始终视中国发展壮大为对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重大威胁,不断妖魔化、边缘化社会主义制度,乐此不疲地推销“中国威胁论”“中国掠夺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全输论”“中国傲慢论”等抹黑唱衰中国的歪理邪说,加紧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围堵,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争夺话语权。这也就证明了只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外敌对势力就不会改变思维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只要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目标越近、中国越发展壮大,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渗透围猎就越加紧。其二,手段更新。当前,西方敌对势力不断调整策略、变换花样,逐步实现从以往“赤裸裸”“无包装”等渗透形式向以“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为主要方式的转变,利用网络载体传播、思想观念感染、生活作风腐蚀以及学术研究渗透等更为隐蔽的手段,让意识形态渗透更具隐蔽性、欺骗性。这就使得西方错误思潮、价值观以及生活理念更容易进入中国,对中国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强烈冲击。因此,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更为有效地抵制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渗透遏制,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了重要课题。

(四)本领恐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能力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不断调整意识形态工作策略,积极回应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难题,从根本上改变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主流意识形态。然而,“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依然错综复杂,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有辨别是非、应对挑战的能力,做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家里手。但是,当前中国共产党部分领导干部在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偏见、改革道路上利益矛盾交织、社会分层变动调整、网络空间话语权争夺、信仰追求多元多样等多重矛盾叠加的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本领恐慌”。首先,守土意识不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5],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表面上是信仰之争、主义之争,其实质则是国家盛衰之战、民族存亡之战,党员干部必须敢于“亮剑”,敢于做“强硬派”,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绝不旁落。当前个别党员干部忽视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政治敏感性不强,责任担当不够,在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上充当“骑墙派”和“看风派”,含含糊糊、躲躲闪闪、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助长了错误思想的扩散和负面舆论的发酵,缺乏守土意识。其次,宣传理念不新。个别党员干部没有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深刻变化和更高要求,不能积极主动创新宣传理念,探索适应时代的宣传路径,做到网络载体与传统模式相统一、“陈情”与“说理”相统一、“自己想讲的”与“受众想听的”相统一,导致频频发生“老办法”应对“新问题”的状况,不利于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再次,教育力度不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明显提高,执政能力显著增强。但还是有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缺乏必要的意识形态工作专题教育,觉得意识形态这个东西“虚无缥缈”,距离现实工作很远,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知识匮乏”,制约着现实工作的开展。最后,破解招法不多。个别党员干部还没有转变“重形式轻内容”“重灌输轻渗透”“重理论轻实践”“重被迫回应轻主动发声”等惯性思维,在实际处理意识形态领域某些重大问题时还不能及时找准病灶,靶向治疗,缺乏应对现实问题的管用招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能力是决定意识形态工作全局的“命门”所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要解决且必然要解决好的一项课题。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正是习近平在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客观规律基础上,对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的时代回应中形成和发展的。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面对社会思想意识纷繁复杂和价值取向多元多变的现实境遇,如何统筹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和传统方式的“重要法宝”,破解中国共产党社会意识形态建设能力不足的本领恐慌,有效应对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围攻的外部挑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在其深邃广博的丰富内涵中,彰显着这一科学理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斗争性与引导性的辩证统一的理论特征。

(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

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给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经验教训,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历史和现实的互动中、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以及战略和策略的结合中准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创造性地提出的符合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价值诉求的科学理论,体现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在深刻分析社会思想意识纷繁复杂和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挑战、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意识形态工作模式的全新挑战、国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围猎对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严峻挑战以及部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建设能力不足对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的现实挑战的基础上,把意识形态工作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背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场域和营造国家发展稳定舆论环境的价值指向等多维结构中把握,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本任务、战略策略、基本要求、原则方针、路径方法以及条件保证等内容作出了系统阐释。他提出了“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6]”“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7]”“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8]”等一系列科学论断。这些论断既包含着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根本看法、总体观点和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深刻思考、科学认识,从理论层面上提出战略部署,又包含着对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推进策略和应变手段的深入探讨,从实践角度指明前进路径。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朴素的表达形式进行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现实难题的科学回答,实现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合理的理论认识和现实可行的实践方略的有机统一,无疑是高度科学又体系完备的科学世界观,又是科学可行的方法论。

(二)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

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只有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发轫与成熟都离不开特定的理论滋养,也都镌刻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本理论同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中国共产党以往领导人意识形态工作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不仅具有科学的历史继承性,而且还具有鲜明的现实创新性,是二者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思想根源,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实现创新性发展的强大力量。马克思、恩格斯从虚假性或欺骗性的范畴出发去认识意识形态,并将其运用于对统治阶级思想认识之中,认为意识形态就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9],又进一步指出,“经济在这里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但是它决定着现有思想资料的改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式”[10],阐述了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使意识形态最终发展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基础上,将意识形态进一步划分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了意识形态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转变,以及意识形态阶级性向党性的转变。他还对意识形态的获得途径进行了深刻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同样积累了诸多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一系列的思想理论成果,开创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抓手、以凝聚共识为价值旨归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虚假性、公共性、相对独立性、阶级性抑或党性作出的相关论断,还是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取得的思想理论成果都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正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科学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客观形势,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赋予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任务,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为价值指向,先后提出了“两个巩固”“三个事关”“四个自信”等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新论断,系统阐释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战略策略以及方法艺术,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实现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三)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

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习近平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3]2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既要高举党性原则的鲜明旗帜,又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导向,把党性和人民性作为根本原则和根本立场统一起来,贯穿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始终。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强调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党性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立场方向至关重要。一旦立场动摇了、方向走偏了,是要出大问题的。党性原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解决的就是立场和方向问题,不仅要讲而且要理直气壮地讲。对此,习近平提出“两个巩固”等科学论断,反复强调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各级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干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性原则,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不做“开明绅士”“糊涂掌柜”,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绝不能含糊其辞、退避三舍,要敢于亮剑、敢于发声。另一方面,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做的是政治工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意识形态理论只有以凝聚民心作为价值导向,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针对人民群众的需求,探索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坚守。习近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出发去考量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6]”“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放在哪[11]”等一系列思想观点,系统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问题,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前进路向。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站在全党的立场和高度,旨在满足全体人民的精神需求,将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统一起来,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耦合。

(四)斗争性与引导性的辩证统一

斗争性和引导性的辩证统一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又一鲜明特征,也是其所倡导的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策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发生逻辑缘起于对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入探索。其最原始理论本心和最终价值旨归在于解决现实问题,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发展,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工作。面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不仅要勇于发扬斗争精神,开展舆论斗争,做到明辨是非,而且还要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弘扬社会主流价值,做到成风化人,这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方法论。

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斗争性和引导性的辩证统一,是由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基本情况决定的。一方面,意识形态领域存在错误思想倾向需要加以批判。当前,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从未停止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攻击,他们想方设法制造思想混乱,鼓吹资本主义制度“优势”,美化“自由”“人权”“民主”等西方价值观,炮制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外来文化”论等奇谈怪论,使中国意识形态场域内出现了一些错误思想倾向。这些错误思想倾向不容小觑,如果不能坚定立场、迎头痛击,就很容易动摇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模糊广大人民群众的是非观,不利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对此,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阐明了旗帜鲜明开展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始终站在意识形态斗争第一线,同错误思想倾向作不懈斗争。另一方面,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需要正面引导。伟大的时代呼唤昂扬奋进的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积极向上的舆论力量。只有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壮大,真正传得开、传得远、传得广,才能争取人心,凝聚共识,推动发展。习近平立足现实,生动形象地将中国思想舆论领域划分为红色、黑色和灰色“三个地带”,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对于红色和灰色地带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引导为主”[6],守住红色地带主阵地并逐步扩大,争取灰色地带并促其向红色地带转化,不断增强主流思想舆论影响力、吸引力、号召力,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魂聚力。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形成于习近平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基本情况的科学认识和运用科学思维尤其是矛盾运动原理破解当前复杂形势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体现着斗争性和引导性的辩证统一。

三、结语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正确认识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形势、展现的新特点、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客观规律,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擘画的宏伟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和风险挑战更加严峻,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和更灵活的应对诉求。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更新工作理念,调整工作策略,克服“本领恐慌”,解决“知识匮乏”,不断提高应对水平和应变能力,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切实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理论时代工作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不工作,爽飞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