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旨趣与影响

2020-12-12朱中原黄明明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安徽芜湖4000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学院安徽芜湖4000

关键词:唯一标准启迪行文

朱中原 黄明明(.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安徽芜湖4000;.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学院,安徽芜湖4000)

伟大实践促就了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又反过来指导伟大实践。重读原著有益于理论创新。探寻经典原著的理论启迪和实践价值,既要考究原文架构、把握行文旨趣,又要深挖文章的思想启迪与实践影响。理论启迪和实践影响是文章的生命所在与价值体现。解读文章的理论架构有助于深刻把握其思想启迪,领悟文章的行文旨趣有益于理解文章的实践影响。领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理论启迪,要在解读文章的理论架构和参悟行文的旨趣上巧花心思、下大力气。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架构和行文旨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乎于时代、作用于实践,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这完全得益于其透彻的哲理辨析和深邃的现实观察。重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既要逐字逐句细细品味,更要纵览全文、宏观把握,要从理论架构和行文旨趣上去深刻理解和透彻领悟其经典与传奇。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架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逻辑思辨性与思想启迪性都较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哲学佳作。文章理论架构科学,学术论证严谨,语言简洁明了,全文6000 余字,可分为导言与四部分内容。导言部分开宗明义地释明了文章撰写的理论必要性和现实价值性:理论上批驳“四人帮”的歪理邪说,实践上肃清其遗毒。第一部分意在从哲学视角来剖析真理的检验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的根本原因。作者首先援引了马克思关于真理概念的定义(符合客观规律的主观认识),并由此推演出逻辑论证的大前提——真理检验标准应具备能同时联系主客观两个世界的特性;然后指出逻辑论证的小前提:实践能同时联系主客观两个世界;最后利用严密的三段论逻辑来推理出文章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当人将对客体的反映结果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结果时,就可以证明这种反映结果是正确的”[1]。随后,作者又列举了自然科学等四个方面的案例来例证自己的论点。第二部分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来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特性。 作者既从理论视角阐明了秉持科学的检验标准是捍卫真理的首要原则,又从实践维度直接揭批了“四人帮”虚化、神化毛泽东主席的险恶目的就在于巧借力、实夺权,即借伟人之手党同伐异,夺中央之权。作者不仅直接指出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被奉为真理,根本缘由就是其已经被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反复检验和证明,而且巧妙而隐晦地告诫读者:新的真理也要而且只能用新的实践来检验和证明。第三部分着重指明了共产主义导师们都是用实践检验真理的自觉践行者和光辉示范者。作者列举了马克思依据新史料修葺《共产党宣言》的个别语词和毛主席根据新情况细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里的具体表述的两个典型例子,来强调指出共产主义导师们历来反对后人盲目崇拜自己的言论。这里很明显地暗示了一切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要与时俱进的发展。一切吹捧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言论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言论,所有硬套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行为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行为。第四部分从真理检验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两个角度延伸阐明了检验的历史性,即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持续检验。作者强调指出,包括历史上已经被实践检验为真理的认识在内的所有理论,都应该而且必须进一步接受当下和未来实践的检验,以求验证、修葺和补充。其实,行文到此,作者的用意已经呼之欲出,就是剑指“四人帮”借力夺权手段的卑劣与鄙陋。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没有理论的批判,就没有实践的创新。作者强调警示:虽然“四人帮”已被打倒,但其思想遗毒依然没有被完全祛除干净,人们的思想枷锁还没有被彻底打开。唯有实践上彻底的批判和反思,才能迎来真正的思想解放。作者在行文收尾处乐观而坚定地表达了对党中央的信任和拥护。他不仅深刻指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务实态度和处事方式,而且强调指出,运用最新实践来验证最新理论是一场新的伟大长征。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行文旨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充满才情与灵气,处处充溢着实践的意指与理论的旨趣。文章不仅立意恢弘、大气磅礴,而且论证严密、巧夺天工。文章的五个部分既独立成段、自成一说,又首尾呼应、前后一体,俨然一顶大放异彩而又明暗成趣的王冠。文章的导言和四个部分可用“旨”“趣”两字概括。前后为“旨”,中间成“趣”。导言部分直言“旨”,批判的意指,即说明行文的现实指向,也就是写这篇文章的实践动因。行文的动因明确而唯一,就是要彻底揭批“四人帮”,肃清其思想流毒以求打破思想禁忌,推动思想解放和助力拨乱反正。第一部分呈“趣”,呈现的是逻辑的魅力和推理的乐趣,即说明行文的哲理性。也就是如何通过理论论证来树立自己的观点,即利用科学的推理范式来使人信服作者的论断。作者采用大、小前提导结论的三段论式严密推理来推导出理论观点,可谓严丝合缝、无懈可击,令人信服、佩服和叹服。第二部分呈“趣”,呈现的是原理的魅力和实践的乐趣,即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践的理论起点和使命归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一切论点都起源和落脚于社会实践。共产党人就应该而且乐于献身于共产主义的伟大奋斗实践。只有立足实践、着眼理论,才能真正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的原意。第三板块呈“趣”,呈现的是伟人的魅力和例证的乐趣,主要是通过例证方式来彰显伟人魅力和佐证文章论点。着重解决了行文观点的现实支撑问题,即实践实例。作者借华国锋赞誉毛主席为学严谨的正面案例来例证毛主席是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直接指出毛主席历来坚决反对本本主义和个人崇拜。第四部分畅言“旨”,立论的意旨。即说明行文的未来意旨,具体是指共产党人的信仰归宿与使命自觉。作者解释了真理检验标准的时空延续性,即正面、发展地看待当下和未来的两个实践。虽然国家民族历经浩劫,作者本人也饱受委屈,但两者都依旧需要阳光思维、乐观心态。即使历尽磨难、阅尽沧桑,也要心态轻盈、阔步前行。批判的意指作为文章导言,开宗明义、直陈目的,可谓“意指犀利、气势磅礴”,符合典型的“虎头”特征。推理的乐趣、实践的乐趣和例证的乐趣三趣合一、共同铸就了文章主体和行文风格,融推理、实践和例证于一体。既有严密逻辑又有原理根源,更有伟人例证,可谓“饱满丰益、趣味盎然”,具有明显的“猪肚”特征。立论的意旨作为文章收尾,既丰富了文章主旨即破论之后有立论,又展示了作者立志于继续新的伟大实践的美好愿景,可谓“孔雀收屏、意蕴绵长”,具备典型的“凤尾”特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行文旨意主要承载于“虎头”和“凤尾”部分,而文章的文趣更多体现在“猪肚”部分。文章通篇意旨磅礴又不失趣意盎然,令人读后心潮澎湃、回味悠长!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启迪和实践影响

作者胡福明做人很有智慧,著文很有才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处处洋溢着生活哲理与实践趣味。它萌发于特定年代,却影响了后世实践。其思想启迪和实践影响不仅在于启迪读者如何行文、做人和做事,更在于影响国家与民族的当下和未来。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启迪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带给读者的思想启迪,不仅在于要打破禁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追求真理,更在于如何写好文、做真人和巧做事。

好文章要兼具价值性、实践性和观点性三个特性。价值性是指文章的写作旨意,即行文的必要性。行文既要有所指向,又要有所实用。写文章就是要指明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管是研讨理论困惑也好,还是探究实践难题也罢,总之行文要有人看、有人赞。而只有能对理论有所指、对实践有所用的文章才会真正有人看、有人赞。实践性是指文章要有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文章应该是理论化、扩充版的随笔和系统化、学术版的杂谈。偶遇社会现象,惊讶与沉思之后记下所感所思,然后凝练、扩充、提升与完善,并最终修葺成文后公开发表。观点性是指行文要有新颖观点且见解深刻。文章的观点不能影影绰绰、模糊不清,也不能似是而非、左右摇摆,更不能相互抵触、自相矛盾。文如其人,文章最能体现作者的思维范式与人格性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见解深刻、观点鲜明。文章标题简洁明确、直抒胸臆,恰似给小朋友带上色彩亮丽的小帽,特色鲜明且易于记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作者胡福明的终生代表作和当时年代理论创新的学界经典作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为人处世既要积极向上又要率真可爱。没有了积极向上,人生就会变得没有意义;离开了率真可爱,人生就会变得没意思。人的一生既要过得有意义,更要过得有意思。人生之路既曲折又漫长,唯有乐观能克挫折,唯有率真方有乐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体撰写是在作者陪护妻子住院治疗期间完成的。在医院陪护期间,胡福明烦躁而愤懑。烦躁的是夏夜烦闷燥热,一边是病妻卧病在床,一边是病患嘈杂喧嚷;愤懑的是饱受委屈而又伸冤无望。但他依然忙碌于服侍病妻与思考哲学之间,因为他心底坚信:只有你不负时代,时代才不会永远负你。阅读让人内心坚强,思考令人方向坚定。作为知识分子的胡福明,在饱受“文革”之苦时始终没有放弃阅读与思考。在全国顶级报刊《光明日报》上刊发全文,对于高校教师评聘职称和职务晋升都大有裨益。当总编辑杨西光决意使用“特约评论员”来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署名时,已经步入中年却依旧只是讲师职称的胡福明不假思索、一口同意。恰是这种真与趣,铸就和彰显了他的率真可爱。

积极的态度和巧妙的方法是巧做事的两个核心要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篇都在剑指思想禁锢,都在趣谈实事求是,都在倡导解放思想。“两个凡是”的政治宣传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学界的创新。但即使读者通读全文也断然找不到“两个凡是”的字样。作者以林彪的“天才论”“顶峰论”为靶子进行批驳,聪明的读者总会不自觉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到当时的政治口号。作者以华国锋赞誉毛主席实事求是为例来说明革命导师们都是真理检验标准的积极倡导者和模范践行者,聪明的读者又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和思考新真理的检验标准。文字无观点,行文有态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写作妙处就在这里,文章作者的做人聪慧也就在这里。良药何必苦口,忠言又何须逆耳。做心中事、说心中话是积极的做事态度,但硬做心中事、直说心中话却不是科学的做事方法。没有积极的态度,肯定做不成事;离开巧妙的方法,肯定也做不好事。胡福明不仅从积极的做事态度、更从巧妙的做事方法给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践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只是一篇学术文章,更是一篇战斗檄文。这缘于它具有极强的实践影响,包括对当时社会变革的历史影响和对当下理论创新的现实影响。

驻足远眺是阔步前行的前提。客观地审视时代和全面地正视自我是科学研判时代方向和自我方位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把世人的焦点从对“两个凡是”政治口号的盲从中拉回到实事求是的实践上来,使得全党和群众的思维视角重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轨;奋斗基点重回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历史影响在于,它迅速引爆了一场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核心的思想解放活动,并以此助推了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次争论理论疑点、廓清思维误区、统一全党共识的思想解放活动。它的历史影响不仅在于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为实现变革清除思想障碍;更在于巩固信仰、汇聚民心,为实践创新吹响奋进的号角。真理标准讨论活动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坚持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不但不会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地位,反而能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更会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实践,促进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由此不难看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历史影响不仅在理论上实现了新突破,把形而上的学术盲从拉回到形而下的生活实践,更在于实践上完成了大作为,拉启了真理标准思想讨论的活动大幕,为后继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做足了思想准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 而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2]。“实践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 一劳永逸”[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现实影响在于启迪和引导后人持续理论创新、继续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40年来,党中央不断坚持和实现着伟大的理论创新。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党同志奋力于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十九大召开之际,央视新闻网对胡福明进行了专门采访。胡福明动情地透露自己是全程听完十九大报告的,因为自己已经八十高龄并且双眼病疾严重。他个人感觉,十九大报告最大的亮点就是新。“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4]。新的时代必将孕育新的实践,新的实践又必将促进新的时代。新时代的来临是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砥砺奋进的结果。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时代也必然促进伟大的理论。党的理论创新一直也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大上,党中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天地之心、立生民之命,是实践的理论、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是全党和各族人民奋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历史不会终结,实践会继续前进。“正因为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 才迫使认识的主体重新寻找新的办法”[5]。没有理论创新,就没有实践的发展。没有持续的理论创新,也就不会有持续的实践发展。因此,理论创新永远在路上。重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著的意义也在于接续理论创新、继续伟大实践。剖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旨趣与影响,在急需和继续理论创新的今天,显得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唯一标准启迪行文
启迪数字学院简介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强化指导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科学家的提问
橱窗人
橱窗人
自然的启迪
短文改错中行文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