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
2020-12-12李宁宁
李宁宁,黄 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材料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理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主要讲授机械中常用的传动机构和通用零件,知识点包括基本工作原理、传动与结构特点、材质选用以及各部件尺寸的设计计算方法,教学目的为培养学生运用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分析、设计工程中常用传动装置的实践能力[1]。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使学生不仅能提升专业素养,还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笔者以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为例,简要剖析了该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有效融合的问题。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育人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为目标,将各类专业课程的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最后形成协同机制,其本质是立德树人,其理念是协同育人,其结构是立体多元,其方法是显隐结合,其思维是科学创新[3]。
课程思政教育在高度上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根本举措,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课知识讲授与思想价值引领进一步达到有效结合,从而实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育在深度上是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的有效切入点,可由此分析了解各门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课程思政教育在广度上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方面,范围涉及到大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及其各方面,通过一步步激发动力使其最后形成集体共识。
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1)单一侧重专业知识讲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需讲述的内容较多,所占课时多,在以往的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只片面简单侧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在学生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并未起到明显的指引作用[4]。基于这种课程教学模式,学生虽然可以很快掌握与机械设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缺少对问题的深入挖掘以及对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而且对自身今后的发展并不是非常明确。因此,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合到课程教学中,深入发掘专业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
(2)实验、实践环节较少。受实际教学条件制约,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设施和内容设计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在该教学状况下,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理论知识,对机械构件的空间构成只能全凭想象力去理解,再加上少部分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较差,无法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该课程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5]。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的工程案例、典型的大国重器研制以及课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意识和为伟大事业献身的精神,进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最终目标。
3 课程思政理念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
(1)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内容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多方面来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中,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方向的必要条件是运动链的自由度必须大于零,且主动构件数等于自由度数。从这个理论可以联想到,一个国家要发展,既要充分尊重民众的自由意识,又要对民众进行一定的行为约束。国家有了统一的指导思想,才能长治久安,不断进步。弹性滑动是带传动中常见的一种固有现象且不可避免,由此可以联想到哲学辩证法的观点,即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来看世界,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从带传动的使用要求来看,弹性滑动虽然会因滑动率而导致主、从动轮传递速度出现微小偏差,但是带传动依然能够正常运转、传递动力,弹性滑动与带传动既存在矛盾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齿轮传动中,需要两个齿轮相互啮合才能传递动力,有时候一台复杂的机器还需要多对齿轮传动。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需要和其他人友好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积累和总结。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学识水平外,还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效结合、统一、协调起来,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2)从教师自身经历总结思政元素。除了可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外,任课教师也可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作为机械设计基础的任课教师,一般都经历过硕士或博士阶段的学习。教师可将自己求学期间接触到的一些事情与思政内容相结合,讲述给学生听。比如,教师在读博期间都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完成科研任务一般要经过理论知识储备、制定实验方案和计划、通过获得的实验数据来证明理论知识的正确性等阶段。由此可以联想到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变必须具备的条件,这属于认识过程的飞跃,人类正是通过这些不断的认识过程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以中国大国工匠精神引入思政元素。随着祖国的强大,越来越多的难题被攻克,我国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6]。如,作为大国工匠人物之一的王树军,虽然是一名普通维修工,却能胸怀大志,勇于改造进口生产线核心部件并修复其设计缺陷,从而生产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低能耗发动机,使我国的制造业在重型柴油机领域得到有效突破;负责复兴号高铁转向架焊接的李万君,独创“一枪三焊”的新方法,实现了平焊、上坡焊和立焊的三位焊接,破解了转向架焊接的核心技术难题,在我国动车组研制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技术的突破,离不开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教师可以此为突破点,来强化学生对大国工匠精神的认知,引导学生树立强国爱国的志向,启发学生如何实现自身价值,激励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来报效祖国。
4 结语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全方位育人,既能传授机械设计的知识方法,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课程内容中领悟到团结协作的道理,让学生理解一个国家如何才能长治久安、国民富强,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为国奉献的精神。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尝试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方法,并结合自身经历和国家大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